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日本人送禮有什麼講究?

日本人送禮有什麼講究?

交換名片這種交流,通常是一次性的,與此相對,贈禮和回禮,作為問候、交流的一種形式,不限一次,可以多次或定期地反覆地進行。因依託於禮物,可謂之「物的交流」。

贈禮和回禮,原則上是贈和回贈的相互交換,但有時未必有回贈。可是日本人的贈禮和回禮,同交換名片一樣具有相互確認地位的機能,不回贈本身也被人看作一種問候。

比如地位高的人接到下屬的禮物,未必需要回禮。就是說不回贈,「零的交流」,才表示了上下的關係。這時,表面上看好像只單方面贈禮,實際上可以看作既有贈也有答。

這樣的贈答,作為確認贈方和受方微妙的地位的方法,受到重視。

特別是季節性的贈禮和回禮中,禮品的種類、質量、趣味、價格、贈送方式等綜合地表現了對上司、長輩的敬意。饋贈禮品時,贈方必須考慮受方將會對禮品和贈禮的方式給予怎樣的評價。

年末超市裡擺出的禮品專櫃

根據法學上對贈予的研究,因贈禮、回禮的舊習的煩瑣和浪費,明治二十年(1887),由當時著名的東京帝國大學教授等發起,建立了「廢除贈禮會」,其宗旨書和會章上寫道:饋贈,

「依社會學觀之,原為野蠻人種由於畏懼或愛情,欲得其歡心而興」,「時值百事改良之今日,不但依沿襲舊規,而且依事情性質,愈趨鄭重,豈非咄咄怪事?」「此風習徒費無益之手續與思慮,尚且東縛交情,或反而成疏遠之媒」,

為此,

「吾輩設此會,欲以聯合之力,加以適於時世之群酌」。

會章規定成年、婚喪、祭祀(對成人儀式、婚喪、祭祀,日本習慣的說法是「冠婚葬祭」,比中國「紅白喜事」一詞內容更廣),「贈禮少許」雖可,但「回贈之習……一切應予廢之」。

啤酒是日本人中意的禮品之一

其中強烈主張應廢除的具體項目有:

「元旦、雛節(3月3日)、端午、彼岸(春分和秋分前後的七天,本為佛教活動,但在日本是一般民俗節日)、中秋、中元、歲末等一切與節令有關的互贈,皆應廢之」,「久別贈禮、地方土特產之類臨時無必要之贈禮,皆應廢之」,

等等(見比較法學會編《贈予的研究》、來棲三郎著《日本贈予法》)。

明治三十四年(1901),由當時的政治家板垣退助、西鄉從道等發起,成立了「風俗改良會」,該會的宗旨書等中又加進了「應廢除虛偽不必要之贈答」的項目。

可是,這樣的運動一向毫無成效,現今贈禮和回禮的行動,莫說廢除,相反一年比一年興盛。

日本百貨公司官網的歲末贈品特集

今天大部分禮品,是通過百貨商店送的,中元、歲末的禮品,不只沒有季節的區別,還難以讓顧客考慮其品質、價格等。

在一年兩次饋贈的禮品中,日本人飲食生活中不可欠缺的海苔(紫菜)等定型食品占首位。與其說這是因為受人喜好,不如說是便于贈方選擇。

據近年的調查,比如關東地方的主婦中,84.5%的人有歲末贈送禮品的習慣。

饋贈對象平均有六家,大多是親戚。購買禮品的地方,百貨店佔60%。最多的禮品是食品,這一傾向多年來一直如此。這也顯示了百貨店禮品的定型化。

調味料和油組合裝也是不錯的送禮選擇

因日本人對人際關係的意識過敏,在饋贈的行為上,雖然考慮很細緻,但最終又必須按不可改動的「型」去辦。

贈禮和回禮是「盡義理」。為此,其形式是儀式化的,人們企圖通過依「型」而做,減輕自我不確實感。因為他人和自己的關係經過定期的、定型的儀式得到確認,使人們從中得到安心感。

最常見的伴手禮是小點心,因此包裝都很精美

西歐人對日本人中元、歲末等按季節贈禮的日本式的社會現象,不能理解。

西歐人也送禮,但他們是送給並不需要通過交換禮品相互確認自他關係的親密者。

而日本人送禮,第一,送給比親密者更重要的平素疏於交往的人,下對上、上對下,盡義理之禮。

第二,並無特別的意義,在一年之間某個傳統節日期間慣行贈禮。

第三,通過贈禮相互確認,盡義理,托以義理。不是心先行,而是心隨贈禮而去。這裡出現的是反向的心理關係。

第四,通過贈禮和回禮(如上司接到下屬的禮物時的還禮方法等),能夠顯現出自、他的複雜的地位關係。

大型百貨公司會在每個送禮季節製作禮品專刊

總之,贈方和受方通過贈和還的行動,分別能夠確認彼此相對的地位關係。通過對方送來的禮物,還可以了解對方對自己的看法。

除上面所述中元、歲末贈禮和回禮以外,日本獨特的送禮方式,還包括會見時攜帶土特產,它表示對未來的期待。

例如,有一個日本職員,去日本公司在紐約的支店赴任,初見美國支店經理時,帶有「請今後多多關照」的問候之意,親手送上日本的土特產,而美國經理十分困惑不解。

這種送禮,是對支店經理義理的表示,它包含著希望建立好的上下級關係的預前願望。這出於終身僱傭的想法。根據終身僱傭的原則,今後肯定將長期一起共事,這是不說自明的。

但在美國,企業實行徹底的合理主義,「Hire is fire」(僱傭即解僱),這樣的做法自然不能通用於美國。

紅鮭和小菜禮品裝,年末大人氣

日本的一年兩次的贈禮和回禮及親送土特產,包含著「望今後多加關照」的問候之意,包含著預前對將來人際關係的期待。

※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日本通立場。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一覽扶桑(ID:sjcff2016),作者:南博,原題《日本獨特的送禮文化》,本文節選自笹川日中友好基金「閱讀日本」書系之《日本人的心理,日本的自我》,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文中圖片均由庫索拍攝。

-?完 -

小通長期撩想兼職投稿的小夥伴

後台回復【投稿】即可見詳情

日本通丨517japan.com

轉載原創請聯繫我們,獲得授權

致力於做新鮮有趣的日本相關科普

給大家還原一個真實的日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日本通 的精彩文章:

雙11限時丨花王樂而雅衛生巾任選4包99元包郵!
日本網友拍照失敗大賽,笑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