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美即有用:蔦屋記

美即有用:蔦屋記

美麗的事物背後是邏輯

——青山周平

一位比較年輕的建築師曾認為的一句話,讀到時覺得還是蠻認可的,建築也是一種不動聲色的美,在如流動盛宴般的城市生活里,一些靜止下來的事物,往往在不經意間可以掠過你的心,住進裡面,等待花開花落,然後結果。

一直認為書店是城市的避難所,無論是喧囂的車流帶來的嘈雜,還是快節奏的工作所抑制的生活,都是被鋼筋水泥所捆綁的不自在,解脫只是暫時的,而閑暇的時光里,藉由一本書所能到達的遠方,在當下是難得和奢侈的。曾經會造訪城市的圖書館,而現在的書店,彷彿是一種城市的饋贈,在避難與心靈飛翔之間成了一座小小的橋樑。

記得浙江圖書館的環境,是那種被樹木包圍著的安靜,周末時坐在裡面,一大群鳥雀嘰嘰喳喳,聽著動物鳴叫,彷彿世界此時是為你而靜下來。這裡同樣有可以眼見之綠意,在觸手可及處延伸出來的,是自然給予的安慰。

Renzo Piano,義大利當代著名建築師,1998年第二十屆普利茲克獎得主。

想起普利茲克獎,第一個會是想到中國的建築師王澍,代表作品為中國美院象山校區。

簡單的暗銀色外立面,配合大面積使用的玻璃,有一種深秋與冬季交接的冷味道,杭州本不是那種大熱的城市,這樣的建築似乎給了一些足夠的象徵性,把杭州的氣韻從南宋的王朝遺落感增加了一些現代的新與奇,彷彿置身國外的某處。

記得詩人陳先發有一句詩,是這樣寫道:

美即有用,動身前往無用。

個人公眾號:文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數字尾巴 的精彩文章:

蔡司 Touit 32/1.8 體驗分享
器材評測:騰龍 28-200mm 一鏡在手,天下「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