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台灣先民的跨海遷徙是偶然還是必然?

台灣先民的跨海遷徙是偶然還是必然?

古代跨海遷徙行為背後的意圖是什麼,一直是科學家們爭論的焦點。近日,日本東京大學博物館的研究人員著重研究了舊石器時期台灣到琉球島的跨海遷移。他們利用衛星追蹤模擬漂流者的浮標後發現,大部分遷徙都未能成功。

由此,他們得出結論,3.5萬至3萬年前的古人之所以踏上遷徙之旅並非出於偶然,而是出於自身的選擇。

「此前有很多關於舊石器時代古人移民到澳大利亞及其鄰近大陸的研究,科學家們經常討論這些旅行是偶然的還是有意的。」 來自東京大學博物館的Yosuke Kaifu教授說,「我們把研究重點放在了台灣到琉球島的遷徙,不僅僅是因為其歷史意義,還因為這段旅程十分艱難。站在台灣沿海的山上雖然可以看到目的地,但走到海岸邊就不行了。而且,到琉球島需要逆黑潮航行,這是世界上最強的洋流。」

這段旅程的意圖性問題可能難以解決。為研究這一遷徙是否偶然,研究者必須測量黑潮對漂流物的影響。為此,Kaifu教授等利用衛星追蹤了136個浮標在相同情況下的漂流路徑。「結果比我預計的更清晰。」Kaifu教授說,「只有4個浮標到達了琉球群島20公里以內,而所有這些都是由於惡劣的天氣條件造成的。如果你是一名古代水手,幾乎不可能在這種惡劣環境下航行。這表明,台灣至琉球島的遷徙是古人有意為之。」

你可能會好奇,為何研究者認定3萬年前的黑潮與現在沒有區別?這是因為現有證據(包括地質學記錄)表明,該區域的洋流在至少近10萬年的時間裡一直維持穩定。至於為什麼科學家認定這次遷徙不是古人對風暴氣候的隨機選擇結果,研究者解釋道,已有研究證明,這些旅行者是包括家庭在內的群體,一般來說,旅行者不會冒這樣的風險。

「起初,我不知道如何證明這種跨海遷徙的意圖性,直到我幸運地在台灣遇到了合作者——一位黑潮方面的專家,以及突發奇想地用衛星追蹤浮標來研究。」Kaifu教授說,「現在,我們的研究表明,用隨機漂流假說來解釋台灣至琉球島的遷徙是不可行的。」

科界原創

編譯:橘子

審稿:西莫

責編:陳之涵

期刊來源:《科學報告》

期刊編號:2045-2322

原文鏈接:

https://phys.org/news/2020-12-ancient-migration-choice-chance.html版權聲明:本文由科界平台原創編譯,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

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科技工作者之家—科界App。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工作者之家 的精彩文章:

最古老巨型鳥類化石帶你探索「另類」南極
雌激素污染或可影響魚類種群的性別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