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名作家們的創作日常:無怪癖,不寫作

名作家們的創作日常:無怪癖,不寫作

不久之前,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消息,讓文學重新獲得了大眾的廣泛關注。而在欣賞著那些美妙的文學作品的同時,一定會有人想到這樣一個問題:「作家們是如何創作出這些作品的?」

或許在很多人會認為寫作是一件充滿浪漫意味的事。但真實的文學創作不僅不會輕鬆而令人愉悅,恰恰相反還是一件艱難、孤獨而枯燥的工作。而穩定的、長期的創作更是一種自我折磨,讓許多首屈一指的作家都忍不住抱怨、退縮:嚴於律己如海明威,也將寫作視為「可怕的責任」;湯姆·斯托帕德聲稱只有「極度的恐懼能讓我在打字機前工作一段時間」;安·比蒂曾嘗試通過工作擺脫創作低潮,結果一連幾個月都沒寫出任何東西。

為了能讓寫作順利地繼續下去,作家們想出了許多古怪而有趣的主意:有的用固定而奇特的用具讓自己進入狀態;有的通過提神飲品使自己保持清醒;還有一些選擇用動物來排遣工作中的無聊與寂寞。這些怪癖看起來毫無道理可言,但它們的確在作家身上發揮了效力。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那些專屬於作家的怪癖。

01

作家都有強迫症?

曆數那些曾享有盛名的作家們,不難發現,許多作家寫作環境和用具都有著獨特的偏好——不可否認的是,良好的工作環境和用品的確有助於提升工作效率,但作家們對此的要求往往如「強迫症」一般嚴苛,甚至到了不能滿足條件便無法工作的程度,比如加西亞·馬爾克斯就曾表示,他只能在熟悉的房間和打字機上寫作,因此,一旦出門在外,他就無法工作了。

以多產而聞名的查爾斯·狄更斯和馬爾克斯一樣,對熟悉和秩序有強烈的需求。在開始寫作之前,他必須先在書桌的固定位置擺上這樣一些物品:鵝毛筆、藍墨水、裁紙刀、枱曆,一個綠色的小花瓶、一片鍍金葉片和兩個銅製小塑像,據說這些物品能夠為他帶來安慰和靈感。

1846年在瑞士旅行時,狄更斯甚至特地要求家人將這些東西打包郵寄過來,將一切安排妥當之後,他才開始《董貝父子》的創作。

同為高產作家的大仲馬則對紙張有著嚴格的規定。在幾十年的時間裡,大仲馬一直根據文體選擇不同顏色的紙張:小說用藍色、詩歌用黃色,文章則用粉色。

1858年在喬治亞停留時,他的藍色紙張恰好用完了,為此他跑遍了全城尋找而無果,最終只能用奶油色的紙來代替。大仲馬相信,正是這一變化造成了他文字質量的下降。

還有一些作家對筆墨極為挑剔:伍爾夫最愛紫色的墨水,吉卜林喜歡純正的黑色。而其中最具特點的是詹姆斯·喬伊斯,儘管視力不佳,但他堅持不藉助機器而選擇手寫,用五顏六色的蠟筆在長條紙上寫作,以確保自己能看清內容。

不得不說,這的確讓他的工作效率有所提高:整整一天寫出了兩個句子——這足以讓喬伊斯對著好友大肆炫耀一番了。

02

酒是寫作必需品?咖啡才是

不少人會以為酒是創作靈感的催化劑,但長期寫作的作家們幾乎全都旗幟鮮明地反對這一觀點。馬爾克斯說「醉酒時哪怕寫出一個句子都是不可能的事情」,福克納在寫作時必須保持清醒,滴酒不沾。就連嗜酒如命以至於兩度住院戒酒的卡佛,在被問及「酒精是否會給你帶來靈感」時,也立刻反駁道「天哪!不會!」

相比之下,咖啡才是作家的最佳選擇——高強度的寫作往往需要興奮劑來刺激疲憊的神經。其中的佼佼者非巴爾扎克莫屬。

在三十餘年的寫作生涯中,這位勤奮的創作者常常需要在幾周到幾個月里,每天連續工作14~15個小時,為此,他每天會喝下50杯黑咖啡,還發明了一套自己的咖啡理論:細緻的研磨和更少的水,能夠帶來更高的濃度。在咖啡已經無濟於事時,他會選擇嚼咖啡豆來維持精力。對此,他曾評價自己「遲早有一天會死於咖啡中毒」,而事實似乎也的確是如此。

僅次於巴爾扎克的咖啡愛好者當屬伏爾泰:在導演戲劇《伊蓮娜》時,他經常來到劇院對面的普洛可甫咖啡館,喝著他最愛的一種巧克力咖啡,一直喝上四十多杯——值得一提的是,彼時的伏爾泰已經八十歲有餘了。

相比於前面兩位不計代價的喝法,杜魯門·卡波特則更注重於喝咖啡時的享受。他自稱是一位「水平的作家」,每天堅持躺著寫作,手中還要捧著一杯咖啡,「只有躺下來——不管是躺在床上還是攤在一張沙發上,香煙和咖啡觸手可及,我才能思考。」

03

動物是創作最佳伴侶

對於全部工作內容就是和文字打交道的作家而言,寫作無疑是個十分孤獨的過程,因而他們常常需要一些陪伴,用來排遣情緒。而動物無疑是個非常好的選擇。

最常見的創作伴侶是貓。海明威在古巴居住期間,他的住宅周圍共有將近60隻貓,其中一隻名叫博伊西的黑白兩色貓,每天都和海明威形影不離,對博伊西的喜愛讓海明威甚至將它寫進了小說里。

無獨有偶,雷蒙德·錢德勒也有一隻陪伴他工作的寵物貓。錢德勒曾這樣描述這位名叫塔基的動物朋友:「只是從書桌一角靜靜地凝視窗外,彷彿在說,『老弟,你做的這工作是在浪費時間。』」

法國國寶級女作家西多妮·加布里埃爾·科萊特則鍾情於狗。每次工作之前,她會極為認真地給自己的法國鬥牛犬蘇西整理毛髮、抓跳蚤,或是坐在沙發上撫摸心愛的巴哥犬。很難說她究竟是在準備進入工作狀態,還是找理由拖時間。

愛爾蘭作家喬治·摩爾的朋友更為特別一些。在都柏林居住期間,他每天都會打開窗子,一邊工作一邊欣賞一隻烏鶇的叫聲。然而,摩爾的鄰居恰好養了一隻貓,這讓他不禁擔心起烏鶇的安全。他開始向這隻貓扔石頭,又製作了一個捕捉器試圖把貓抓住,以至於引來了當地防止虐待動物組織的注意。

這些愛好還僅僅是作家們眾多癖好中的一小部分。或許在事實上,它們並無什麼實際意義,並不能對作家的創作和成就造成影響,但通過它們,我們可以見識到作家們鮮活的、更具生活氣息的形象。當我們閱讀著文學作品而想到背後的創作者時,也不免會會心一笑吧。

編輯—冷麵

圖片—來源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Weekly周末畫報 的精彩文章:

威脅升級,蓬佩奧聲稱關停全美孔子學院,或為預謀已久的新戰術
美俄或達成協議,延長《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