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佛法能夠讓我們更智慧的生活

佛法能夠讓我們更智慧的生活

文:大唐合儒

經常看到一些學佛的居士生活的比較落魄,出家又放不下,在家又以信仰為借口而疏於工作和生活,反而不如一些正常人生活的自在。在我看來這是沒有把佛法學通。佛教修持的核心是戒定慧,而如果說大乘佛法的核心是什麼,就是智慧和慈悲,如果再進一步濃縮,佛法的核心就是智慧,是看透生命本質、世間本質的大智慧。

如果能把這個世間和生命本質都能看透,而對於世俗智慧真的是小事。所以說如果作為一個在家居士,說生活和工作耽誤了修行,真的是沒有把佛法學好,離開了工作和生活,哪裡去找修行。如果生活和工作都搞不好,佛法也是沒有學透。我一直給有緣的居士講,你在那裡打坐,昏沉、掉舉、妄想是境界,你在生活工作中遇到的人事磨練也是境界,在那裡打坐、昏沉、掉舉是很容易發現的,但在生活中的人事磨練的境界不容易發現,很容易就掉進煩惱妄想中而不能覺知,所以在生活中去觀照所得來的定力比在那裡打坐更實在一些。包括很多禪和子在禪堂里打坐好像功夫很好,讓他去做事就是搞不來,怕麻煩、怕擾亂內心,所以說那不叫真正的功夫,能靜不能動,經不起生活境界的檢驗。

觀照因緣,而不落世俗

佛法講究因緣,做事情也是要觀照因緣的。而因緣說明白了就是各種因素條件,能把各種因素條件看清楚了,就能做出符合中道的選擇,而智慧不夠的人,總是做出極端的選擇,或者只是注意到各種因素條件的一部分,不能全面的看待問題。所以佛法中經常講愚痴者因緣觀,而因緣觀是讓我們看透生命輪迴的本質,在佛講中主要是十二因緣,而我們把它應用在生活中,就是看到每件事情的各種因素條件,看清楚了,我們就容易做出智慧的選擇,但是作為佛教徒,還要從各種因素條件中看到「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虛妄有滅」,也就是看到緣生如幻這一層面,這樣才能夠不至於墮入世俗法。

我們的內心就像一面鏡子,可以用來照我們的內心,觀照我們的起心動念,也可以用來觀照生活。善觀緣起其實就是觀照到事情發生的各種因素條件,而從各種因素條件的聚合分散中,看到事情空性的本質,而各種因素條件看清楚,其實就是屬於世俗智慧,而能夠看到性空的本質,其實就屬於出世間的智慧。因此如果真能悟透佛法,那處理世間的問題也不會太難。

如果佛法還不夠精通,請認真對待生活

有些居士是因為想把佛法學好,反而沒有太多時間和精力去應付生活和工作,其實我想說,如果你佛法還不夠精通,請認真對待生活。佛教中經常講「事能攜理,理含於事」,也就是說事情中含有佛法的真理,而佛法的真理也是不離具體的事相。也就是說不要小看事相上的東西,你認真對待它,把事情處理好,本身就是修行,能耐得住寂寞、能耐得住煩,本身就是定力的體現。如果能在做事情中,悟到各種事情其實都是需要各種條件的成就,並且因緣條件發生變化,事情就發生了變化,沒有一成不變的東西,其實已經離佛法的真理就很近了(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我佛大沙門,常作如是說)。所以好好對待生活、對待工作就是對我們心性很好的磨練,並且在生活和工作中,鍛鍊出一種堅持的韌力,認真的態度,對修行也是很有裨益的。

如果不能認真對待生活,也很難認真對待修行

對待生活的態度非常重要,每個人能力有大小的不同,但是我們認真的態度是可以一樣的。佛教中也講「做事以盡心為用功」,不管你做什麼事,態度對了,就會慢慢有提高,也會慢慢有回報。我們不會的東西可以學習,可以慢慢領悟,如果態度不對,再好的能力也很難把事情做好。如果一個人生活、工作都打理不好,那他也很難認真對待修行這件事,我們認真負責的態度,它可以遷移到任何事情上的。其實我們也會經常發現,認真負責的人,經常是做什麼事情都是認真負責的,而做事非常應付的,經常做什麼事都是應付。所以能夠好好的對待生活、工作,一般來說也會認真對待修行,況且生活本身就是一種修行和磨練。

佛法能夠讓你生活的更好,而不是更差

佛法不僅能夠讓你走向解脫,也能夠讓你生活的更好。佛法本身的因緣觀和中道觀,就可以讓你悟道,也可以讓你看清楚生活本質。佛教也經常講「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世間與出世間本來就是不可以分開的,離開了世間,哪裡去找出世間,其實於世間不執就是出世間。生活與修行本不分離,是我們經常把生活和修行打成兩截。因此能夠善觀因緣,做出中道選擇,認真對待生活可以讓我們生活的更好,而不是更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佛學 的精彩文章:

西北大學宗教造型藝術研究所學術彙報展今日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