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殖民時代並未結束,新殖民理論甚囂塵上!殖民與和平並非想當然

殖民時代並未結束,新殖民理論甚囂塵上!殖民與和平並非想當然

歷史上一個國家的發展真的會帶來債務陷阱嗎?

其實,不論什麼時期,什麼年代,不論是共和國還是封建帝國,亦或是奴隸制國家。要謀求發展都會存在債務陷阱的風險,尤其是工業革命之後的近現代社會,任何一個發達國家在其崛起之時都伴隨著債務的急劇增長。可以說,在工業革命以後,任何一個國家的發展都不可能擺脫因發展而帶來的債務問題。

自我們提出了兩路發展倡議以來,確實取得了很多矚目成就,也給很多國家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但是其中的債務風險和債務問題卻持續增長,不論是給債權國還是債務國都帶來了一定的風險壓力。而歐美等一些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則在此大做文章,認為此等貸款將加重合作國的債務負擔,淪為債權國的附庸。

債務伴隨著一些國家債務持續並且迅速的增長,這種論調也在國際社會上陡然興起。從而也給陰謀論者帶來了新殖民主義的帽子以及絕佳理由。對於我們的兩路政策,很多國家趨之若鶩,但同時也被指責頗多。掠奪當地資源、傾銷廉價商品、助長專制腐敗的這一大罪名。可以說,沒有哪一個國家願意以這種飲鴆止渴的虛假援助方式獲得並打開市場,但是客觀上的這些潛在問題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重視。

世界債務陷阱的說辭誕生,客觀現象真的存在

債務陷阱是美國最先提出來的,認為中國在世界其他地區進行的投資,必然使當地國家和民眾付出慘重代價。在當時雖然有美國提出,但是並沒有成為其他國家的共識,僅停留在字面兒上的理論,但是當與巴基斯坦之間的經濟交往日益密切以後,印度將此事再一次提了出來,並且大肆炒作。

印度總理莫迪也曾在香格里拉對話會上指出,所謂的互聯互通必須建立在信任和尊重主權的基礎之上,不能在國家無法接受的債務負擔之下,進行虛假的經濟繁榮和經濟援助。這種論調含沙射影的指責了我們帶給其他國家的債務陷阱。之後,這一論調逐漸在國際各國傳播。並且還有較為客觀的數據統計,在參加我們所領導的兩路發展經濟當中,共有68個國家,其中23個已經處於債務危機之中,其他國家無一例外國家債務都節節攀升,債務危機的風險大概率增加。

還有一個更為嚴重的問題就是在兩路建設當中,更多的並非本國民眾充當建築工人。可以說,在建造基礎設施期間的經濟紅利並沒有被當地民眾所得。這個問題不僅僅在西方國家,就是在受援助國家也飽受詬病,一些地區領導者,地區政黨甚至以此對執政者進行攻擊,認為這是在出賣主權,甚至還有種種背後交易。這是我們的兩路政策,在具體實施的過程當中出現了很多變數,甚至當地民眾詆毀抵觸。

在我們的概念里,當殖民時代結束以後,英,法,美等殖民大國在聯合國框架下取消了自己在殖民地的行使行政權地位。按照我們的理論,殖民國家和被殖民國家之間的仇恨不顧戴天,現實的行政殖民宣告結束以後,被殖民國家必然會與殖民國家保持相當大的距離,但實際恰巧相反,殖民地與被殖民地在聯合國框架之上建立了很多經濟援助和經濟輔助政策。

不論你認為那是真心相互幫忙也好,利用也好,甚至是西方國家的另一套陰謀也好。總之,雙方之間的矛盾和問題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樣不可調和,反而持續性的經濟合作也使得雙方存在動態良性互動的客觀現象。

也正因如此,一些國家對於兩路政策所帶來的前殖民地地區的發展極為關注,並且還擔心其歷史夥伴的經濟地位和主權受到削弱,在民族主義不斷發展的當下,這很容易贏得被殖民國家民眾的信賴與認可。再加上當地民眾本身就要求各方政府強調基礎設施投資的開放性,透明性和債務的可持續性。客觀上也促成了國內政治力量對於當政者的政治壓力。

債務現象與陰謀,抵不過三方各懷鬼胎

即便是巴基斯坦這樣一個要好的國家,對於與我們合作而造成的債務貸款問題也保持著較高的警惕。警惕性到當下已然凸顯,巴基斯坦的政府內部出現了問題。這一點無疑是對兩路政策的當頭一棒。對於我們而言,與巴基斯坦的基礎設施合作無疑是兩路政策的標杆兒。

