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給人留餘地」,是一個人頂級的智慧

「給人留餘地」,是一個人頂級的智慧

道家

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作者:逍遙子

來源:老子道德經(ID:LZDDJ-1)

《道德經》中講:「和大怨,必有餘怨,安可以為善?」

與人相處,總會有紛擾爭執,但老話說得好,冤家宜解不宜結。

一旦結怨,即便和解,也會在心裡留下一個永遠的心結。

話不說過,事不做絕,懂得留餘地,是一種頂級的智慧。【微信公號:老子道德經】

話別說太過,留三分情面

古人云:「揚善於公堂,規過於私室。」

口無遮攔不是剛正,咄咄逼人不是耿直,宣揚別人的過,也並不證明自己對。

寇準是北宋名相,丁謂是副相。

有一次,寇準把湯灑在了鬍鬚上,丁謂趕忙過來幫他擦拭。

寇準看不慣他阿諛的樣子,當著滿朝文武對他冷嘲熱諷:「難道副宰相是用來溜須拍馬的嗎?」。

丁謂惱羞成怒,懷恨在心,於是找機會陷害寇準。

寇準一生剛直,結果死在了被流放的路上。

入木三分不如點到為止;聲色俱厲不如化雨春風。

如果當初能夠溫和一點,也許就不會水火不容。

《莊子》中說:「苛責大至,則必有不肖之心應之。」

責備得太過嚴厲,必然會讓受責之人產生不好的念頭。

揭人短處,戳人傷口,既會給人難堪,還會反噬自己。

說話留三分餘地,才能讓彼此都感到舒服。

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你維護別人,別人才會尊重你。

事別做太絕,留一線生機

《道德經》中講:「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人生在世,要學會讓利與人,事情做絕,也許能風光一時,卻難免凄涼萬古。

戰國時,商鞅變法以嚴刑峻法聞名於世,秦國一時間人人自危。

後來商鞅失寵,假扮商旅逃亡國外,逃到函谷關時,城門已關。

商鞅對守將說:「我要出關,請通融一下。」

守將:「商君立法,黃昏閉關,放你過去我也會受到牽連,絕對不可以。」

商鞅只好找客棧住下,店主問他要身份憑證。

商鞅說:「出門著急,忘了帶憑證。」

店主:「商君律法,收留無證者,和無證者一同問斬,決不敢留您!」

商鞅仰天長嘆:「我這是作法自斃啊!」最後商鞅被捕,五馬分屍。

《道德經》中講:「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善待他人其實是在保護自己,趕盡殺絕其實是和自己過不去。

對人網開一面,就是對自己手下留情。

常言道,今日留一線,他日好相見。

凡事留一點迴旋的餘地,絕境處才好柳暗花明。

莊子曾說:「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餘地矣。」

真正的高手,從來都是從容不迫,遊刃有餘的。

物壯則老,要學會適可而止見好就收;狡兔三窟,要學會給自己留下一條後路。

給人留餘地,其實是給自己留餘地,成全別人,就是成就自己。請您轉發分享,福生無量!【微信公號:老子道德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子道德經 的精彩文章:

王陽明:不要賭天意,不要猜人心
做人要學會管住嘴巴,層次高的人從來不亂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