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又一例腸癌誤診!36歲男子把便血當痔瘡,確診腸癌才後悔莫及

又一例腸癌誤診!36歲男子把便血當痔瘡,確診腸癌才後悔莫及

小常(化名),一直患有痔瘡,今年6月,斷斷續續出現過幾次便血,也就沒太當回事。

隨後,單位安排的一次體檢,顯示他的糞常規異常,後被診斷為「感染性腸炎」,藥物治了一段時間,也沒好轉跡象,複診時又成了「混合痔」。

直到月初,小常出現了持續腹痛、大便次數多、排便不盡等癥狀,這時他開始有點害怕,到武漢就診。

經醫生指檢發現,小常的腸道有息肉,且有癌變風險,進一步做腸鏡,發現距離肛門4-10cm可見環2/3周火山口樣病變——直腸癌。

圖源:武漢晚報

報告出爐,小常後悔莫及。

類似的案例有很多,據調查發現,超過90%的直腸癌患者在第一次出現便血時都會直接當做痔瘡,很少與腸癌聯繫到一起,最終加重了病情,耽擱了最佳治療時間,造成嚴重後果。所以,小九今天就給大家科普一下如何區分腸癌和痔瘡。

腸癌和痔瘡,一定要分清楚!

糞便異常,是這2種疾病的主要表現之一,但是,仔細觀察,還是能發現一些差異的,具體如下表:

圖源:廣東衛生信息

除了大便的異常,腸癌病人還可能以腹部隱痛為首發或突出的癥狀,隨病情發展,痛感越強,可從陣發性發展為持續性,並伴有腹脹。發展到後面,因為癌細胞會消耗大量的能量,所以患者會出現不明原因的大幅度的消瘦、貧血、疲乏無力等。

當出現上述這些癥狀,要高度警惕腸癌,及時就醫,因為近年來,腸癌的發病率是非常高的。

腸癌發病年輕化,與飲食習慣分不開

相關數據顯示,截止到今年,美國結直腸癌的新增病例總數預計將達到15萬例,因其死亡人數預計5萬多例;而據全球腫瘤流行病統計資料庫,我國2018年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已經達到52萬之多,預計到2020年,新增病例很有可能首次突破60萬大關,逐漸逼近肺癌。

近年來,結直腸癌發病趨勢越來越年輕化,很多30-40歲的人也被診斷出腸癌。

腸癌如此高發的原因,和我們的飲食習慣分不開。

長期攝入高脂肪、高蛋白飲食,這類食物進入腸道後,被分解可能產生一些致癌物,例如甲基膽蒽、不飽和多烴等,吃得越多,中招的可能性也就越高。此外,現在的很多年輕人缺乏運動,因工作、學習等因素長時間坐著,這樣腸蠕動減慢,糞便通過結腸的時間增加,也會增加結腸癌發生的危險性。

還有一些腸道疾病,如慢性潰瘍性結腸炎,久拖不治,也可能發生癌變。根據數據顯示,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發生結腸癌的危險性比正常人高5~10倍

所以,想要遠離腸癌,就要注意規避這些誘因,平時定期篩查,這是發現早期腸癌的關鍵,關鍵時刻可救命!

早期患者九成可以治癒

調查顯示,我國腸癌早期發現率還不足30%,大部分患者一旦出現癥狀,基本都是中期或晚期。而研究顯示,腸癌如果在早期被發現且採取了正確的方法治療,大約有9成的患者可以治癒,而發展到晚期,5年生存率大幅度下降,僅30%,甚至更低。

所以,我們想要提升腸癌治癒率,早發現、早治療是唯一的途徑,而想要做到這一點,做早期篩查很重要

以下人群應及時做腸鏡篩查:

·40歲以上;

·有腸癌家族史;

·長期飲食保持高脂、高蛋白、高熱量、低纖維素;

·有慢性腹瀉,且持續超過3個月

·反覆出現便秘、黑血便和黏液便等表現;

·有痔瘡且長期便血;

·過度肥胖。

腸鏡可以直接觀察到腫瘤的形態,對於腸癌的靈敏度可達89.23%,準確度可以達到99%,還可以取組織做病理活檢,是診斷腸癌的金標準,可以很好的幫醫生判斷腸癌的類型以及發展階段,為後續的治療提供依據。

除了定期篩查外,想要預防腸癌,這些高危人群平時還要盡量做到:

多運動:適當運動對促進排便有明顯效果,可加快腸道蠕動速度,促使腸道內的代謝廢物及糞便排出體外,減少致癌物停留腸道的時間,從而減少腸癌風險。

調整飲食:飲食方面盡量以鮮、淡、雜為主,多吃蔬菜水果,多吃粗纖維食物,減少動物油和植物油這種脂肪類食物的攝入,以魚、禽、瘦肉、低脂奶製品代替動物油過多的肉食。

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盡量定時排便,同時改掉一些不良的排便習慣,如排便的時間過長、排便時玩手機、看報紙、看書等,因為長時間久蹲久坐也可提升便秘風險。

腸癌發病率逐年升高,所以一定要有防患意識,做好預防工作,定期篩查,出現相關異常及時就醫,尤其是出現便血時,不要直接當做痔瘡,做好診斷,再針對性治療。

參考資料:

[1]《【當心】又一例,才38歲!以為是痔瘡,沒想到是癌...醫生:這項檢查別小看》.廣東衛生信息.2020-09-20

[2]「2020年美國結直腸癌統計報告」.醫世象.2020-04-12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9健康網 的精彩文章:

運動專家確認:如果還能完成4件事,說明你還沒老!不妨試試
代表高智商的4個「怪癖」,孩子如果常做,父母可別傻傻地抹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