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我們都只是生命的過客,笑看風雲,淡對生死,才是人生最好的姿態

我們都只是生命的過客,笑看風雲,淡對生死,才是人生最好的姿態

文/芨芨草

最近一段時間,因為身體的原因,對於生命有了更深的感悟。自己寫了很多的「雞湯文」,但也明白,很多事情是沒有發生在自己身上,所以自己能夠理智地看待。

而一旦事情臨到自己身上的時候,往往會失去理智,多了一些衝動和迷失。人都是有情感的。在生命的這一條路上,沒有人能逃過「死亡」這一道關卡。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終究只是走一遭,匆匆過客而已。

雖然道理是懂,但人面對死亡的時候,總是有怯意的。越年邁的人,其實越怕「死」。他們害怕聽到那個字,也害怕面對那個現實。反倒是年輕人,有時能夠淡然地談論生與死。

有一次,我在一個群里分享了一篇文章,標題是《我於昨夜去世》。我不知道群里的人有沒有點開文章去看,但我出乎意料地受到一致的「攻擊」。後來,我才知道,原來群里多是老人,他們不願意看到這樣的文章,特別是不願意看到那個字眼。

我在群里道歉,也因此知道原來和老人交往還有這樣的「禁忌」。其實,他們又何嘗不知道人總有一死,只是他們害怕面對。

忽然想起一個故事。南宋孝宗時期,右丞相葉衡被湯邦彥上奏皇帝,說他誹謗朝廷,於是皇帝罷免了葉衡右丞相的職位。葉衡氣得大病一場。朋友們都來看他,知道他是冤枉的,卻又不知道如何安慰他。

他們害怕葉衡傷心,也不也提他被罷免的事情。葉衡見大家都沉默不語,心裡也知道怎麼回事。他隨意地說:「我就要死了,只是不知道死了以後,好還是不好?

眾人面面相覷,不知道葉衡為什麼突然提起這個話題。沉默了一會,有人回答葉衡:「想必極好。

葉衡很驚訝,問道:「你是怎麼知道的?

那人說:「如果死了不好,死去的人肯定都會逃回來,現在死了的人沒有一個回來,說明死後不錯。」

眾人哄然大笑,氣氛一下子輕鬆起來。

你看,一個看似很沉重的話題,卻被那人輕描淡寫地化解了。這就是人的智慧。其實,包括葉衡在內,誰不知道死亡就是生命的終結,人怎麼可能在死後還能回來呢?但那人用了「極好,沒人回來」轉化了人們對於死亡的恐懼。這實在是很高明很有智慧的一個題解。

生命匆匆,無論人願不願意,它終有終結的一天。就像一場戲,有開幕,也就有閉幕的時候。我們在這生命的「戲」里,走了一個過場,曲終人散,最終都要回到的「那個地方」。

沒有人知道來之間是什麼地方,也沒有人知道人走了,會去向何方,但我們都清楚地知道,我們這一世,在何方!這一段生命的歷程,我們經歷春夏秋冬,經歷酸甜苦辣,嘗盡人間百味。不管是好是歹,人總算是來這世上走了一遭。愛也好,恨也好;怨也好,悔也罷,都是人生的一段記憶。

再大的人物,再多的富貴,到走的那一天,終是兩手空空,沒有人能帶走什麼。

就如我爸給我講過的那一個故事。他說香港有一個很有名的富豪,在去世之前,特地囑咐他的家人,說他死的時候,一定要在棺材的兩邊留兩個手臂大小的孔,然後把他的手從棺材裡露出來。他的用意,就是想告訴世人,他走的時候,兩手是空的,什麼也帶不走。

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我們兩手空空地來,最終也會兩手空空地走。所以,沒有必要去在這個世上計較什麼,爭奪什麼。計較到頭,爭奪到頭,都是一場虛空。

想起徐志摩的那首《再別康橋》中的最後一節: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所以,有什麼可以計較,有什麼可以爭奪的呢?留一份初心,享一份快樂,在這世上輕鬆走一回,不是更好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荒原芨芨草 的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