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研究發現鹹海萎縮速率在減緩

研究發現鹹海萎縮速率在減緩

鹹海位於哈薩克與烏茲別克交界處。20世紀60年代以來,大規模墾荒流域與修建水利工程導致地表河流水資源被過度消耗,鹹海面積急劇萎縮,1960年至今萎縮了約90%(6.19萬km2)。鹹海湖底乾涸、鹽塵暴肆虐、水生態系統嚴重退化,成為 「生態災難區」,鹹海的水資源與生態環境問題成為關注熱點。鹹海的長期動態變化受氣候變化、人類活動的影響,而近年來,鹹海的退縮速率有所減緩,其根本原因及氣候因子和人類活動對鹹海的影響程度尚未見報道。

針對上述問題,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荒漠與綠洲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陳亞寧團隊基於水文觀測、土地利用和CRU氣象等數據,採用極點對稱模式分解(ESMD)和多元線性回歸模型,系統分析鹹海在過去50多年的演變趨勢,解析鹹海退縮減緩的驅動力。

研究發現:鹹海水域面積在1960-2004年間,以1087.00km2/a的速率經歷了快速萎縮,自2005年以來,退縮速率呈明顯減緩態勢(水體面積減少速率為760.00km2/a),水體波動程度明顯減小;與鹹海萎縮趨勢相反,鹹海周邊區域的水體面積和數量表現出增加態勢。鹹海具有準2.1a、准7.6a和准29.5a的周期性振蕩,其中准29.5a為振蕩主周期。流域耕地、城鎮建設面積與鹹海水量的相關性比氣溫、降水更顯著,總體而言,溫度升高造成冰川積雪加速消融與山區降水增多導致上游出山口徑流增加,而流域取水量自2005年起以7.69×108m3/a的速率減少,使入鹹海徑流有所增加,這些因素共同導致鹹海退縮減緩;鹹海周邊區域水體面積和數量的增加多由農田退水所致。

相關研究成果以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ies on the Aral Sea Basin over the past 50 years為題,發表在Atmospheric Research上。

圖1.鹹海流域位置

圖2.1960-2018年間鹹海水體面積變化(a)及體積變化(b)。2000-2018年鹹海周邊水體面積(c)及Sarygamysh湖面積變化(d)

來源: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科院之聲 的精彩文章:

新型近紅外二區發光量子點生物標記研究取得進展
研究發現原花青素-B2抗肝癌新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