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美國崛起的核心本質:對外保守對內自由的工業化擴張道路

美國崛起的核心本質:對外保守對內自由的工業化擴張道路

美國的崛起也是從農業國家到工業國家,再到金融國家的轉向道路。這個過程是漫長的,但基本上可以做到平均分配於美國這不到300年的歷史中。美國是最初由英國殖民地的13個州建立的,當時除了大莊園和農業生產以外,美國本土只有很少的手工加工和工業製造。

受到歐洲重商主義的思想局限和英國工業化帶來的很多負面影響,傑斐遜在美國獨立以後提出了農業立國方案,這確實是當時能夠解決發展美國經濟的有效方針,但是漢密爾頓不這樣認為,他認為農業不可偏廢,而且也應該得到重視,但是工業和商業才是未來美國的立國根本。一個國家如果利用自身的優質資源發展農業的話,固然可以使國家富裕,但是國家不可能達到強大的地步。

因為一個國家如果沒有更強的製造業和戰爭能力,那麼就不可能具備強勁的實力去應對國家間的競爭,所以農業立國的方略只能保證國民內部有錢花,但是卻無法抵禦其他國家的競爭和干涉。而傑斐遜和漢密爾頓的兩大觀點都被當時的美國政府吸收,在1791年漢密爾頓國會提交了關於製造業的報告。在報告當中,漢密爾頓強調了美國發展製造業必須基於2點考慮,第一個是發展製造業可以代替其他產業,包括農業生產的和諧發展。製造業可以生成更為高效的生產工具,擴大消費需求。另一方面,製造是美國獨立,安全和繁榮的基礎。

這一點也得到了華盛頓的認可,因為他們親身經歷了美國獨立戰爭對於武器和後勤保障,運輸等方面在戰爭當中的決定性作用有深刻的了解。而在諸多產業部門當中,相比於農業製造業更能直接解決這些問題。如果美國只在農業上有絕對優勢,而在工業製造方面落後,那麼很可能陷入自由主義的陷阱,從而導致生產領域依賴進口,依賴國外。如此,美國將永無崛起之日。

所以美國在重視農業發展的基礎之上,將更多的資源傾注到製造業的發展上,希望在短期內讓美國的製造業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發展方向,漢密爾頓為美國製造業的發展措施提供了三個辦法。第一個是有目的的保護措施,包括關稅。第二個是進行卓有成效的鼓勵措施,在資金,獎勵金,人員和資源方面,做到優先傾斜,樹立榜樣,提高政府和市場的效率,第三個是促進改善包括農業部門,製造業部門的處境。

美國剛獨立時,國內市場需求充足,尤其是對於基礎設施的建設需求量甚廣。美國製造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充足的社會環境。概括起來,美國製造業的發展就是藉助關稅保護,內部改善和國內自由競爭加政府扶持才初步確立起來的,到南北戰爭前夕,美國已經大體擁有了自己的獨立工業體系,並且在內戰結束以後的半個世紀里,美國繼續實施自己的壁壘政策和保護主義政策。

用心保護住了自己剛剛成型工業體系,但是依然脆弱的製造業。防止在國外各大資本主義強國的競爭之下被壓垮,也使得工業化程度迅速提升,工業化的質量開始到達世界先進水平。1894年美國正式超過英國成為工業產值最大的經濟體,為自身的進一步崛起提供物質和技術基礎。

同時漢密爾頓早就已經意識到製造業和金融業之間的關係。金融業從來都不會阻礙製造業發展,唯一阻礙製造業發展的是金融從業人員的貪婪,所以針對這一方面,提出了加強對於金融產業的管理。保證金融在法度之下活動,同時使金融業募集起來的大量資本投入到製造業當中。簡單來說,就是把資本利益和國家利益捆綁起來,美國發展獲得源源不斷的資金和財政保障,這也是自由主義經濟的核心。

具體的做法是,1789年美國財政十分困難,對戰爭時期發行的公債必須妥善處理,漢密爾頓任財政部部長以後,這就是最大的挑戰,對於當時公債的購買者來說,大部分都是農民,小商人和士兵等普通人,他們藉此為獨立戰爭做出的貢獻,在認購的時候,他們也根本沒有想到能否如約償還。獨立戰爭勝利以後,政府的前景不明,很多原始的購買者以極低的價格轉手了公共債券,使得大部分公共債券都已經落入到了投機者手中,這是一個很困難的局面。

