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勢 > 一個村莊的風水

一個村莊的風水

一個村莊的風水

文 | 洪巧俊

半個世紀前,一位老者和兒子來到了村莊。老者姓張,是一名聞名遐邇的風水先生,他和兒子圍繞這村莊走了三圈,認認真真察看著村莊的地形和結構。

老者說,這個村莊的風水好,東邊的溪水從村前流到村後,又從村後環繞回到村前,這個村莊的人大多和善,這裡將會文風四起,名人輩出。

他兒子問:有當官的嗎?

老者答:當然有,如果順風順水,可出省部級官員,如果風水遇挫或破壞,也能出廳地級官員。20年後是個起點,50年後這個村莊更是風生水起……

這位老者的兒子後來下放來到了這個村莊。

如今這個400餘人的村有作家、評論家、科學家、藝術大師、三農學者,以及廳級、處級、科級幹部等數十人。也有營銷收入幾億的企業老闆……

這個村莊就是巧哥的老家——余江店上洪家村。

上個月底,省深化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暨規範管理工作推進現場會在余江舉行,來自省、市、縣(區)領導,以及來自中央、省市主流媒體的20名記者來到余江,來到我們洪家村。

來洪家開現場會的省市縣(區)領導們。

媒體是這樣報道的:車行路轉,考察團來到平定鄉洪萬村洪家組。洪家村利用退出閑置宅基地,建立全區第一個幸福樓,讓孤寡、空巢老人共享天倫;同時建設假日學堂和文化廣場,讓留守兒童沐浴陽光。與會人員聽著介紹,瀏覽洪家組宅改前的圖片,再對照眼前的畫面,頻頻稱讚。

文化廣場。

眼前的洪家綠水繞村,楊柳依依。崇文圖書館、宅改紀念館灰牆黛瓦,檐角飛翹,古樸與書香交織,再也不是昨天的髒亂現象,社會風氣煥然一新。

綠水繞村,楊柳依依。

這是我們村莊的真實寫照,村莊美了,父老鄉親的心靈也美了,風水也就變了。

村幹部毛毛說,洪家的風水又好了,今年高考,我們洪家考上了三個一本。

有鄉親說,我家祖祖輩輩都沒有上大學的,如今卻考上了重點大學,真是風水好了!

我們村莊是一個400多人的村,從上個世紀70年代後期,就開始走向風和水順的日子。

1977年恢復高考,村裡就有人考取了重點大學,之後的10多年,村裡人才輩出,連我這個高考落榜的人,在1989年,也由於創作成績突出,被破格錄取到縣委工作,之後還當上了縣委宣傳部副部長。

而恢復高考第一個考上大學的黨財叔叔,早已成了村裡第一個博士後,炳華大哥也成了村裡第一個廳級幹部。

宅改前的村莊是這樣的。

但那條高速公路似乎在阻擋我們前進的路,讓風水發生了逆轉。

之因是因為修這條高速公路的青苗補償引起錢財爭奪,兩個家族大打出手,為了各自的利益,有的兄弟反目,父子成仇,從此我們洪家鬧得雞犬不寧,也成了聞名遐邇的問題村、上訪村。

2005年4月,巧哥在《中國經濟時報》發表了我們村為何成了產生「刁民」的土壤,去北京上訪,到鄉政府吃霸王餐……

試問:這樣的村莊風水能好?

三年前,我回到家鄉,把村民理事會的成員約到縣城座談,我談了一些看法:洪家村人一定要團結,齊心協力改變洪家,如果不借著這次宅改的春風改變洪家,恐怕以後就再也沒有機會了。

我還談了對村莊的規劃建議,並提出要在村裡建一個圖書館,作為一個長期研究三農的人,我深知,農民的子女只有讀書才能改變命運。

我們村裡的祟文圖書館

建圖書館的想法不僅得到了村裡的積極響應,而且得到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這個全縣唯一的村級圖書館很快就建了起來,從此我們村的人有了自己的圖書館,有了讀書的好地方。

