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雲評 Airpods MAX」蘋果的倔強與妥協

「雲評 Airpods MAX」蘋果的倔強與妥協

蘋果發布新耳機了,是時候拿起我的艾德曼合金鍵盤了!

蘋果這個?Airpods MAX 在我看來還是挺可惜的,因為對於降噪耳機的使用場景來說,不能夠舒適佩戴就沒有什麼意義了,而 384g 的重量給舒適佩戴上了一道重重的枷鎖。

這個耳機依然能讓我看到蘋果對於工業設計的強大掌控力,也能讓我看到蘋果並不是神,對與耳機的產品形態不是百分百準確的。

這次的 Airpods Max 太重了!設計上其實蠻有意思的,就是產品方向上可能有點問題,而這個重量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於這張圖裡了。

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結構它不是類似傳統耳機懸臂/抓扣結構,而更像是一個萬向節但這遠遠沒那麼簡單,要做好這種結構是遠比你想像中的難得多得多得多,其中涉及到的方面真的是太多太複雜了,可以說這個頭梁及固定結構,蘋果的結構工程師是花費了大量的心血的。

首先你需要有很多的人體工程學的數據,去確定這個結構轉折的角度和位置,這個其實對於佩戴的影響非常非常的大,然後你需要匹配下面萬向節的阻尼變化係數和頭梁形變的力矩,從而達到一個舒適的佩戴力度,這也對佩戴的影響非常大,與此同時你還得給下面的萬向節去做好限位,使得耳機不會轉來轉去歪七扭八的,最後,你還要考慮整個結構的穩定性、可靠度,過梁線的走線和形變冗餘加上對於電鍍工藝的要求,這東西做起來就很貴!

(這裡面對照了下翻譯,總體有點問題 ,machine 在這裡被翻譯成耳罩,容易引起認知偏差應該是耳機才對,我們印象中的耳罩是 cushion 蘋果翻譯為耳墊。)

另外一個麻煩的點,就是外皮材料頭梁用硅膠材料和後面提到的那個攜帶方式有關,硅膠材料相對於傳統耳機的蛋白皮/超纖/真皮而言會有更好的抗磨損和自修復特性,手感調性也符合蘋果的一貫傳統。

硅膠材料的問題就在於粘合、安裝、和使用壽命(抗油,抗鹽,抗酸,抗鹼,抗氧化),這裡的蘋果外觀做得挺好的,有可能是中間網的地方和硅膠結合的地方,用超聲波把網和兩邊的硅膠超在一起了,當然這也只是猜測,真機到了才有可能知道怎麼做的。

蘋果這一次用了個織物耳罩。這其實對於降噪耳機是非常少見的。因為織物耳罩有一個很大問題就是不隔音,而且對於降噪耳機來說這個問題尤其嚴重,對於中高頻、極高頻來說目前的降噪演算法是無法處理的,是需要依靠耳機的物理隔音水平去降低雜訊,而且低頻也會有比較大的影響。

至於優點嘛也是有的,氣壓更加平衡、聲音更加自然、降噪的時候正反聲波相抵消做功導致的壓耳感也會降低。

耳罩上面的支架留出了很多孔,我本來以為是對應倒相結構的,但其面板上也沒有留有相應的倒向結構,可能和前腔的反射或者體積有關吧。(也有可能是偷點重量,畢竟為了磁吸在耳罩上附加金屬環就很重了。)

這個內部整體玄機還挺多的.,這麼複雜累贅的機械結構不重就有鬼了,不知道跌落試驗能到什麼程度。

這裡能很清晰看到這個腔體是沒有做通往後腔的倒相設計的,面板上還做了一層密封圈,是很傳統的封閉式結構了,但是封閉式結構搭配絨布耳罩,前開放後封閉的結構還挺少見的。

揚聲器單元是 40MM 的很常見很常用的規格,由歌爾聲學製造,看這渲染圖,紅色箭頭所指區域像 PEK (LCP ? PET ? PU ?)上做了一層碳納米管塗層(不檢測誰知道是什麼,反正看著像碳納米管),藍色部分的銜接部分就可以看出,黃色箭頭所指區域(球頂)應該是一次成型的其他基材(鎢球頂?碳頂?) 這樣一看這張振膜還挺貴的,應該花了不少錢了。

綠色所指的地方看起來這振膜之整體直接壓下的,這整一個大的塑料件像面板一樣的可能是整個揚聲器單元的盆架。

蘋果還是有趣的不用焊接了直接用觸點。

這個圖其實挺讓我迷惑的,尤其是隔壁說了句雙環形銣磁鐵電機(應該翻譯成去驅動器更準確),這是做了內外磁?至於這個銣磁鐵,按照我對歌爾聲學的了解,大概率可能用的就是 N45. N50 ? N52 ? 就不知道蘋果有沒有這個要求了。

這裡就是整個耳機的獨立後腔了,這樣揚聲器就和其他麥克風的腔體完全區隔開了,避免了揚聲器對於麥克風的干擾,也有更好的聲音表現,這次是兩邊各一個獨立的 H1,不知道能不能做到不分 LR 佩戴直接智能識別,但是從織物耳罩上有標 LR 的情況上來看感覺有點懸。

這個影片其實挺重要的,應該是很能表達蘋果對與這個產品的看法,蘋果希望這個產品達到什麼樣的一種效果,裡面的音樂,音效都是特別去做過的呈現出的效果特別好,如果你手頭有一副比較好的 HIFI 耳機,就能大概聽出蘋果想要做一個什麼樣的產品、什麼樣的聲音。

這個包做得很棒符合 Airpods Max設計調性 ,從這個包就能看出蘋果的產品思路是整體而系統的,它的邏輯是十分完善的,但不代表蘋果百分百就是對的。

結尾:

Airpods Max 是一款很能夠體現蘋果工業設計能力和產品思路的產品,也是一款典型的蘋果作品。其實我十分懷疑蘋果這個耳機最初的雛形連耳機腔體都是不鏽鋼的邊框,AG玻璃的後蓋只是後面因為重量的妥協換成了鋁,我不懷疑這是蘋果聲音最好的耳機,也看到了蘋果在聲學方面的積澱,但這和我希望看到的蘋果的頭戴耳機還有著不小的差距。

SINA:一個小耳機開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數字尾巴 的精彩文章:

「2020 攝影徵文」旅行攝影中風格化後期處理之西藏納木措。
LOMO LC-A 享受簡單的膠片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