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一組游牧民族的知識;內燃機和鐵路終結了游牧帝國的戰略優勢

一組游牧民族的知識;內燃機和鐵路終結了游牧帝國的戰略優勢

一,游牧民族,指「逐水草而居」,以游牧為主要生活方式的民族。

二,有史可查最早的游牧民族是公元前8世紀中葉,分布於阿爾泰山以西西徐亞人,被稱為斯基泰人。

三,對於中華帝國來說:農耕民族的統一是在秦朝,游牧民族的統一是在元朝。

雍正皇帝:「中國之一統,始於秦;塞外之一統,始於元;而極盛於我朝,自古中外一家,幅員極廣,未有如我朝者也」。

四,游牧民族雖然逐水草而居,但同樣有隱秘的水草豐美的定居點。

但水草豐美的草場,在草原是有數的,並不多。部落與部落之間同樣是有地盤概念的。

五,中國的古長城與400毫米等降水量線高度重合。

明長城比秦漢長城更靠南。

長城以北為游牧區,長城以南為農耕區。

游牧民族進入長城以內定居就專為農耕,農耕民族越過長城就專為游牧。在工業革命之前,地理條件對於文明有著極大的限制作用。

六,長城不是一道單純孤立的城牆,而是以城牆為主體,同大量的城、障、亭、標相結合的防禦體系。

長城在和平時期是經濟封鎖系統,而且是預警系統和信息傳遞系統。

在戰時長城防禦系統不僅能拒敵於國門之外,而且還能對突破長城進入關內的敵人進行前後夾擊。

(長城烽火)

七,在游牧民族和農耕民族長達幾千年的戰爭中,由於游牧民族擁有戰馬和熟練的騎士,因而擁有強大的戰略機動性(不需攜帶大量糧草,牧人是天生的戰士,馬具有速度優勢。),農耕民族往往不是游牧民族的對手。

(游牧民族的騎射。)

(農耕民族的槍陣。)

自從工業革命之後,內燃機和鐵路讓農耕民族具有戰略機動,從此世界上再無游牧帝國出現。

鐵路也是陸權國家對付海權國家的利器(海權國家,可以算作海上游牧民族。)

(沒有西伯利亞大鐵路,俄羅斯能將勢力擴展到太平洋,吞併一系列游牧帝國根本是不可能的。)

八,唐朝和清朝都是典型的「二元帝國」

唐朝和清朝的皇帝不僅是中原游牧民族的皇帝也是草原游牧民族的天可汗。

唐朝時期疆域面積最大為唐高宗龍朔年間,面積大約為1237萬平方公里;出身少數民族的唐朝名將多不勝數,高句麗人高仙芝、突厥人執失思力、突厥王子阿史那·社爾、百濟人黑齒常之、契丹族人李光弼,龜茲王族白孝德等。大唐真的是萬國來朝,天下才俊皆為大唐所用。

(18世紀乾隆時期清朝疆域與藩屬國)

清朝疆域最大時為1316萬平方公里 (1820年),清朝皇帝是滿族人,但清朝朝廷的漢族名臣也是燦若群星,清前期有張廷玉(獲得了作為文臣最高的職位和待遇。),支撐了晚清後期五十年的是漢族重臣,他們是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及張之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黑瞳的野望 的精彩文章:

老照片:德軍曾在歐洲最高峰上插旗
一組罕見的趣圖;座頭鯨從船旁突然躍出、微觀世界的奇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