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修行任何法門,都要有這樣一個念頭,才能得到真實利益

修行任何法門,都要有這樣一個念頭,才能得到真實利益

編輯前言:最近正法明公眾號平台發布了一些褒禪寺紹雲老和尚的開示,大家反響不錯,故小編最近請了一本紹雲老和尚在司空山二祖寺的禪七開示集《多餘的話》,並整理成了文字版本。老和尚雖是禪七開示,但佛理相通,近期在公眾號上進行連載,歡迎大家關注,也歡迎大家輾轉流通,利益更多有緣的朋友們。

紹雲老和尚前言

司空靈山,一峰玉立,丹壁神工。從東面看,如觀音禮佛;從南面看,如二祖參禪;從西面看,如佛塔擎天;從北面看,如彌勒聽經。

司空山因戰國時淳于大司空辭官歸隱於此而得名;因中華佛教禪宗二祖慧可大師遁跡於此,避過北周武帝滅佛之難而聞名;更因本凈禪師奉六祖復興二祖寺之命駐錫於此,後被唐玄宗拜為大曉國師並奉敕重建而盛名。

繁盛時僧房5000多間,五寺九庵,住僧7000餘人。僧尼雲集,香客盈門,祖庭生輝,名揚海宇,被譽為中華禪宗第一山。唐代以來,司空山二祖寺雖歷經幾度興廢,但高僧大德層出不窮,那不絕於耳的裊裊梵音、空靈悠遠的暮鼓晨鐘,使這裡的山水都浸透了佛性。

2006年,我應安徽省佛教協會會長妙安老和尚和岳西縣有關部門數度之邀,擔負起重興二祖道場之重任。經少林寺方丈永信法師和凈業寺住持本如法師的引薦,香港旭日集團董事長楊釗大居士發心慷慨資助,以及二祖寺監院行渡法師的鼎力維護,二祖寺重建已初具規模。

2013年10月7日至10月27日,距清康熙年間目唐戒可禪師在此舉辦禪七法會已300餘年,二祖寺上院禪堂建成,並舉行第一次禪七法會。今年是第四年持續舉辦禪七法會,雖遇天氣大旱,飲用水出現危機,但在大眾堅固道心的感召下,出現了「天未雨而水自來」的殊勝因緣,實乃宗門下一大幸事。

法會畢已,參會大眾希望將我在法會期間開示之音頻轉化為文字,並發願付印成書,以結眾緣。在釋行化的策划下,南通、無錫、含山及鎮江的幾位居士全力相助下,終於彙集成冊。

考慮到學佛人們的佛法修行程度不一,又將前輩大德們輯錄的《楞嚴法要串珠》和《增補楞嚴法要串珠——修證次第》附於文後,以便學者對照經典學習、修持。

佛法者,心地法門也。言語、文字終不究竟,故冠名為「多餘的話」。話雖多餘,若能為佛法的後學者指點一二,在信、解、行、證方面有所幫助,余願足矣!阿彌陀佛!

起七偈頌

司空山上白雲飛,

佛子共聚學無為。

誰能萬緣齊放下,

證得無為無不為。

一年一度禪七期,

十方共匯選佛時。

誰於當下頓悟徹 ,

雲散煙消見性天。

起!

2013年10月7日?初七第一日

紹雲老和尚開示於司空山二祖寺

各位法師、各位居士:感謝諸位!

今天禪七法會正式開始了。那麼,打禪七的目的是什麼呢?禪七的目的是為了了生脫死、得大解脫。這個目的如何能實現就要看我們在堂中用功辦道的道念懇切不懇切。想要了生脫死,首先要有個了生脫死的懇切心,沒有這個懇切心,你功夫咋能用得上呢?

今天是第一晚,又是第一支香。有許多打過禪七的老參師父們,他們對禪七的規矩、法則都比較熟悉。還有一些人沒有參加過禪七,對規矩和法則可能不熟悉。要想把功夫用好、用得上,首先要把規矩和法則學好。

為什麼這樣說呢?這些規矩和法則都是歷代祖師們制定的,制定這些規矩法則就是為了對治我們的習氣毛病和妄想心。我們往往感覺不到自己的毛病在哪裡,到這個堂中來,眾人會下一跑一行,漸漸就表現出來了。在堂裡面,行、住、坐這三項一定要按規矩來做。

首先講行香。今天行香,首堂師父們為了照顧大眾,在里圈行。但是你們行外圈的留那麼大一個空檔,繞那麼個大圈子,把那個空檔空在那裡,人家想插還插不進去。你們要是行兩個圈子,不就行得快了嗎?就從這一點可以看出,你們的心念,還不符合禪堂里「行」的要求。如何行好,在下一支香時要注意改進。

其次站板。站的時候雙手都要垂下來,衣服袖子要放直;腳前八後二地站著;頸子靠衣領,不要低頭、不要仰頭、不要東張西望,這些都是規矩。另外,站下來打警策,要分兩邊站。就是人分兩邊、站成兩圈、中間是空的,前後人靠近一點。

禪堂中這麼大的場地,前面和後面的人離得那麼遠,有的站到圈外去,站成三四圈,這就打不到了。往圈外站得遠的人,維那師要招呼他,給他三香板,打得他往裡面走。他就想自己在外面自在一些,這些方面可以看出:有些人習氣還比較重。

