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國新一代「人造太陽」首次放電,袁嵐峰為你解讀原理

我國新一代「人造太陽」首次放電,袁嵐峰為你解讀原理

關注風雲之聲

提升思維層次

導讀

高手的一個起手式,對低手來說就是遙不可及的任務……

最近,在中國量子計算機取得重大進展的同時,可控核聚變也傳來好消息:我國新一代「人造太陽」首次放電!這是個什麼消息呢?

實際上,是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正式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核聚變領域獲重大突破!我國新一代「人造太陽」首次放電)。環流器某某號都是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建的。中國研究核聚變的頭號機構是中國科學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二號機構是西南研究院,無論哪個取得進展都可喜可賀。

什麼叫做放電呢?

核聚變裝置的所謂放電,就是製備出氫氣的等離子體。這是發生核聚變的基礎條件,核聚變的材料就是等離子體。

但目前全世界的核聚變裝置都只是放電,不能實現核聚變,或者只能實現極少量的核聚變,所以都還沒有實用價值。目前在法國組裝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以及中國正在規劃的中國聚變工程實驗堆(CFETR),是真正打算實現大規模核聚變的,最終希望建設出有商業價值的聚變發電站。

所以環流器二號M裝置放電,就是說這個裝置可以運行了。這當然是好事,但只是初步達標而已。如果連這個都達不到,那就是造失敗了。

聽了這些,大家也許會以為放電是件很容易的事,但其實完全不是。中國核聚變研究的領導者、EAST項目總負責人萬元熙院士在講課的時候提到過,印度的代表曾經三次在國際會議上說,我們馬上要實現放電了!然後三次都失敗,老是漏氣,而且查不出是哪裡漏氣。最後只好把核聚變裝置拆了,買中國的元件重新裝配,希望能解決漏氣的問題。

萬元熙講印度的核聚變裝置

這說明,高手的一個起手式,對低手來說就是遙不可及的任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風雲之聲 的精彩文章:

我們不光做了世界上最大的金屬呼啦圈,更重要的是解決了一個世界性難題|格致論道講壇
中國量子計算機「九章」刷屏,袁嵐峰為你解讀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