如果不如約償還,將會損失國家信用,如果按約償還,必會顯示公平,不僅造成貧富差距,而且投資者也會一夜暴富,會加劇社會動蕩。當時的漢密爾頓對於公債的類型和規模做出估算。並沒有直接兌換,而是先建立起一個能夠保證國家信用的信用體系,然後如約償還包括在內的所有方案。

另一方面用新債償舊債的方式緩解過去的公債負擔,這在當時確實被很多人反對,因為這種在表面上看起來不加區別地對待投機者,購買者的做法不公平,鼓勵投機。但是他建立起了美國最初的公債信用基礎,成功的將資本利益與國家利益捆綁在一起。之後漢密爾頓的做法是將國家銀行捆綁資本和國家利益。

公債徹底成為政府融資的工具,杜絕了轉入投資客中的可能,公債既可以解決國家的融資問題,同時也是一個穩健的理財產品,從而確定了國家信用的穩定。國家想重點發展的任何一個產業部門都可以在公債募集市場得到充足的資金,提高發展效率,而且對於購買公債的普通公眾而言,這是一個十分優質的投資領域。而國家信用的建立進一步保證了美國憲法的權威,也完善了美國社會的信用制度。

在另外股市場方面,漢密爾頓也確立了從關稅保護促進位造業發展的基本思想,美國兩百多年一直實行保護主義貿易政策。並且不斷推陳出新,在美國崛起以後的1913年,美國也一直在關稅方面製造各種壁壘,嚴格執行保護主義觀念。任何一個時候,美國所實行的關稅率都高於西方其他國家。從而形成了內需主導型的工業化和金融化道路。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美國才在自由經濟的基礎之上,對本身根深蒂固的保守主義政策進行了一定限制。

但是美國所實行的自由經濟是不完全的自由經濟,更多的是針對美國國內市場,而非國際市場。馬克思曾經對美國的這一種理論和行為做出了表述,關稅保護促進了國內自由競爭市場的發展,但是美國的保護主義政策則使美國在經濟上通過政治手段,獲得更大國家利益和資本利益的方法。對美國而言確實是有效的,雖然馬克思並沒有活到二戰以後,但是馬克思卻十分準確而精到的表述了美國資本和國家運作的理念。可以說馬克思早在百年前就已經看透了美國漢密爾頓的經濟思想。

其實美國獨立戰爭以前一直經營著農業,在第二次獨立戰爭結束以後才主動發展製造業。並且在這兩大產業的發展當中掌握了技術和絕對優勢,這些都是在漢密爾頓的經濟戰略思想的指導下實現的,也是美國妥善的利用自由主義經濟政策和保守主義經濟政策相結合的方式,真正實現了美國發展。

美國的發展一直是講求效率的,製造業最初趕英超法以後,發展製造業使美國獲得無可匹敵的國力。更讓美國政府認識到了國家戰略和基礎製造業之間的關係。也進一步增強自己的競爭力,美國開始放棄了與國力關係不大的附加值低的製造業,抓住高附加值製造業和國力直接相關的高端製造,保持自身的經濟活力和經濟競爭力。

同時,對於其他戰略對手的製造業發展,處處留心,保持警覺,一旦出現在美國看來不可控的事件,美國就會動用保守主義的手段,進行貿易上的各種戰爭,同時加強內部的自由主義經濟。促使美國國內的一批優秀企業迅速填補這一空缺,不論是對日本還是對我們,都是如此的,以此保證美國繼續主導相關產業的發展,而不使競爭優勢大權旁落。

也正因如此,美國才能在國際上建立一套全新的殖民體系,不以奪取領土,劃設固定的殖民地為殖民手段。而維護世界各國尤其是殖民地的領土完整和行政獨立,因為美國要的只是對這一市場上的主導權而非領土的佔有。美國來講,像西方國家那樣一塊殖民地里佔有一部分,根本形成不了規模碩大的市場。

不利於財富的再創造,但是這一點當時很多殖民地都沒有發覺。真心認為美國是為了殖民地的獨立和平與統一,在當時美國的這種新式殖民政策又確實得到了大多數國家的首肯。這也是為什麼殖民時代最終在美國構建世界體系以後迅速崩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世界史圖鑑 的精彩文章:

貧富分化因為什麼?公有私有不知所指?資源流動才是關鍵!
基督未誕生,羅馬因埃及失去信仰!伊西斯為何成為上帝的墊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