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植物也有「記憶」,並與後代存活率有關,太神奇了!

植物也有「記憶」,並與後代存活率有關,太神奇了!

據報道,近日,來自英國華威大學的科學家團隊,通過研究發現植物們竟然也擁有「記憶」,而且這種記憶是否可以完整傳遞給下一代,也直接影響著後代植物們的發育情況。簡單來說,就是植物後代是否可以存活,都與上一代植物的「記憶」有關。

科學家們是如何發現的?

植物也有「記憶」,聽起來好像是擬人化了,那麼,科學家們究竟是如何發現的呢?這要從科學家們對於擬南芥的研究開始說起了。

擬南芥在生物學家的眼中,是一種非常神奇的植物,雖然名字看起來很高雅,但事實上,擬南芥就是一種名不見經傳的小草,它們既沒有經濟價值,又沒有食用價值。

不過,當人類進入到20世紀之後,過去的100多年裡,伴隨著生物學的發展,擬南芥開始在生物研究界出了名,因為它們被稱作植物界的「黑腹果蠅」,這是什麼意思呢?簡單來說,就是繁殖速度驚人、適應能力極強,而且在實驗室環境中也非常容易研究和操作。

擬南芥是生物學家們的「寵兒」,一個8厘米左右的培養皿中,就可以長出最多10株左右的擬南芥,而且只需要1個多月的時間,就可以完成發育,並且每株可以長出數千粒的種子。

所以,從上個世紀開始,擬南芥就一直是生物學和經典遺傳學中最好的實驗材料之一,因為擬南芥的「無私奉獻」,人類的植物學研究也蓬勃發展。

這次來自英國的科學家,就是在研究擬南芥的過程中,發現了2種全新的蛋白質,在研究它們的過程中,發現這兩種蛋白質和擬南芥的生長周期密切相關。

同時,這兩種蛋白質也可以通過植物的有性繁殖,傳播給自己的後代,這樣一來,就等於將自己的生長「記憶」遺傳給了下一代。

如果上一代擬南芥的生長「記憶」是非常優秀的,那麼後代同樣也會非常優秀,不過,如果上一代擬南芥存在著缺陷,相應的,這也會影響擬南芥後代的生長發育。

這項研究顯示,雖然植物在自然界中看起來好像不起眼,而且也是生態鏈中的最低端環節,但是它們和動物們一樣,在生長發育、後代遺傳等諸多問題上,有著很多相似的地方,這項研究也對於植物學的發展,起到了新的作用。

植物是如何出現的?

既然了解了植物的「記憶」,對於植物後代的營養,接下來,在讓我們看一下,植物是如何出現的。

當我們追溯陸生植物演化史的時候,一切則要從大約4億年前的志留紀開始說起。當然,這裡主要說的是擬南芥等陸生植物,水生的藻類植物它們出現的時間要更早,比方說至少10多億年之前,最低等的原始藻類植物,就已經出現在海洋之中了。

在志留紀末期的時候,地球的氣候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個階段,海洋的面積開始縮小、陸地的面積開始增大,於是,一些水生植物開始慢慢朝著陸地生物的方向演化。

當然,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直到大約3.9億-3.7億年前,最早的陸生植物——裸蕨植物才正式出現,而且它們繁殖速度驚人,很快就遍布全球,不過,裸蕨植物並沒有一直存在下去,它們只在地球上存在了3000萬年左右的時間,就滅絕了。

之後的植物界,就是蕨類植物和前裸子植物的天下,它們也承擔起植物演化的重要角色,不過,對於這些古老的植物類群,目前科學家們還有很多問題沒有搞清楚。

不過,目前陸地上的植物可並不是蕨類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天下,真正讓陸地植物綻放諸多形態的,是被子植物,它們出現於侏羅紀中後期,在白堊紀迎來了蓬勃發展的新契機,如今我們熟悉的花朵,以及我們使用的蔬菜等,都屬於被子植物。

相應的,上文中我們提到的擬南芥也是被子植物,研究認為,被子植物的祖先應該是前裸子植物的「後代」——某種進化過的裸子植物,因為從化石研究來看,早期被子植物是同時具有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特徵,不過,至於究竟是如何進化的,還需要進一步去研究。

人類的科學技術在不斷發展,帶著各種各樣的疑問,人類也在不斷前行,希望未來可以早日解開所有的謎團,一起拭目以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奇點使者 的精彩文章:

野生動物的天堂將被摧毀!巨型冰山已脫離冰架,正在朝它們撞去
1.8億年前的「長脖子怪物」,為了生存,它們經歷了煉獄般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