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今日白露!白露至、秋意濃,入秋養生要牢記!

今日白露!白露至、秋意濃,入秋養生要牢記!

白露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五個節氣,是秋天的第三個節氣,表示孟秋時節的結束和仲秋時節的開始。

當太陽到達黃經165度時為白露。此時天氣轉涼,白天陽光尚熱,但太陽落山後氣溫會很快下降,夜間空氣中的水汽遇冷會凝結成細小的水滴,白色的水珠密集附著在植物莖葉和花瓣上,清晨陽光照射,看上去晶瑩剔透、潔白無瑕,故名白露。清晨草木上的露水,實際上是提醒我們天氣已經轉涼了,進入「白露」,晚上會感到一絲絲的涼意。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白露,八月節。秋屬金,金色白,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

陽氣在夏至達到頂點,物極必反,陰氣也在此時興起。到了白露,陰氣逐漸加重,清晨的露水隨之日益加厚,凝結成一層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稱之為白露。

植物開始有露水進入白露節氣後,夏季風逐步被冬季風所代替。冷空氣分批南下,往往帶來一定範圍的降溫幅度。

露水是由於溫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體上凝結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實際上是表徵天氣已經轉涼。這時,人們就會明顯地感覺到炎熱的夏天已過,而涼爽的秋天已經到來了。

這個節氣暑氣漸消,秋高氣爽,玉露生涼,丹桂飄香,是黃金旅遊季節。

到了白露,陰氣逐漸加重,清晨的露水隨之日益加厚,凝結成一層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稱之為白露。

「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氣溫變化的節令。露是「白露」節氣後特有的一種自然現象。

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對「白露」的詮釋——「水土濕氣凝而為露,秋屬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也」。

由於天氣逐漸轉涼,白晝陽光尚熱,然太陽一歸山,氣溫便很快下降,至夜間空氣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結成細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著在花草樹木的綠色莖葉或花瓣上,呈白色,尤其是經早晨的太陽光照射,看上去更加晶瑩剔透、潔白無瑕,煞是惹人喜愛,因而得「白露」美名。

俗語云:「處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意思是說,處暑仍熱,每天須用一盆水洗澡,過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裸體了,以免著涼。若白露時節你還穿著短袖,裙子,露氣之寒的濕氣便會附著在關節導致關節炎。白露即為典型的秋季氣候,容易出現口乾、唇乾、鼻干、皮膚乾裂等癥狀。

白露三候

我國古代將白露分為三候:「一候鴻雁來;二候玄鳥歸;三候群鳥養羞。」此節氣正是鴻雁與燕子等候鳥南飛避寒,百鳥開始貯存乾果糧食以備過冬。

一候 | 鴻雁來

鴻為大,雁為小,是不同的兩種。鴻雁二月北飛,八月南飛。

二候?|?玄鳥歸

玄鳥就是燕子,燕子是春分而來,秋分而去,它是北方之鳥,南飛帶來生機。如今北飛為歸,紅花半落燕歸去,秋風蕭瑟,要白露滿山葉飛墜了。

三候?|?群鳥養羞

這個「羞」同「饈」,是美食。「玄武藏木蔭,丹鳥還養羞」,養羞是指諸鳥感知到肅殺之氣,紛紛儲食以備冬,如藏珍饌。

白露節氣,民間習俗

祭禹王

禹王是傳說中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漁民稱為「水路之神」。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時節,這裡都要舉行祭禹王的香會。其中又以清明、白露春秋兩祭規模為最大,歷時一周。

吃龍眼

福建福州有個傳統習俗叫「白露必吃龍眼」。民間的意思是,在白露這一天吃龍眼有大補身體的奇效。因為龍眼本身就有益氣補脾、養血安神、潤膚美容等多種功效,還可以治療貧血、失眠、神經衰弱等多種疾病。

泡清茶

愛喝茶的老南京都十分青睞「白露茶」,此時的茶樹經過夏季的酷熱,白露前後正是它生長的極好時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樣鮮嫩,不經泡,也不像夏茶那樣乾澀味苦,而是有一種獨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愛。

喝米酒

資興興寧、三都、蓼江一帶歷來有釀酒習俗。每年白露節一到,家家釀酒,待客接人必喝「土酒」。其酒溫中含熱,略帶甜味,稱「白露米酒」。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穀釀成,略帶甜味,故稱「白露米酒」。

十樣白

蒼南、平陽等地民間,人們於此日採集「十樣白」(也有「三樣白」的說法),以煨烏骨白毛雞(或鴨子),據說食後可滋補身體,去風氣(關節炎)。這「十樣白」是10種帶「白」字的草藥,如白木槿、白毛苦等,以與「白露」字面上相應。

吃番薯

民間認為白露吃番薯可使全年吃番薯絲和番薯絲飯後,不會發胃酸,故舊時農家在白露節以吃番薯為習。

道家白露節氣,導引養生法

陳希夷二十四氣導引坐功圖勢

運:主太陰四氣。

時:配足陽明胃燥金。

坐功:每日丑、寅時,正坐,兩手按膝,轉頭推引各三五度,叩齒,吐納咽液。

治病:風氣留滯腰背經絡,洒洒振寒、苦伸數欠,或惡人與火、聞木聲則驚,狂、瘧、汗出、鼽衄、口喎唇胗、頸腫喉痹、不能言、顏黑、嘔、呵欠,狂歌上登、欲棄衣裸走。

道醫白露節氣養生指南

《黃帝內經》指出:「故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

白露節氣,陰氣漸重,露凝而白!陰氣漸重的時刻,易感冒秋燥,陰邪入體,要謹慎!

