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貴公司是供應金鏈還是銀鏈?」「都不是,是供應鏈」

「貴公司是供應金鏈還是銀鏈?」「都不是,是供應鏈」

這個行業,20年來在深圳發展巨快。

文 | 黃江波 編輯 |?盛倩玉

2020年4月份,由《中國海關》雜誌發布的2019年中國外貿企業200強榜單中,深圳企業的表現依然不俗。

但真正令人感到意外的,是一家本來名不見經傳的企業——越海全球電商供應鏈有限公司,以594.3億元的成績位列2019年全國進口企業200強第13位,深圳物流與供應鏈行業第1位。

《中國海關》雜誌發布的2019年中國外貿企業200強榜單(部分)

而不過一年之前,同樣的榜單中,這家企業2018年的進口額僅為178.7億元,全國第81位。如果不是刻意尋找,在長長的榜單中根本難以注意到這隻小獨角獸。

2000年,物流業被確定為深圳重點發展的三大產業之一,之後又與文化、金融、高新科技一起被列為深圳四大支柱產業之一。

從率先提出「一體化供應鏈」,到首創「C2B DIY」生態體系,越海全球從物流到供應鏈的進階,同時也是整個深圳從傳統物流走向現代物流的一個小小縮影。

「供應鏈」供應什麼?不是金鏈、不是銀鏈

什麼是供應鏈?如果你說自己在物流行業工作,大家立馬能聯想到司機、快遞員、倉庫管理等一系列崗位。

但如果你說自己在一家「供應鏈企業」工作,很有可能會讓身邊的人一頭霧水。

但比起專業的名詞解釋,一家供應鏈企業的故事或許更能讓人理解開頭的問題。

1997年9月,張泉在香港註冊了越海國際船務有限公司。經過五年發展後,深圳越海全球物流有限公司2002年在深圳福田登記成立。

這時的越海全球和其他物流公司並沒有什麼兩樣。倉儲和運輸是當時物流企業的主要業務,但是這類業務進入門檻低,競爭也日益激烈。

面對傳統物流行業的殘酷競爭,越海全球的策略非常直接:做一些別人做不了的事,讓自己不那麼容易被替代。張泉正是在這個過程中,盯上了「供應鏈」。

彼時的「供應鏈」還是個新鮮事物,一些以「供應鏈公司」命名的企業,甚至會被問「貴公司是賣金鏈的還是賣銀鏈的?」

而張泉卻看到,傳統物流只是整個商品製造過程的一個環節,他要將這個環節的業務,向兩端擴展。

在這之前,越海所提供的服務主要是貨物運輸和進口報關。而在物流運輸的上下兩頭,客戶往往需要在原料採購、產品分銷兩端額外付出大量成本。

如果把這些繁雜的業務都交給同一個公司外包呢?

通過在物流行業多年的積累,彼時的越海全球已經有能力去鋪開自己的業務網,於是在國內首次展開了「供應鏈」的嘗試。

第一個目標是老客戶飛利浦。面對自己最大的合作夥伴,越海對飛利浦公司各個業務環節更加了解,也更容易取得信任。

越海全球主動提出能夠承擔倉儲、配送之外的,包括原材料採購、資金墊付、國內分銷等多方面業務。

比如在原材料採購環節,客戶看中商品後,直接向越海下單,之後的流程都可以交由越海代辦。越海會在採購物品時提前墊付資金,廠商快速發貨,客戶便可以先提貨再交錢。

整個供應鏈能夠成立的前提是「信用」,越海全球在物流行業經營多年,積累了一批信用良好的合作夥伴,業務得以順利開展。

而對於飛利浦公司來講,這樣從頭到尾包乾式的服務不僅方便快捷,而且能有效降低成本。

客戶需要什麼,越海就提供什麼,比起傳統的物流企業,越海全球所能給客戶帶來的利益要遠超從前。一體化供應鏈的概念真正得到了驗證。越海的策略大獲成功,飛利浦30億元巨額訂單隨之而來,更多企業登門尋求合作。

在這之後,越海全球開始從物流進入貿易、零售、金融等多個行業,逐漸擺脫傳統物流企業的身份,以供應鏈企業的面孔在行業內活躍。

借鑒「華強北」模式,深圳小獨角獸的大生意

2019年10月份,《2019胡潤全球獨角獸榜》發布,物流行業有34家獨角獸企業上榜,中國佔16家。越海全球以70億人民幣的估值上榜,屬於體量最小的一批獨角獸。

找到「供應鏈」的發展策略後,越海全球是如何繼續成長的?時間來到2016年,已經深耕供應鏈領域的越海全球正在嘗試數字化、智能化轉型。

恰逢國務院發布《中國製造2025》,全面推進位造強國戰略。在這樣的環境下,「C2B DIY「平台順利上線。

所謂的「C2B DIY「,是指越海充分借鑒已有的「華強北」和「戴爾模式」,先銷售後生產,以需求驅動供給,同時還可以根據客戶特殊需求,打造小規模DIY產線。

依託國內國外廣布的分倉,越海可以幫助品牌商先接受消費者訂單,然後高速展開組裝、生產、配送服務。

同一年,越海全球與海爾旗下雷霆世紀電腦項目展開合作。在「C2B DIY」模式下,海爾方面只需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品牌運營推廣和銷售上。而越海能夠提供包括原料採購、生產製造、產品分銷在內的一體化供應解決方案。

