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中國人到底被什麼卡住了脖子?我們正在「有用」的泥潭裡越陷越深

中國人到底被什麼卡住了脖子?我們正在「有用」的泥潭裡越陷越深

說到中國到底為什麼被「卡住了脖子」,就不得不提及這一句話: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關於科技與生產力之間的關係,馬克思也曾表述過相同的意思,他說:機器生產的發展,要求自覺地應用自然科學,「勞動生產力是隨科學和技術的不斷進步而不斷發展的。」

對政治經濟學有興趣的童鞋一定還記得書本中這樣的表述:科學技術是社會發展的第一要素。這句真理千真萬確,並不斷被社會實踐所驗證。

拿當下時代發展特徵來說,就已與過去全然不同——改革開放初期那種依靠勞動力、資本和自然資源投入,就能取得成效的經濟發展模式正在逐漸瓦解;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社會生產力發展和經濟快速增長已經走入了必須依靠科學技術、智力資源,主要靠科學力量、技術的力量的時代。

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大家都熟悉和用過的共享單車,集成應用了智能晶元、射頻識別、位置服務、移動支付、電子圍欄等多個領域的技術,而這些技術則得益於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衛星導航、超級計算、移動通信、智能終端和互聯網等重點領域的大規模的,超前的科技創新和超前部署。

所以,與其說共享單車是源於媒體人的概念理想演化,不如說是我國科技領域的高質量發展現狀有力助推了創新想法和概念的實現,並由此帶動了傳統自行車產業的全面轉型升級。

共享單車的誕生,實際上是我國當前以新技術改造舊動能、從傳統產業中培育出新動能的完美範例。

科學、技術、生產力這三者之間的關係,一開始,處於蒙昧時期的人類是沒有任何認知的。我們只是在生產經驗積累的基礎上,逐漸摸索出了一些技術發明,然後總結出相關理論。

歷史上蒸汽機的發明,來自傳統工匠的經驗總結和探索,然後才有了熱力學理論的發現和總結;所以當時的社會經濟發展邏輯鏈條是:生產力的發展,推動了技術的進步,進而推動了科學的發展。

然而,這一社會經濟發展順序風光不再,並自電力技術革命以來就已發生了改變,整體發展順序變成了——科學推動技術進步,技術驅動生產力的發展。

也就是說,當下以來,科學技術越來越多的走在社會生產的前沿,開闢生產發展的新領域。

舉例說明一下,比如電磁學,它先是通過科學實驗探索出理論的閉環可行性,然後再通過在電力技術的變革運用,從而使電力在生產中得到廣泛應用,並助推了人類生產力的總體進步與提升。

以上都還只是20世紀以來的事例論證,無論是歷史,還是當下,大量事實已經向人們證明:科學理論研究一旦獲得重大突破,就一定會給社會生產和技術帶來驚人的進展。

所以,在21世紀的第三個10年之初,充分認識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不僅是黨和國家的共識,更應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重視科學技術的發展,重視基礎研究,重視科技人才的培養,已經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原因主要有四點。

一、當前科學技術加速發展和急劇變革。

其發生作用範圍之廣、影響之深遠,為當代科學技術發展具有三個特點:一是科學技術加速發展和急劇變革。近40年來,全球取得的科學新發現和技術新發明數量質量,比過去兩千年總和多上數倍。

二、當今科技知識及種類的更新速度不斷加快。目前一名工程師的知識的衰期為5年,即5年內,這位工程師就會有一半知識會過時。

三、當前科學技術發展明顯趨向於綜合化。

突破與融合、多學科性、學科的多對象性、科學研究的信息化多元化等特徵已經非常明顯。如今的科學技術不斷突破是上一代技術界限,並組合多個成果,形成為全新的技術成果。

四、當前科學技術更多的與人文社會科學成果相互融合。

比如我們此前提及的共享單車、正在試水的無人機快遞、無人駕駛、人工智慧等等領域,無一不是在深厚的人文學科背景需求下誕生並方興未艾的。

有鑒於此,國家一早就提出了這一論斷,即「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這是新時代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大而明確的判斷。

所謂高質量發展,核心就是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國的科學技術等級在世界範圍內究竟處於什麼階段和地位呢?如果我們已經處於領先地位,就不會有「被卡住脖子」的輿情討論。

顯然,即使到了「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希望,民族有未來」的全面文化自信新階段,我們的科學技術發展水平,在某些方面仍然要仰人鼻息,甚至嚴重滯後。

而這個滯後的原因,則來自幾千年來不重視科學技術探索,沒有科技傳統,不重視基礎和學科技術研發的歷史舊疾。一句話,我們的科學技術和創新,在底層上就出現了十分嚴重的斷層和錯誤。

長期以來的農耕文化和重商主義,使得以嚴謹、求實、長期看不到收益卻需要大量資金和人力投入的科技研發處於極度萎縮的狀況。

造原子彈是為了保家衛國打好國際武裝的牌,但參與造原子彈的科研人員們,生活收入、科研經費一度連賣茶葉蛋的都比不上,也是曾經真實發生和存在的社會現象。

我們並不是說以發展商業繁榮為核心的歷史階段有錯誤,而是說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我國對科學技術和研發的投入不夠,對科技力量與科研人員的基礎培養不夠,這些最為基本的投入,才是一個國家科學技術得以正常健康發展的根本。

搞科研,不像搞基礎生產,立刻生產立刻有,立刻就可以賣錢產生經濟收益。

一些科研技術比如演算法、協議、數學模型、區塊鏈技術、哈希加密、量子糾纏、人工智慧、統計學、分配論等等都需要人去學習和研究,並結合實際需要做理論加實踐探索。而這些探索與研究過程,看起來是沒有任何作用力的,在講收益講賺錢的人的腦迴路里,是沒有用的。

但就是這些短期看似無用的科技基礎研究,現在就卡住了我們的脖子,卡住了中國經濟參與國際競爭的脖子。

想要真正擺脫被卡脖子的窘境,就必須從重視基礎學科,重視科技研發,甚至是重視和引導下一代創新精神、實踐精神開始。

只有從現在開始,把那些短期看似無用的基礎學科知識鋪陳到位,學習到位,全民普及到位,建立起全民科技、理性思維和認知,才有可能在新一輪國際競爭中,取得立足根本從而不再受制於人。

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先解決「只發展有用的能賺錢的」這種短視思維,鼓勵社會和學子們,去選擇和學習那些,真正可以產生深遠影響的專業和知識,而不是為了謀取好差事,賺取百萬收入,一味去鑽營如泡沫一般浮誇而毫無根基的專業。

多學基礎學科邏輯,少一些浮世繪誇張與描摹,我們的未來生活才有可能真正走在健康發展的路上。那些看似無用的未來探索,有可能才蘊含著有價值的未來。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編輯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1] Solso, R., cognitive psychology [M].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4

[2] Thibaut, J.W. Kelley, H.H. (1959)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groups.New York: Wile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心理 的精彩文章:

心理學:你的外貌,反應了你的性格與氣質
為什麼女生談戀愛時一提出要有房有車,就會被有些男人罵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