陽氣是在夏至達到頂點,物極必反,陰氣也在此時興起。白露是典型的秋季氣候,秋季的氣候特點就是乾燥,值此時節,大家要當心「秋燥」傷人。

白露正處夏、秋轉折關頭,氣溫日際變化大,老、弱、病者要更注意適時增減衣服,以防受涼。

「白露到!第一件事就是養肺!」

道醫認為,「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肺是人體最「嬌嫩」的器官,而立秋後天氣逐漸變得乾燥,很容易傷肺,特別是老年人,如果因秋燥而傷肺,到冬季就容易感染許多肺部疾病。秋天是養肺潤肺的最佳時機,只有養好肺,到了冬天才能腎氣充足少生病。

白露過後吃什麼?

古代醫家張景岳說:「春應肝而養生,夏應心而養生,長夏應脾而變,秋應肺而養收,冬應腎而養藏。」

整個節氣的飲食養生應以清熱祛濕、健脾和中為主,因而道醫有「夏天(清)補心,長夏(淡)補脾」之說。

我國一貫有「秋季進補」的習俗,但進補之前最好先把脾胃調理好。

這個時候人們的脾胃本就虛弱,若過食寒涼之物只會「火上澆油」,引起腹瀉也就是在所難免的了。所以過了夏天,西瓜基本上也該退出「歷史舞台」了。

宜吃性平味甘或甘溫之物,宜吃營養豐富、容易消化的平補食品。

忌吃性質寒涼,易損傷脾氣的食品,忌吃味厚滋膩,容易阻礙脾氣運化功能的食品,忌吃利氣消積,容易耗傷脾氣的食品。

可多吃點:粳米、秈米、玉米、薏米、番薯、豆腐等。

白露節氣,秋意漸濃。我們終於要告別夏季炙熱的陽光,迎來風輕雲淡,天高水長的秋天了。

這也是整個一年中晝夜溫差最大的一個節氣,每個人都要隨著節氣的變化而隨時調節飲食結構,勤換衣物,合理進補,加強鍛煉身體。

白露當養陰

白露,即白色的露珠。根據陰陽五行規律來說,秋季在五行中屬金,其色白,所以白主要是指秋季;露則是指是「陰氣漸重,露凝而白」,是指秋季此時陰氣在漸漸加重,早晨在路旁的樹葉上可以看到露珠。

有諺語說「過了白露節,夜寒日里熱」,是說白露時白天夜裡的溫差很大。古語云:「白露節氣勿露身,早晚要叮嚀。」提醒人們此時白天雖然溫和,但早晚氣候已涼,打赤膊容易著涼。

白露運動,動靜結合

早晨是鍛煉身體的最佳時間,此時氣候宜人,天高氣爽,動靜相宜,可根據個人情況選擇不同的運動項目進行鍛煉,如登山、打太極拳、游泳等,長期堅持可增強心肺功能,讓生物鐘自然過渡到下一個節氣。在進行以上運動鍛煉的同時,還可配合一些「靜功」,做到動靜結合,動靜和諧。

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

道醫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的說法,也就是說白露節氣過後,穿衣服就不能赤膊露體。特別是病人、老人、體弱者,更要注意隨著氣溫的變化加減衣服,最好出門帶一件外套。

面料以純絲、純棉或混紡為好,防涼又止燥。還要注意腰腹部、膝關節保暖,不要「刻意」露出後背和肚臍。夜晚要關上窗戶,換上長袖衣入睡,將薄棉被備在床頭十分必要。由於「白露」後陰氣上昇陽氣下降,因此衣物可以單薄些,薄而不露,適當「秋凍」。

養脾潤燥,多吃秋果

秋梨:秋梨就是秋天最提倡吃的水果。道醫認為梨性涼味甘,能生津潤燥、清熱化痰的功效,對於燥邪猖獗的秋季來說,是去燥的最佳選擇。秋梨吃法不同,功效也不同。如果有咽干喉痛等上火癥狀,生吃就好。如果想要起到滋陰潤肺、潤喉祛痰的功效,熟吃更佳。可以將梨隔水蒸過,煮湯或者做成粥來吃,這樣也可以將梨的寒性除去,食用起來更加安全。

大棗:大棗有「木本糧食」的稱呼,因為古人認為它可代食物食用。《本草綱目》認為棗味甘、性溫,能補中益氣、養血生津,對於「脾虛弱、食少便溏、氣血虧虛」等疾病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坊間甚至流傳有「一日吃仨棗,紅顏不顯老」的俗言。用紅棗加大米熬成粥,對保肝護肝也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大棗不宜食用過多,「多食令人寒熱,凡贏瘦者不可食」,每天吃棗不要超過50克為好。

轉發分享 ? ?功德無量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迴向給文章轉發者及眾讀者···

小編提示

⊙部分圖文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轉發分享至朋友圈,勸善戒惡,功德無量

- The End -

修行人的公眾號

自然|無為|玄德|清靜

「道教記」北京藥王廟服務號

致力於傳統國學及道學文化的復興、闡釋、傳播

修行人的心靈凈土,煉道者的法海梯航|開悟|增慧|止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夢回大道 的精彩文章:

你說出什麼,就會吸引什麼!
你來了!我已經等了你上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