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柳永:學會低頭,是一種大智慧

柳永:學會低頭,是一種大智慧

文 |?晨夕?·?主播?|?雲灣

十點簽約作者

在宋朝的詞壇,有這樣一位詩人,他出生於官宦世家,仕途卻頗為不順,一生窮困潦倒難入朝堂。

他才情過人,年紀輕輕就憑藉所作的詞,揚名於民間,但遺憾的是,他的詞卻不被上流社會接受,從皇帝到臣子,不但否定他的才華,還斷了他報效國家的理想。

他一生落第幾次,最終離恨而去,流連於萬花叢中,雖然內心凄涼,但他還是選擇深情地活著,憑藉低吟淺唱而美譽天下。

他在所處朝代鬱郁不得志,但千百年來,他的詞卻長盛不衰,被後世稱為「奇才」。

他就是北宋著名詞人——柳永。

出身不俗,自幼得「神童」之名

公元984年,柳永出生在一個世代為官的家庭,望著襁褓里的嬰兒,柳宜左思右想,最後為小兒子取名為「三變」,出自《論語》的「君子有三變化」:

「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

意思是希望他長大以後可以成為莊重、溫和又品格高尚的人。

從名字就可以看出,這是一個儒家風氣濃厚的家庭,而生在這樣的家庭,入仕為官是必須走的路。

殊不知,正是這「奉儒守官」的家風,造就了柳永悲喜參半的一生。

父母對柳永滿懷期許,而他也沒有讓父母失望,自幼就顯露出了過人的天賦,外加父親的親自輔導,很快就在同齡人中脫穎而出。

10歲那年,柳永就作了一首《勸學文》,父親讀後拍手叫好,料定此兒必成大器。

13歲那年,柳永又大筆一揮,作了一首《題中峰寺》,此詞一出,就在當地廣為流傳,人們交口稱讚,這個孩子了不起啊,柳永也為此得了「神童」之名。

雖然張愛玲曾說:「成名要趁早」,但其實成名過早也未必是好事,在盛讚下長大的孩子,不但抗壓能力弱,而且會自信過度,反而在以後的路途中,容易出錯。

頂著「神童」光環長大的柳永,就因為太自信,不懂得收斂自己的脾氣秉性,才導致仕途不順。

滿腹才情,卻留戀煙花之地,蹉跎光陰

1002年,寒窗苦讀十幾載的柳永,已長成為滿腹經綸的翩翩公子,這一年他整滿十八,到了可以參加仕途考試的年紀。

於是,柳永背起行囊,告別家鄉父老,踏上了通往京都汴梁的路。

此次離家,他承擔著光耀門楣的使命,希望通過可續考試,延續家族「柳氏三絕」的榮耀。

可誰也沒想到,柳永剛離家不久,就忘了自己的志向和家人的叮囑。

當他到達素有「人間天堂」之稱的蘇杭二州時,瞬間被這裡的繁花盛景迷住了,望著湖光山色和小橋流水人家,柳永的意志徹底瓦解了。

十八歲正是青春年少的年紀,而柳永骨子裡又浪漫多情,他沒有抵擋住江南的風情,竟然放慢了進京趕考的步伐,而這一停就是六年的光景。

在這六年里,柳永沒幹什麼正經事兒,他整日要麼和官僚士子結伴郊遊,要麼躲在鶯歌燕舞的青樓里,和那些會吹拉彈唱又容貌不俗的歌妓各種買笑。

而在這段時間,他也沒有浪費自己的才情,作了很多詞,但那些詞既不是歌頌朝廷的,也不是抒發遠大抱負的,都是些男歡女愛的,譬如「試與問,朝朝暮暮行云何處去」、「美人才子、合是相知」等等。

因為這些詞,柳永在江南打開了名氣,他的自信心又更上一層樓。

就這樣,蹉跎了六年光陰,柳永才想起自己出來是為了博取功名的。

於是,他忍痛辭別那些紅顏知己,來到了京師汴梁,準備參加考試。

可是,到了天子腳下,柳永依然沒有收斂自己的風流本性,據宋葉夢得《避暑錄話》記載:

柳永為舉子時,多游狹邪,善為歌辭。

教坊樂工每得新腔,必求永為辭,始行於世,於是聲傳一時。

因才情過人,柳永很快就名滿京城,幾乎到了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地步。

柳永喜不自勝,但他卻不知,他的放蕩不羈為他帶來的不是瀟洒的人生,而是科考的不幸。

像柳永這樣有才華的人,若能收斂一下自己的性情,他的未來一定會大放異彩,但他太過放縱自己,也毀了前程。

自信滿滿,卻屢屢落榜

1009年,柳永終於邁進了考場。此時,早已聲名遠播的他,非常地自信,差點走出六親不認的步伐,直言:「定然魁甲登高第。」

但柳永哪裡知道,他那些深情動人的辭藻,卻成為了他的絆腳石,當朝天子宋真宗早就知道他的大名了,可作為皇帝,他更喜歡有鬥志、能為江山社稷出謀劃策的人。

當他看到柳永的卷子時,憤怒地說:「讀非聖之書,及屬辭浮糜者,皆嚴遣之。」

天子無戲言,宋真宗一句話,直接讓柳永名落孫山。

放榜那日,柳永瞪著眼睛將名字從頭看到尾,也沒有找到自己,這是他人生第一次嘗到失敗的滋味,心有不甘,卻又無可奈何。

帶著使命而來的柳永,自然不能就此回府。

於是,他留在京城繼續等待考試。

之後,他又連續參加兩次考試,都無緣金榜,接連三次落榜,讓柳永憤怒了,他拿筆就寫了一一曲《鶴衝天?黃金榜上》: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

