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王國維說的「人生三層境界」,小時候以為是笑話,如今再讀已淚目

王國維說的「人生三層境界」,小時候以為是笑話,如今再讀已淚目

1927年夏的一天,王國維像往日一樣晨起、盥洗、吃飯,然後到辦公室為畢業生評定成績,隨後又與同事就學校招生事宜相談甚久。交談結束後,王國維向同事借了兩塊大洋,租了一輛黃包車向頤和園的昆明湖行去。11時左右,王國維被發現死於昆明湖,原因為自沉。

王國維的死是中國文化界的巨大損失,雖然如今我們已很少關注他的作品,但王國維的成就卻是不可小覷的:他既有中國古典美學的氣質,又深諳西方美學體系,文史曲哲字略無不精通,被譽為新史學的開山之人,是一位享有國際聲譽的學者。正因為如此,王國維提出的「人生三層境界」才給人以無限的思索。

此說法被王國維寫在《人間詞話》之中,三層境界分別是:立、守、得。為了詮釋三字的意思,他引用了三句古詩詞名句,而且三個名句原本都是講兒女私情的,可被王國維拿來形容人生卻是意外地恰當,透徹。

第一層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出自北宋晏殊之《蝶戀花》,正是一切景語皆情語,風把綠樹都吹殘了,隱喻的自然是作者的處境之艱難,景色越是蕭瑟,人越是孤獨,所以才會登上高樓,黯然惆悵。

這一層對應到人生,那就是對前途和未來的迷茫,孤獨而不知前路幾何。但同時,在這樣消極的環境下,如果還能「上高樓」分析目前的形勢,說明這人沒有放棄,還是在努力在奮鬥,還是看到了別人看不到的地方,這是取得成功的基礎,也引出了第二層境界。

第二層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一個人面對困難,如果只知道埋頭抱怨,整日鬱鬱寡歡而不知作為,那他必定不會成功,甚至連「高樓」都登不上去,那麼他連第二層境界都進不來。但千萬不要以為進入第二層境界就萬事大吉了,小解認為這第二層才是最難的。

目標很容易有,但追求目標的過程,很多人卻堅持不下來。成功最怕的就是堅持。在向目標奮進的道路上,有的人腦袋只熱三分鐘,有的人半途而廢,有的人在終點前停了下來,都是短時間內沒有看到效果就放棄了。可人生真正的打開方式,就是對一件事死追爛打,縱使形神消瘦也絕不後悔。

你從這個世界感受到的痛苦,大多都不是真實的痛苦,而是你的價值觀告訴你的:太累了,太難了,放棄吧。只有「衣帶漸寬終不悔」,人生才能得到升華,進入下一層境界,那就是:「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辛棄疾的詞意很微妙,眾人都在熱鬧場里,而她卻獨自清高,躲在那燈火冷清處。這一境界可以理解為兩層意思:其一,量變催成質變,所有人都關注著燈火明亮處的事情,而唯有你看到了闌珊處的景色,這說明長久的堅持已經讓你達到了明察秋毫的本領,在本質上你已經成功了;其二,你不斷地努力,而全然不顧能否得到回報,當某一天你突然回眸,發現成功已經被你甩在身上了。

這就是立志、守護、得到的三層遞進境界。記得小時候聽老師講的時候很不以為然,心想這是啥啊,不就是把唐詩宋詞的三個千古名句拼湊起來了嗎?還對應到人生上,真是生搬硬套。然而,當自己親身經歷了成長的各個階段,追女孩子啦、考研啦、找工作啦、考駕照啦,或者要完成一件事啦,才真正領略到三境界的真諦。

同時而來的還有深深的懊悔,假如當初就能明白王國維的良苦用心,人生啊也不至於走那麼多彎路。而今再讀三境界,驀然已是詩中人,遺憾的是,小解正處於「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前面一片白茫茫,連高樓的樓梯都找不到。但人生可不就是這樣么,不經歷就不會懂得,懂得了往往就已經遲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憂歷史 的精彩文章:

蘇軾因為「烏台詩案」差點被殺,誰告的密?在課本里他是大科學家
大唐詩壇七絕之爭,王昌齡、李白、杜甫各一首,哪首才能稱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