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破解關鍵瓶頸,加強基層公共衛生應急管理人才培養力度

破解關鍵瓶頸,加強基層公共衛生應急管理人才培養力度

目前正在全球大流行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給人類社會生活和經濟發展造成了重創。傳統的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方法難以滿足現代社會複雜多變的公共衛生風險應對需求,只有化被動為主動,建立常態化的公共衛生應急管理機制,培養具有「搜—救—醫—管」一體化綜合能力的基層公共衛生應急管理人才隊伍才能標本兼治,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構建和諧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當前我國基層公共衛生應急管理人才培養中存在的關鍵性瓶頸問題

目前我國社會公眾對公共衛生應急管理了解不多,認識不深。雖然國家已經出台了應急醫學救援國家職業技能標準,但只有相關主管部門和專業部門比較熟悉,面向社會大眾、特別是基層公共衛生從業人員的應急管理職業技能教育與培訓相當缺乏。我國公共衛生應急管理人才培養起步較晚。據統計,目前我國應急救援技術相關專業在校學生不超過2000人,且大多數是工學門類中的消防工程、能源礦業安全等方向的學生。當前在國內能做到「搜—救—醫—管」一體化綜合培養的教育或培訓機構鳳毛麟角,這與歐美先進國家成熟的公共衛生應急管理人才培養模式與機制相差較遠。

建立全國統一的社會化應急管理組織體系

當前,我國需要繼續加快建立一套完善的社會化應急管理組織體系,充分發揮基層公共衛生應急管理人員的主觀能動性和專業化力量。這樣的治理體系應包含三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應急響應體系,即基層預警的報告制度和緊急行動的預案與處置措施落實;第二個層面是防疫設施的管理與使用體系,如確保應急隔離病房的數量與質量,應急醫療救援資源的管理與使用保障,相關人才的儲備與定期演練等;第三個層面是疫情時期的緊急徵用機制,包括酒店賓館、體育場館、展覽館、房產商閑置的房產等,用於隔離大量的疑似病人、密切接觸者,有效地控制傳染源。

構建「搜—救—醫—管」一體化教學體系

在疫情常態化防控的形勢下,變革國內高校及相關教育培訓機構的專業人才教學培養體系至關重要。

1.整合相關課程體系,將公共衛生管理與應急管理有效融合

目前我國的公共衛生人才培養往往重預防、輕應急,導致「平戰脫節」、戰時應急管理能力不足。因此,建議在相關專業的人才培養中增加應急防疫相關知識與技能的系統化學習,將公共衛生管理與應急管理兩方面的知識與技能有效融合。

2.強化實踐能力培養,重在為基層協調、解決問題

加強公共衛生應急管理相關學科建設,開展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系統化、規範化實踐培訓必不可少。教學與培訓對象不僅需要掌握醫療救治、疾病防控、心理干預等專業知識,還要具備一定的信息獲取與分析、現場指揮、風險溝通協調能力。針對不同類型事件、不同救援場景對公共衛生應急管理工作的要求不同,可以通過情景構建的方法,評估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根據評估結果,按照不同的救援類別需要科學配置相應的裝備,加強公共衛生應急物資儲備基地建設,實現隊伍裝備的日常管理信息化、動態化,加強基於情景假設分析的公共衛生應急處置模擬演練,積累豐富的基層應對經驗。

3.學科交叉合作,增強臨床醫學、公共衛生、應急管理方面的聯合科研攻關及成果轉化運用

公共衛生應急管理本身就是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多方面需求融合、學科交叉的產物,其發展離不開臨床醫學、公共衛生、應急管理方面的聯合科研攻關及成果轉化運用的推動。目前,上海已有專業院校與相關企業實現產教融合,逐步建立災害環境檢測與評估中心、應急裝備工程技術中心、應急醫學救援技術培訓中心、人工智慧與應急醫學大數據中心、核安全與防護技術研究所、應急救援醫學研究所、應急醫學救援教導隊、應急產業發展中心,開展學歷教育、任職培訓、科學研究和救援裝備研發等。

4.積極開放社會資源參與辦學,突出應用型導向

應千方百計加強產教融合,積極開放社會資源參與辦學,突出應用型導向。例如在高校和相關教育培訓機構進行專業設置申報、專業調整前就引入社會資源參與,進行深度評估與優化,傾聽來自行業主管部門、企事業單位從業者的一線聲音和建議,這樣有利於培養更加「適銷對路」的人才。在人才培養進程中,應加強產學研合作踐習,拓展社會化鑒定項目,將應急醫學救援也納入鑒定管理範圍,並讓有志於從事應急醫學救援相關職業的社會公眾能接受正規化的職業技能培訓,最好還能享受到相關補貼政策,從而激發社會公眾參與的積極性並能起到很好的宣傳、引領、示範作用,切實提高大眾意識並實現將防控關口前移。

5.借鑒國際經驗,共建共享全球合作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人口、貨物、貿易的頻繁流動,各類傳染病輸入和傳播形成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同時隨著我國參與國際衛生交流合作的不斷深入,援外衛生應急處置任務的需求也將不斷增加,對參與合作處理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新發傳染病和輸入性傳染病,我國應進一步落實綜合監測和風險識別,加強國際國內輿情信息、各部門、各省市通報信息的收集,及時研判可能造成的人群健康危害和公共衛生風險。探索更加科學實用的公共衛生風險評估方法,在確定風險的基礎上,分析公共衛生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危害嚴重性及相關影響因素。根據風險評估情況,為政府部門提供科學有效的建議,實施適當的防控措施和應急準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頭髮絲三萬分之一細的晶元,又有了核心技術突破,這條科創走廊功不可沒
「兩張網」建設,為什麼是倒逼政務服務和城市治理流程革命性再造的重要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