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北京擬出新規,和「千店一面」的招牌說再見

北京擬出新規,和「千店一面」的招牌說再見

北京五道營衚衕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記者 |馬越

編輯 |牙韓翔

以後在北京,那種臨街店鋪全部改成同一招牌的行動,或許要停止了。

9月29日,北京市城市管理委會同市商務局制定的《北京市商業街區店鋪招牌設置規範(試行)》開始面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意見徵求時間截止到10月12日。

徵求意見稿中最引發大眾關注的內容,即是表明了店鋪招牌「可以由設置人自主設計,同一街區內的店鋪招牌不宜採取統一樣式、統一色彩、統一字體等同質化方式設置。」

事實上早在2017年,北京市城管委就曾經制定頒布了《北京市牌匾標識設置管理規範》,對企事業單位設置牌匾標識提出了明確且細緻的要求。

不過在實踐執行中,包括北京在內,全國多個城市在戶外廣告、街頭店鋪牌匾、標識上大力整治,曾經湧現出不少「千店一面」的現象——即一條街上的商戶除了店名不同,店招的材質、顏色、大小甚至字體都一模一樣,被認為單調乏味、缺乏美感,難以體現商業經營的活力和特色。

拍攝於2020年8月25日的北京西站附近店招 (圖片來源:授權轉載自微博用戶@數字熱DGHOT)

更有甚者,統一的店招設計曾經呈現出荒唐的「審美災難」,引發了大規模熱議。

比如今年6月11日,西安蓮湖區小南門的四府街多家商鋪的招牌,被換成了統一的黑底白字,被市民吐槽像「靈堂」「殯葬一條街」。

西安蓮湖區黑白招牌 (圖片來源:陝西交通廣播)

黑白配色的奇葩招牌不只是在西安,2019年3月,上海靜安區常德路商家招牌集體變黑底白字也引發爭議。隨後靜安區相關部門回應稱,接受網友意見,店牌設計的顏色搭配考慮不夠周全,已責成相關單位儘快整改。

上海靜安區常德路黑白招牌 (圖片來源:微博@人民日報)

多年以來,在國內大小城市,街道商鋪「一刀切」式的統一招牌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現象。人民網在2018年發表評論稱,一些地方政府以「美化市容,規範管理」為由對街道店鋪招牌進行整齊劃一的改造,是對招牌文化的破壞,也是對美化市容的一種誤解。不僅陷入了形式主義,更可能扼殺掉城市的活力。

而這次北京擬出台的新規,可以說是對過往統一店招運動的一次糾偏,也是促進城市消費升級、繁榮夜間經濟、優化營商環境的需求。

徵求意見稿中的起草說明和制定依據提到,在管理實踐中,部分政協委員、人大代表和商業經營者反映,2017年的規範對商業街區的牌匾標識設置管理尺度過嚴,不利於營造商業氛圍,希望能夠結合商業街區特點,有針對性提出商業街區內牌匾標識的設置要求。

在學習借鑒上海、杭州等城市做法基礎上,此次徵求意見的新規對於「牌匾標識」有了新的定義,明確提出了「店鋪招牌」的概念,即是指商業經營者在固定經營場所設置的,用於向城市戶外公共空間展示其名稱、字型大小、商號、標識等內容的牌匾標識。

另外,徵求意見稿還特別明確了對文保建築、老字號和連鎖企業的店鋪招牌的設置引導。

比如,商業街區位於歷史文化保護區的,店鋪招牌宜採用傳統樣式或者簡潔、樸素的現代樣式,展現傳統文化特色。屬於文物保護單位、不可移動文物、歷史建築上原有的店鋪招牌,應當原貌保留;新設置店鋪招牌的,不得影響文物本體安全和周邊環境風貌。

經國家及本市商務行政管理部門確定的老字號企業,除設置店鋪招牌外,還可以設置體現歷史文化的傳統匾額和楹聯;有條件的可採用石雕、木雕形式,在建築物外立面實體牆的適當位置附著設置一處介紹老字號起源、歷史和企業特色的銘牌,銘牌尺寸應當與建築物外立面比例相協調。傳統匾額的文字應當按照傳統習慣規範書寫,傳統匾額和楹聯內容僅限於標明本單位中文名稱、字型大小、始創年代、題字和落款等。

北京大柵欄老字號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擬出台的新規僅適用於商業街區,且具體商業街區名錄由市商務行政管理部門根據市、區商業服務業設施空間布局規劃確定,並實施動態更新管理。

多位在北京東、西城區經營餐廳的老闆告訴界面新聞,這次北京擬出台的新規,對於他們這種臨街商戶來說無疑是利好,「對於整個城市的更新、街道的審美提升都有好處,能鼓勵商業的多元化繁榮發展。」

因為比起進駐商業中心的連鎖門店,這類開在核心區衚衕里的獨立小店,在店面設計上會花更多的心思來保持獨特的品牌調性和氛圍感,而因為身處核心區,往往也需要遵守更嚴格的規範。這次新規明確了同一街區商鋪招牌不宜統一,可以由設置人自主設計,也讓他們吃了一顆定心丸。

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藝公社 的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