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金剛經》里的「花」為什麼寫成「華」?

《金剛經》里的「花」為什麼寫成「華」?

繼續第十五段的最後一句經文:須菩提。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當知此處。即為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華香而散其處。

須菩提,甭管是在哪裡,只要有這部經書在,所有三善道的眾生都應該誠心供養。只要是有經書在,你們就要當作是佛塔,都應該恭恭敬敬圍繞行禮,散布各種花香。

先說這個「塔」,原先,「塔」就是安置佛陀舍利的土堆。咱們中國最早建造佛塔是在三國時代,是公元240年吳主孫權在南京修造建初寺時建造的。可是據《佛祖統紀》記載,就說是東漢明帝永平十年,也就是公元67年,白馬寺里就建造了我國最早的白馬寺塔。

再說「圍繞」,「圍繞」是佛教的一種敬禮的形式,不過您可別瞎繞,一定要右繞,右繞是向右繞,簡單說是順時針繞。

花朵的「花」字是在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在公元425年的時候造出來的字,拓跋燾是鮮卑族,據說,除了這個「花」字,他還造了一千多個漢字。

咱們這部鳩摩羅什版的《金剛經》,就是在拓跋燾造字之前翻譯出來的。所以這句經文里的中華的「華」字就是鮮花的「花」字。

不過,笈多玄奘和真諦三位大師翻譯的版本都沒有「以諸華香而散其處」,這句。會不會有可能鳩摩羅什和玄奘的翻譯的金剛經梵文原文就不一樣呢?意思大差不差。

接著第十六段經文:複次。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即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還有,須菩提,要是有善男子善女人接受經義,堅持經教,傳誦經文,但是還被社會輕賤。那是因為這個人前世的罪業,本來是要墮入三惡道的,可是由於他在今世傳誦金剛經還被別人輕賤,那他前世的罪業就都被消滅了,而且還可以加快覺悟做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道書畫 的精彩文章:

吉利德發布瑞德西韋相關數據
張培萌,多次在孕期、哺乳期毆打妻子,稱「運動員都這樣,雄性激素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