而巴基斯坦所出現的問題在其他國家則更為常見,由此很多西方媒體也多次報告並發出警告。那些參加兩路政策的國家,其自身的債務是否可控? 而對於這些國家而言,這種炒作和論調不單單是陰謀,更與自身的現實情況相對應。在各國,增加了西方媒體的話語權和可信度。

其實,這些國家的債務危機和債務預警並非因為與我們之間的合作而造成的,在此之前他們就已經廣泛存在,而且也逼近債務警戒線。而最開始我們推行兩路政策。一方面是想讓產能對外轉移,另一方面也希望有各國建立和平發展的機制,通過幫助各國解決自身的債務和發展問題,贏得國際好感,進而提升國際知名度和領導力。

但問題在於,很多事情都有不同的側面。任何一個政策都是好的,但是在執行過程當中,很多變數並不為我們所控。除了西方話語權這個問題之外,對參加兩路政策發展的國家而言,其內部政局的變化,及他們的內部矛盾也直接決定了我們的政策是否能夠真正得到執行,最終共贏到何種程度?

具體來講,針對我們的債務陷阱論傳播到一些債務國之後,在選舉政治的運作下,一些政治反對派經常拿此作為反對當權者的工具,甚至把一些合作項目與當選者的貪污腐敗聯繫在一起,不斷炒作,從而助推了這種論調在債務國的廣泛傳播。這些政治反對派絕大部分並不是要針對我們,而是只是想借兩國之間的債務問題,向自己的對手發難,使自己成為執政者。

他們上台以後,為了發展經濟,改善民風,也會繼續與我們進行投資和貸款。可以說,與我們進行的各種投資,貸款和基礎設施建設是有利於當地國家和民眾自身的經濟和發展的。但是這種紅利必須掌握在自己的手裡,而不是政治對手的手裡,在任何一個國家裡都是相同的。

地區保護主義從來都是強勢的,不論國家大小

同時每一個地區都有地方保護主義,對於我們而言,更多的是看到西方國家和一些經濟大國強國在國際貿易當中奉行貿易保護主義,進而為自己謀取更大貿易利益。但是一些窮國,弱國,小國在大國與其進行經濟接觸和設施援助建設的過程當中,地方保護主義也廣泛存在,很多國家的民眾都認可兩國之間的發展合作會給自己帶來更好的發展機會。

還是比這更高支持率的是,有更多的當地民眾認為這會是自身國家的債務出現問題。從而危及自己國家的主權。某種程度上,這也是因為我們的經濟總量位居世界第二,但是話語權和真正的宣傳實力並不對稱,我們雖然逼近的世界舞台的中央,但是有話說不出,有理講不開。

一些債務國的政府即便可以應對自身國內政治反對派的質疑,但是他們也支持了這種理論,並且以此作為談判籌碼,獲取更為優質的貸款和更為低價的利息。通過對小國生存術的靈活運用,遊走大國之間,往往依靠美國發展軍事維護安全,依靠中國進行基礎設施建設。且這種模式之下的小國外交與中美兩國並不矛盾,但也很難獲得實質性的支持。

面對這種窘境,一方面除了常規的以誠待人作為解決方式之外,我們更要有一個自己的手段和模式機制,去保證這種債務不會成為兩國之間的隔閡。但是在具體實踐過程當中可能並不盡如人意,畢竟很多客觀現實和客觀表現就在那裡。你不做自然不會出現,不會發生,但是你想要去發展就一定會出現很多我們預料不到的問題。

加上更多的都是在國家利益之間遊走。一個國家都想要站在自己國家的角度為自己的國家謀取更大利益,英美等列強也是,我們也是,而一些小國以及債務國亦是如此。想到大國貸款發展自己,但同時誰都想要讓這一貸款貶值,以此為要挾獲取更多貸款。

美國並不顧慮,美國有海外有強大的軍事力量保證自身利益。但是和平走出去的我們由於缺少背後強大的實力支撐。經濟和所謂的兩國友好程度上確實增加了別人卸磨殺驢的風險。而這一點還不包含在西方國家甚囂塵上的陰謀論範圍內。如果加上此等論說邏輯,我們的利益損失的會更為慘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世界史圖鑑 的精彩文章:

美國視角:20世紀美國價值觀,侵入伊拉克與維護國際法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