明代暫遺賢,如何向。

未遂風雲便,爭不恣游狂盪。

何須論得喪?

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尋訪。

且恁偎紅倚翠,風流事,平生暢。

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柳永通過這首曲,表達了自己的不滿和憤怒,也流露出了對功名的鄙視和輕蔑。

這個高傲到骨子裡的人,就是不肯低頭,就是不懂得取悅奉承,這也是他人生鬱郁不得志的根源。

心有不甘的柳永,決定在參加一次科考,此時,當朝天子已變成了宋仁宗,可皇帝換了,柳永的命運卻沒有變。

當宋仁宗看到柳永的名字時,就對身邊人說:「他不是說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嗎?那就讓他去喝他的酒、填他的詞吧!還要功名幹什麼?」

一句話,又斷了柳永的仕途路。

柳永四考均不中,並非他才學不夠,而是掌權者看不上他。

已年過四十的柳永,也釋然了,既然和官場無緣,那就繼續尋歡作樂吧。

此後,他經常以「奉旨填詞柳三變」而自嘲,在煙花巷陌里過著恣意快樂的生活。

遠離京都,遊走江湖

其實,外人看柳永是自暴自棄,實則備受打擊後,他的內心盛滿了落寞和孤苦,他只是通過這樣的方式,排解內心的不快。

在柳永看來,那些歌妓雖然身份卑微,但他覺得她們和出身高貴的女子沒有什麼不同,只是命運不濟罷了,柳永和她們有種「相知相惜」的感覺。

他懂歌妓的凄苦,歌妓欣賞他的才華。

於是,他把所有的深情都給了那些煙花女子,為她們填詞,經他品題的歌妓,身價也會暴漲。

無法入仕途的柳永,在歌妓圈裡卻是紅人,她們奉他為座上賓,還會給他銀兩,這也讓當時京城上流社會的人嫉妒不已。

轉眼間,柳永來京都汴梁已十幾年了,也沒混個一官半職,他決定離開這個傷心之地,去浪跡天涯。

臨別時,青樓紅顏蟲娘前來相送,倆人依依不捨,淚灑長亭,感情正濃時,柳永寫下那首傳唱千年的名詞《雨霖鈴》: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

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遠離京都的柳永,過起了浪子的生活,他遊走四方,靠填詞為生,經歷坎坷的他,才能得到了最大的發揮,創作了無數經典的詞,人們爭相傳唱。

史料記載:「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

時間悠然而過,在日復一日的漂泊中,柳永早已不再是少年模樣,他感傷道「芳年壯歲,離多歡少」。

而青絲變白髮的他,也頗為傷感,原本被給予厚望,最終也沒實現光宗耀祖的心愿,這種「懷才不遇」的落寞,讓柳永感到難過。

他縱有一往情深,卻只能在文字中發揮,於世人而言,聽到他的詞是幸,但於柳永而言,鬱郁不得志的悲苦,無人體會。

可命運總是在不經意間會給與你帶來驚喜,在五十知天命的年紀,柳永等來了生命的饋贈。

公元1034年,宋仁宗特開恩科,對往屆科場沉淪人士放寬了錄取尺度,柳永聞訊再次赴京趕考,這一次他終於金榜題名。

雖然早已不是鮮衣怒馬的少年,但步入官場的柳永確實是個難得好官,他清正廉潔、一切為民,可不管他如何努力,都得不到朝廷的重用,最高官職只做到了小小的屯田園外員。

公元1053年,被譽為「神童」,詞曲滿天下,卻官場不順的柳永走完了他的一生。

晚年的柳永,一直過著窮困潦倒的生活,他去世後,還是那些青樓知己籌集資金,為他舉行了葬禮,葬禮上歌妓們傷心欲絕,令人感動。

縱然沒有在官場上實現的願景,但在民間柳永卻成為最受歡迎的人,回望柳永的一生:

他的前二十五年,是順遂而風光的,他的後半生,雖然才華不減,但卻遭到當朝者的不公待遇。

但不管命運如何苛刻他,他都保留了自己的善意,保留了自己的本真,最終成為了萬古流芳的偉大詞人。

而柳永的經歷,也印證了那句:不管世界待我如何薄情,我始終都會深情地活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點讀書 的精彩文章:

能說話是本能,會說話是本事
寧靜和馬景濤沒有在一起,是我童年的最大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