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科研人員發現深海刺胞動物紫柳珊瑚科三新種

科研人員發現深海刺胞動物紫柳珊瑚科三新種

近日,《海洋科學前沿》(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在線發表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關於海洋生物分類與系統演化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人員結合經典分類學與分子系統學方法,系統研究采自西太平洋馬里亞納海溝與卡羅琳洋脊交聯區4座海山的紫柳珊瑚科,發現並描述三個新物種,分別是海洋所紫柳珊瑚Victorgorgia iocasicaLi,Zhan Xu,2020、簇生紫柳珊瑚Victorgorgia fasciculataLi, Zhan Xu,2020和扇形紫柳珊瑚Victorgorgia flabellataLi,Zhan Xu,2020。

此前,為慶祝海洋所建所70周年,研究人員將5個深海新物種以海洋所命名。其中,海洋所紫柳珊瑚Victorgorgia iocasicaLi,Zhan Xu,2020是首個發表的新物種,也是迄今首個以海洋所命名的大型生物新物種。該新種名稱由海洋所英文縮寫iocas加拉丁文後綴–ica(意為屬於)構成。2019年,海洋所紫柳珊瑚發現於西太平洋卡羅琳海山1549米水深,高約33厘米,呈扇狀,亮紫色,寓意「紫氣東來」。

紫柳珊瑚隸屬珊瑚綱、八放珊瑚亞綱、軟珊瑚目、紫柳珊瑚科,生活在深海,常被蔓蛇尾附生,與紅珊瑚、擬柳珊瑚等同為海山等深海硬底生境的建群生物,為眾多無脊椎動物和魚類提供棲居場所。學界缺少關於紫柳珊瑚的分類研究,之前僅報道過紫柳珊瑚屬1屬6種,除1種分布於大西洋外,其餘全部發現於太平洋。該研究將該屬的已知種類增至9種。

研究人員比較分析紫柳珊瑚的各分類特徵,提出珊瑚蟲的骨片特徵是對該類物種界定的可靠分類性狀,而常用於區分八放珊瑚物種的mtMutS和COI基因序列,因過於保守而難以區分其相近種。該研究所涉4個物種分別采自4座相鄰的海山,不同海山沒有共有種,揭示海山間的生物連通性很低。

海洋生物分類於系統演化實驗室副研究員李陽為論文第一作者,研究員徐奎棟為論文通訊作者。研究工作得到國家科技基礎資源調查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科學」號高端用戶項目的支持。

圖1.海洋所紫柳珊瑚的外部形態

圖2.海洋所紫柳珊瑚的骨片特徵

來源: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科院之聲 的精彩文章:

研究揭示根際效應促進土壤團聚體穩定性及其有機碳固定機制
菟絲子的開花為何與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