再說坐下來。我們這裡有六七十個位子。過去高旻寺打七的時候,一個位子裡面四五個人。圍著這個位子,這支香你坐,下支香輪到別人坐,哪有這麼多固定的位子啊?現在既然位子固定了,你們就不要亂搶。先把空位子坐滿,位子坐滿了以後鋪棕墊。

鋪棕墊也要量人,沒有那麼多人就不要鋪那麼多棕墊。坐棕墊上的時候,鞋子放在屁股後面地上,腳後跟對著,腿放好。另外,吃東西的,吃過以後早一點起來,把你的東西卷一卷,放在佛龕底下,靠著龕站著。等起香一敲,大家行香,你就跟著行香。不然,維那師煞叫香一打,你就慌了,來不及了。

禪堂裡面喝茶,右手接杯子,然後換為用左手喝,左手端著杯子喝茶或水,統一是左手,不是用右手。杯子端到嘴邊沒喝完不能放下,喝了之後放一下接著再喝也是不合規矩的。堂裡面一舉一動、微小的事情,都能看出來一個人的心是不是細、是不是學過規矩、懂不懂規矩。所以,第一天首先要把規矩、法則學熟。

學熟了以後,你發一個想了生死的懇切心。宗門下歷來主張看一句話頭,看話頭的目的是什麼呢?就是以話頭這一念止住一切妄念。那麼何為話頭呢?如何看法呢?

話頭話頭,一句話未說之前就是頭,說出來就是尾了。例如你念一句佛號,這句佛號沒念、準備念的時候就叫頭,念出來就叫尾了。就在你想念沒有念的時候,觀察這一念在哪裡起的,有這個覺照念帶著不明白的這個意思在,就集中精力觀察這一念,這就叫話頭,不起二念,一起二念就不是話頭了。

盯著這一念,不讓妄想、昏沉把這一念打失,集中精力盯著它,這叫照顧話頭。照顧的時間長了,妄想心收攏了,你對這一念不明白的意思加重一點了,這時候才叫參話頭。

因為你疑念住在這「究竟是誰」上,參到一定程度,你也不知道坐在哪裡了,外沒有世界,內沒有身心,通身上下就是這一疑念在。疑念保持的時間長了,形成疑團。如果晝夜六時,這一念疑團都不打失,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了。

宗門下這一法叫最上乘的法,但在起步的時候,這一句話頭是不是看得住、照顧得好,這個疑念要能夠不斷,不能搞兩分鐘妄想又來了。用功辦道要在這方面下手,也就是在當下這一念處下手。

用功辦道,要生死心懇切。你生死心懇切,對世間一切的攀緣就能徹底放下。不然,你身體坐在這裡,心念還坐在家裡。有的人經營公司,還在記掛公司如何如何,妄念不斷。徹底放下不僅外緣放下,就是內里的妄想影現出來,你也不要睬它。

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坐下來以後,眼睛收攏了,耳朵也不聽外面了,鼻子也聞不到香臭了,嘴巴也不說話了,身體也不動了,就是眼耳鼻舌身都收攏了,唯獨意根這一念是一刻不停。裡面的東西是過去無始劫來藏在八識田中的種子。

有時候你會感到很奇怪,我沒幹過這個事,沒打過這個妄想,為什麼會出現這個念頭呢?這就是你過去無始劫來做過的事情,只是你不知道。

你現在坐下來,五根都收攏了,意根也不分別了,第七識末那識的工作就是輸運,你的六識不把東西往裡面裝,它就把裡面的東西往外面搬。所以,我們要有鑒別能力,不為它轉,也不要恐懼。用功辦道就像走路一樣,這是路途中的經歷。

禪宗這一法,過去叫「棒喝門庭」。何為棒喝?棒就是打,喝就是罵。過去禪堂門前有這麼一副對聯:「七尺棒頭開正見,一聲吼喝歇狂心。」唐朝的尺比現在小,一尺只有七寸,七七四十九接近五尺也不小了,五尺長的棒子打你也不輕啊!一聲吼喝:「誰叫你來的?你來幹什麼的!」有的人一下子嚇得妄想當下就攝住了,目的就是要攝住你的妄想。

我們有因緣來參加這個無上的法會,是過去生種了善根,不然你沒有因緣來,即使有因緣來,你也坐不下。我們遇到這個因緣在堂中一起修行是一件很難得的事情。大家既然來了,一定要把這個生死心落實。

凈土宗祖師印光大師說得好:修學一切法門,以懇切至誠為主要入門。念佛也好、參禪也好、持咒也好、誦經也好都要有一個懇切至誠的念頭,才能得到佛法的真實利益。如果你把它當成一個世間的兒戲,搞了玩的、試試看、碰碰瞧,不但得不到利益,而且還要得到不好的果報。

為什麼呢?心思活躍,對佛說的修行大法沒有一點恭敬虔誠的念頭,自己犯一個褻瀆之過,褻瀆這個念頭就是造業的念頭,所以在一個堂中,同在行、同在座,各人當下的這一念不同,所得的果報就不一樣。

我們今天遇到這個機會,就看我們各人懷著一個什麼樣的心念,也就是什麼樣的態度來對待這一個短暫的法會。是恭敬虔誠,還是馬馬虎虎?搞了試試看,是功是過都在你當下這一念,你自己審察。

常念生死苦,道念自然生。道念生出來了,煩惱妄想心就漸漸少了。所以,我們要借打禪七的機會,好好把功夫追究一番。

說的都是空話,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法明 的精彩文章:

83.十位摩睺羅伽王所得到的解脫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