感謝那些捐書的人們,比如我的好朋友,資深媒體人、新華社高級編輯黃國清,著名評論家、央視新聞聯播評論員王石川,著名評論家徐冰,著名作家徐迅雷,著名寓言家石飛,南方名記者蘇仕日……是你們的熱心,豐富了我們村裡人的精神生活。

宅改紀念館與村史館館。

我還提出要把村集體1964年建的倉庫買回來,修復成宅改紀念館和村史館。

巧哥八十多歲的老父親聞訊後,帶頭捐款3萬元,由於鄉賢們踴躍捐款,很快籌齊了買這房的錢。

父親說,如果沒有這「宅改」,或許就沒有我們村莊的轉變,是「宅改」讓我們這個落後村變成了聞名遐邇的美麗鄉村。

建宅改紀念館和村史館,是讓村裡人記住這段歷史,懂得家和萬事興,村和人財旺的道理。

在村建設中,尤其得到了鄉賢的幫助,他們才是村莊風水改變的推動者。

村貌一角。

在這次座談會上,我提出要打造「和諧洪家、文明洪家、生態洪家、書香洪家」,希望洪家村按照這「四個洪家」來進行規劃,從而有實質性地改變。

和諧放在第一,這是因為我們洪家只有和諧了,才能文明起來,如果不能和諧,就難以改變洪家的面貌。

第二次約村民理事會成員座談,是在鄉政府的會議室。這次會議是針對村民理事反映的村裡仍有不和諧的聲音。

我想不能講大道理,應講些他們聽得懂,易記易傳播的東西,這次我著重講了風水,因為村裡人大多看重風水。

我說風水在哪裡?就在自己的身邊,孝敬父母,團結兄弟,和睦鄰里,力所能及地幫助身邊人,就是最大的風水。

村貌一角。

村莊是每個人的村莊,村莊的風水也是村裡每個人的風水。有段時間村裡的風水不好,就是因為我們村裡人不團結,打群架,打得頭破血流……一個連雞犬都不安寧的地方,風水還能好嗎?

如今我們村的風水好了,這是父老鄉親們懂得了:村莊的風水,就是村裡每個人的風水的道理。

村裡的幸福樓。

村裡有幸福樓,還有老人食堂。70歲以上的老人一天交5元錢,就可在老人食堂吃早中晚三餐。

在巧哥看來,老人食堂是農村養老的一種新模式。為什麼這麼說?因為以前的空巢老人,生病了甚至是死了都沒人知道。

老人食堂。

老人食堂建起來後,哪個老人沒來吃飯,很快就會知道。是不是生病了?村裡的志願者會馬上去看看,如果生病了,及時送村診所看醫生。老人的突發情況,能做到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處理。

尊老也是一種好風水,村裡每年都會舉行一次好媳婦評選。

老人食堂每天的菜譜。

今年的重陽節,村裡為這些老人們做米果包餃子,還準備了一頓豐盛的飯菜。鄉親們說,如今我們村裡的老人都感到很幸福。

村裡的孩子在廣場表演節目。

留守兒童之家,這要感謝光華大哥,他是一位退休教師,雙休日、寒暑假,義務為孩子們上課。

六一兒童節,我們村裡的孩子與城市的孩子一樣,可以自己表演節目來歡度這個節日。

村莊人脈興盛、人才輩出,一般都是形勢生動、藏風聚氣、山清水秀,人和心善的地方。

村貌一角。

都說一方山水養一方人,而我今天要說的是一方山水可造一方人。

這個「造」,是全村人齊心協力打造出美麗的村莊和好的風水。

大多數人對自家的風水很重視,但對村莊的風水並不關心,似乎村莊的風水與他們無關。事實上,每一個生與斯長與斯的人都和村莊的風水息息相關。

只有這個村莊的風水好了,這個村莊人的面貌才會煥然一新,才會發展得更好。

巧哥的老家洪家村就是最好的例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風水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自古以來富貴人家就一直關注風水?
人的命運,不看面相,不看風水,只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