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石頭河:只聞水聲不見水流,發現金礦65年卻無法開採

石頭河:只聞水聲不見水流,發現金礦65年卻無法開採

截止目前,人類有據可查的大規模採礦行為約3000年歷史,其中以中國大冶市的銅綠山古礦為典型代表,是迄今為止保存最完整、時間最早,冶煉水平與規模也是最大的古銅礦遺址。在此之後,人類採礦技術出現質的飛躍,從地表採集逐步轉向開採地下礦石,比如智利北部的鐵礦遺址、阿拉伯所羅門銅礦等等,開採面積越來越大、深度也從幾十米一直增加到如今的幾千米。

蘇聯著名地質學家哥爾斯基曾經說過:只有蘇聯沒發現的礦產,沒有蘇聯人開採不了的礦石。

哥爾斯基說這句話的底氣在於西伯利亞,蘇聯時期數以百萬計的礦工和囚犯被派往氣候嚴寒、環境惡劣的西伯利亞,從日本海沿岸、腹地無人,乃至北極圈內,沒有路就修路、沒有橋就架橋,實在沒有條件就利用河道輾轉海運。

然而,哥爾斯基說出「沒有蘇聯人開採不了的礦石」這句話後,很快就因為一條石頭河被啪啪打臉:1940年,哥爾斯基帶隊勘測砂金礦床,在車裡雅賓斯克100公里外的塔加奈山遭遇山體滑坡,一行人順著滑坡地點下山時,發現一條由碎石形成的石頭路,與四周林木繁密形成強烈對比。

令人驚奇的是,當哥爾斯基與隊員們穿越這條石頭路時,卻清晰的聽到石頭下傳來潺潺流水聲,因而對其展開系統地質調查。經過兩個月的定點考察,哥爾斯基認定這條碎石路原是山谷中的河道,不知什麼原因被大量碎石掩蓋河面,而碎石下面的河道卻沒有完全堵塞,使其出現罕見的石頭河地貌,只聞水聲卻自始至終都看不到水流。

由於二戰爆發,對石頭河的研究被短暫封存直至1948年才再次重啟,彼時的哥爾斯基已被遣往諾里爾斯克為蘇聯勘測鎳礦,石頭河的勘測由他的得意門生帕特森接手(曾勘測出馬加丹數千噸黃金礦床)。

帕特森在哥爾斯基的勘測基礎上將範圍擴大數倍,沿著塔加奈山一直勘探到烏拉爾山脈,最終得出結論:這條石頭河源自百萬年前的冰川期,厚達數百米的冰川覆蓋整座山脈,山體岩石在巨大冰塊的重壓下粉碎成上千萬塊碎石,隨著冰川消融,這些碎石慢慢的滑下山坡堆在谷中,逐漸形成現狀。

在哥爾斯基的猜測中,這些東陵石為主的碎石下面,極有可能蘊藏著大量砂金。1955年,帕特森成功在石頭河挖出一小塊砂金,按照隨機採樣的最低值估算,儲量至少在5000噸以上。

註:東陵石又稱「印度翡翠」,是一種具有砂金效應(陽光折射度很高)的石英岩,主要成分有鉻雲母、金紅石、皓石等等,印度產的東陵石硬度高但容易碎裂,而在蘇聯地質學家眼中,西伯利亞東陵石又有「砂金指路石」的美譽,發現大量東陵石的地方有66%的超高几率發現砂金。

發現砂金自然要準備開採,但工程師趕來後卻皺著眉說:開採成本和風險都很高。

原來,表面看這條石頭河的東陵石都很細碎,實際卻越往下越大塊,且岩層厚度最淺的也有6米。簡單說就是,如果開採河床砂金的話,要先把這些碎石和底下輕則十噸、重則上百噸的岩石全部挪開,按照當時的方案,唯一有效方式就是用炸藥將東陵石炸碎再逐一運走,可一旦炸碎也代表開採砂金的難度與步驟要相應的增加好幾倍,萬一地質學家高估了砂金儲量怎麼辦?

更何況這還是在西伯利亞腹地無人區,冬季長達8個月,最低氣溫低至-55℃,一年可供施工的時間最多也只有5個月。就算把6公里長的河床全部炸碎,姑且不說要用掉5000噸炸藥,這四下飛濺的碎石對周邊森林植被也會產生極大影響,還要修一條100公里長的公路才能把礦石運到車裡雅賓斯克進行提煉。

經過層層預算和風險評估,蘇聯最終叫停了石頭河砂金開採的計劃,為防止私人潛入開採,於1991年蘇聯解體前宣布成立塔加奈國家公園,總面積568平方公里,其中有87平方公里為管制區,未經允許任何遊客都不得進入。

2015年,俄羅斯政府向遊客開放石頭河下游3公里長河段,以淘洗砂金可免費帶走的名義希望能引來遊客參觀。可惜的是,想去沒有公路的石頭河,從最近城鎮需徒步3天翻越4座4000米海拔的高山才能抵達,使得石頭河至今都沒有多少遊客,石頭河也因此成為世界上唯一發現65年卻至今仍未開採的金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行走在陌路 的精彩文章:

海參崴現狀:封鎖40年禁止進入,資源匱乏卻勝在物價很低
俄羅斯堡壘:共配備300門火炮,未傷一敵卻自損三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