合作項目中,海爾方面有小一部分需求來自於高端遊戲玩家,他們對電腦主機的配置需求不同於普通人。但是這類需求最終的訂單數並不高,可能只有三五百台,不適應流水線式的生產。

越海卻可以利用自身在採購、倉儲、配送方面的成熟體系,自主打造DIY產線。DIY產線一改傳統的流水線為Cell產線,以單人或者小組為單位組裝整台機器,按需生產,即產即銷。

DIY產線面對到小規模特異化訂單時更加靈活、效率更高、質量有保障、成本比起流水線更低。

整合大家的需求,同時把自己的資源共享給客戶,新型的智慧供應鏈「C2B DIY」模式從越海全球開始向整個行業普及。

模式創新之外,越海全球的發展還依賴於倉網系統的完善與改進。越海目前在國內共有82個運營倉庫,總面積330萬 平方米,範圍覆蓋全國,在國外包括俄羅斯、菲律賓、馬來西亞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陸續開倉運營,逐步構建全球物流網路。

越海全球官網可以看到越海目前的智能產線、可穿戴設備、機器人倉等智能化硬體技術

疫情期間,越海協助深圳、上海、蘇州等多個城市在全球各地採購物資,從普通的商品到緊缺的醫療用品,即使是生產口罩最需要也最緊缺的熔噴布,越海全球依靠經營多年的供應鏈體系都能產生有效訂單。

越海從韓國進口的7.5萬件杜邦防護服,2月3日簽訂合同付款,2月6日送到政府指定倉庫簽收完畢,用時僅需四天。

「物流城市」深圳,從「傳統」走向「現代」

2000年,物流業被確定為深圳重點發展的三大產業之一,之後又與文化、金融、高新科技一起被列為深圳四大支柱產業之一。

同時出台的「雙網為龍頭,五網為支撐「戰略、「六大物流園區」建設等一系列政策,為物流行業的發展打下了基石。

便捷的海陸空交通、開放的倉儲用地、簡化的進出口手續成為深圳物流業獨有的優勢。

可以說,深圳的物流業出生在了一個很高的起點上。這樣的環境為物流企業的初期積累提供了一個暖巢,越海全球物流正是在此得以快速發展。

構建區域性乃至全國性的物流中心的計劃開始在深圳萌芽。但是想要成為真正的物流中心,僅僅依靠勞動附加型的傳統物流業則顯得尤為困難。

2007年,越海全球在深圳物博會上一舉拿下飛利浦公司高達30億元的物流服務合同。而在巨額訂單背後,真正讓行業震動的是「一體化供應鏈」的巨大潛力。

與此同時,整個深圳物流行業幾乎與越海全球展開了同步的內在轉型。隨著深圳經濟增長,加工貿易類產業向其他地區轉移,主要提供運輸倉儲服務的傳統物流企業,受限於日益增長的成本,逐漸進入瓶頸期。

從2005年開始,深圳港對深圳經濟的貢獻率逐年走低,物流對城市經濟貢獻比重在下降。深圳市物流業的口號與思路逐步開始轉變。

深圳市引入了沃爾瑪、IBM等一大批世界500強企業的採購總部,打造深圳為採購中心,進而實現物流結算、物流指揮系統等現代物流業務在深圳建立。

深圳政府也主導推進物流行業的供應鏈改革,在「十一五規劃「中明確提出,希望能夠將深圳打造為國際供應鏈體系重要節點。這些年,也是深圳供應鏈公司高速擴張,供應鏈管理行業異軍突起的年代。

2007年11月13日,深圳怡亞通供應鏈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中小板上市。

2008年1月30日,深圳市飛馬國際供應鏈股份公司成功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中小板上市。

2008年至2009年間,年富、華富洋、信利康、富森等一大批公司分別由過去的進出口通關公司或進出口更名為「供應鏈管理公司」。

2011年11月,深圳發布《深圳市現代物流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十二五」期間基本建成具有國際資源配置功能和國際商務營運功能的全球性物流樞紐城市、具有產業支撐功能和民生服務功能的全國優秀物流服務都市、亞太地區重要的多式聯運中心和供應鏈管理中心以及香港共同建設國際航運中心。

在這一系列操作中,非常清楚的是,現代物流業的推進所能帶來的利潤要遠高於單純的物流操作。

2012年,《中國海關》雜誌在《2012新端倪已現》中指出加工貿易內遷、進口增多以及服務貿易增長是未來中國外貿趨勢。文章預測,服務型企業將會是外貿榜單的大勢所趨。

同一年,越海全球供應鏈有限公司在前海深港合作區註冊成立。彼時,供應鏈已經從最初的一個構想發展為整個物流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一顆物流行業落下的種子,迫不及待要長得比母親更加高大。

深圳,2200萬種可能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都周刊 的精彩文章:

「被薅羊毛瀕臨破產」上熱搜!知名電器旗艦店泣血求退貨:放我們一條生路
諾貝爾文學獎揭曉,這次是位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