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謁金門·秋感》酒醒夢回愁幾許,夜闌還獨語

《謁金門·秋感》酒醒夢回愁幾許,夜闌還獨語

(點擊音頻,即可收聽)

謁金門·秋感

北宋·蘇軾

今夜雨。斷送一年殘暑。

坐聽潮聲來別浦。明朝何處去。

孤負金尊綠醑。來歲今宵圓否。

酒醒夢回愁幾許。夜闌還獨語。

【詞句注釋】:

謁金門:詞牌名。

斷送:猶言結束。殘暑:暑天最後最熱的時間在三伏,俗稱「秋老虎」。

浦:水濱,這裡指錢塘江邊。

孤負:對不起。金尊:金杯。綠醑(xǔ):綠色美酒。唐太宗《春日玄武門宴群臣》:清尊浮綠醑,雅曲韻朱弦。

來歲:明年。圓:團圓,引伸為相聚。

回:醒來。幾許:多少。

夜闌:夜深。

【譯文】

《謁金門·秋感》是北宋文學家蘇軾所創作的一首詞。上片寫秋夜雨後與友人聽潮,下片寫秋夜雨後與友人飲別。全詞藝術與邏輯巧妙結合,表達了詞人在政治上的「愁」感。

今夜一場秋雨,結束了一年的秋老虎。因為愛聽那錢塘江的潮聲,就來到了送友話別的江邊。明天將奔向什麼地方?

有負於金杯盛的美酒,明年的今晚還能相聚嗎?酒醒夢醒還有多少愁?儘管夜深了,我一人還在自言自語。

【作者簡介】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

嘉祐二年(1057年),蘇軾進士及第。宋神宗時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1080年),因「烏台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宋哲宗即位後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並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黨執政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於常州病逝。宋高宗時追贈太師;宋孝宗時追謚「文忠」。

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枯木怪石圖卷》等。

【創作背景】

此詞約作於宋神宗熙寧六年(1073年)七月十五日,是時,東坡在杭州通守任上。與《謁金門·秋夜》一樣,此詞系東坡與人酬贈之作。

【整體賞析】

詞的上片,寫秋夜雨後與友人聽潮。「今夜雨」三字,如同電影的台詞,明白地點出時間和自然氣象。即使在江南,秋雨也難得。正是秋夜雨「斷送」「殘暑」,大自然頓時改變模樣,詞人頓時感到痛快,真是久熱逢甘雨。再去會友的江邊「聽潮聲」,將是潮聲歡騰,人心甜潤,人潮相印,頗有「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桔綠時」的韻味。然而,面對秋夜怡人的潮聲,不得不思考「明朝何處去。」這是雙關語。一是問明天再去什麼地方欣賞自然景色,一是問日後他們的政治歸宿是什麼,能否再相會。此等句非常妙,起到了總上啟下的連帶作用。

詞的下片,寫秋夜雨後與友人飲別。有感於秋雨「斷送」「殘暑」而飲酒,飲酒也應是祝願秋雨「斷送」「殘暑」。「孤負金尊綠醑,來歲今宵圓否。」開頭兩句,就承上轉入感情交流中。古代文人,以酒為酶,以酒開心,是修身的一大法寶。「金尊綠醑」含道義,地久天長現真情。為了不負於秋雨和江潮,痛飲乾杯。「來歲今宵圓否」便是文人的共同心愿,但願一「圓」吧。「酒醒夢回愁幾許,夜闌還獨語」,借酒感秋,傾訴衷腸。酒醉必入夢,酒醒必夢醒。酒醒夢醒頭腦醒,人生話題又面臨。自然界的秋雨「斷送"』「殘暑」,可現實的「殘暑」又不知何時「斷送」,問君還有「愁幾許」,恰是一江秋潮滾滾流,清尊斷送秋。現在,「夜闌」了,朋友走吧,酒中多少情,夢中多少詩,留給詞人一人「獨語」,「明朝何處去」等到「來歲今宵」再談。

全詞,以秋雨「斷送」「殘暑」起興,引發了詞人政治上的「愁」感:「明朝何處去」「夜闌還獨語」,一說明北宋社會禁錮較嚴,無有言論自由,二表示詞人胸有不平,無處痛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詩詞中國 的精彩文章:

《滿庭芳·紅蓼花繁》時時橫短笛,清風皓月,相與忘形
古詩詞里最痛心的六次離別,訴不盡千年的離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