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新型「喪偶式」育兒:網上是慈父,現實中卻對孩子不聞不問

新型「喪偶式」育兒:網上是慈父,現實中卻對孩子不聞不問

文 兩口育兒(原創文章,歡迎轉發、分享)

喪偶式教育,作為從前家庭的常態曾一度引發熱議。隨著現如今社會呼籲增強,也有不少男性開始重視自己的家庭。然而,近幾年,一種新型的「喪偶式教育」卻悄無聲息地出現,讓女性更為痛苦。

楚媛和丈夫結婚五年了,孩子三歲。在外人眼裡,她的丈夫體貼老婆,關心孩子,簡直是「三好男人」的典範。但只有楚媛知道他丈夫的「真面目」。

事實上在外人眼中十分關心孩子學習的丈夫,在家裡的時候卻很少把注意力給孩子。他朋友圈裡曬的各種孩子照片都是楚媛拍的,一些基本信息也都是從楚媛口中得知。

比如:丈夫在朋友圈曬出自己陪孩子寫作業的照片,真實情況卻是他隨手拍了一張照片,就坐在一旁刷視頻,等孩子做完作業之後,從來都是起身就走。

不光對孩子如此,他對楚媛也是如出一轍的冷淡。

最可怕的是,每次當楚媛試圖向別人抱怨丈夫對孩子不聞不問的時候,別人總會說她:「別身在福中不知福了,我要是有你這樣的老公,早就笑瘋了。」

似乎在這些男性看來,他們是「幫忙」帶孩子,當他們幫忙了的時候,就應該受到讚譽。倘若這個時候妻子再有什麼不滿,那就是她得寸進尺。

抱著這種心理,這些男性雖然在表面上裝作特別關注孩子,但實際上對於孩子的一些細節問題一無所知。

最可怕的一點就是他們將自己偽裝起來,讓寶媽變得「孤立無援」,再沒有立場要求他真正地參與起來。

從本質上來說,他們覺得孩子和家務都應該是妻子的任務這一點並沒有改變,只不過從剛開始的一點兒都不管「進化」成了現如今的裝裝樣子。

不僅如此,他們還強迫家人要陪他們裝樣子,就為了他的「好丈夫」「好爸爸」人設。

這就好比學生為了應付考試的作業,隨便亂寫一通交上去。看上去任務好像是完成了,但完成的絲毫沒有意義。不僅如此,這種新型的「喪偶式教育」還存在著諸多壞處。

致使親子關係流於表面

小孩子並不是什麼都不懂,相反在感知情緒方面,他們可能比大人要更加敏感一點。父親是真心陪伴自己,還是敷衍了事,他們都能夠非常清晰地感知到。

一切親子關係都始於陪伴。同理可得,沒有陪伴的親子關係必定冷漠、流於表面。即便看上去父子之間似乎很融洽,但實際上兩個人誰也不了解誰,他們之間彷彿存在著一道打不破的壁壘。

致使夫妻關係冷漠

相比較之前的喪偶式教育來說,或許那個時候妻子還能通過向他人傾訴,得到他人理解而緩解自己的情緒。但這種新型的喪偶式教育無疑把她們的最後一條路都堵死了。

明明家務都是自己做的,孩子放學、作業以及學習上的各種事情都是自己調和的。丈夫只是敷衍了事,在外人假裝慈父罷了。

但當她承受不住想要傾訴的時候,卻發現周圍已經沒有人願意理解她了,不僅如此還要斥責她不識好歹、身在福中不知福。

這種委屈很少有人受得了,久而久之,夫妻感情必然會受到影響,甚至離婚收場。

給孩子樹立了糟糕的榜樣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父母的一些特徵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到孩子的成長。尤其對小孩子來說,於父親這個角色他們天生會產生一種孺慕之情,想要得到父親的讚賞或者是變得和他一樣。

倘若父親在家庭中充當著這樣一個虛偽的角色,那麼孩子在長大之後的婚戀觀、家庭觀必然會受到影響。

比如:小男孩在長大之後可能會成為像父親一般的人,而女孩子在長大之後會由於父親的影響對男性抱有偏見。

無論是哪一種,對孩子都是非常不好的。

生活就像一襲華美的袍子,上面爬滿了虱子。用這句話來形容這些父親的虛偽面容,真是太合適不過了。但生活畢竟不是連續劇,喜怒哀樂都要演給別人看。真正的冷暖,是自己感受的。即便丈夫演的再真、再像,那些隱藏的問題終有一天也會爆發出來。

所謂的「好丈夫」、「好爸爸」人設壓根就是虛無縹緲的名頭罷了。倘若真的有心,即便真的什麼都不會,只要多花心思去和孩子接觸,一點一點完善自身,那就是一個合格的父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兩口育兒 的精彩文章:

夫妻間最難熬的「三道坎」,跨過就是一生,很多人都敗在了第二個
一個媽媽的日記:一天又一天,他終於長成了不再需要我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