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技經觀察|跨大西洋國家的對華戰略重點

技經觀察|跨大西洋國家的對華戰略重點

美國大西洋理事會發布報告《跨大西洋國家的對華戰略重點》,稱跨大西洋國家面臨著中國帶來的經濟、安全和價值觀挑戰,並應為此制定協調、有效的跨大西洋對華戰略。報告提出跨大西洋國家應把戰略重點放在六大關鍵優先事項;報告認為,可以通過成立「跨大西洋協調理事會」,促進討論和協同行動,實現國家間的戰略兼容性與協調性。

六大優先事項

2019年華為logo位於波蘭華沙的一棟公寓樓上

1. 保護經濟體免受由中國政府驅動的扭曲行為的影響

中國利用補貼及其他扭曲性經濟行為的做法,在大西洋兩岸都有充分的記錄。例如,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就曾強調,中國對其國有和私營企業都進行了巨額補貼。中國公司華為在荷蘭市場的出價比瑞典公司愛立信低了50%。對北美和歐洲來說,當務之急是採取措施保護本國市場免受中國「掠奪」,不僅包括補貼本國企業,還應該限制中國對當地敏感行業的投資。協調關稅以及對中國進口和投資的選擇性限制,將是採取適當保護措施的重要條件。

2. 打擊網路間諜

中國一直在利用網路間諜活動打擊跨大西洋國家,以獲得經濟和國家安全優勢。美國國土安全部和聯邦調查局最近聯合發布一項警告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應對新冠肺炎的醫療、製藥和研究部門正參與網路間諜工作。對於跨大西洋國家來說,協調一致地建立可被企業利用、但由專業網路安全供應商代表企業運行的具有韌性的網路安全架構是維護網路安全的關鍵方法。

3. 建立富有韌性的供應鏈

新冠病毒的襲來凸顯了建立富有韌性的供應鏈的重要性。目前,大西洋兩岸已經採取初步措施來增強韌性。歐盟對關鍵原材料進行了重大審查,並將「韌性」作為其貿易戰略的一個關鍵要素。美國已發布行政命令,禁止在電力、信息和通信領域與構成重大風險的外國對手進行交易。

但是,只有在跨大西洋國家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實現供應鏈的有效抵禦。首先,應該達成共識:北美和歐洲將被認為是彼此供應鏈上的可靠元素。其次,需要投資以取代對中國部分領域的依賴,例如稀土行業和5G。跨大西洋協調一致的做法可以支持創新並提高投資效率。第三,要求關鍵基礎設施公司至少將非中國公司加入其供應鏈中,以「中國加一」的方式來增強韌性,這樣中國就不會在影響關鍵基礎設施方面佔據唯一或主導地位。最後,大西洋兩岸應將中國排除在防務和情報的供應鏈之外。

美國「印太戰略」

4. 支持印太地區國家獨立發展

大西洋兩岸都採取行動支持印度-太平洋地區的國家。美國有「印太戰略」,歐盟有「連接歐亞戰略」,法德等國家也制定了自己的「太平洋戰略」。以上這些戰略的方向是一致的,但如果加強外交協調將可以增強其實現效果,並形成對「一帶一路」倡議的適當回應。

5. 阻止發生在中國東海、南海以及台海地區的衝突

對於美國而言,遏制在中國東海、南海及台海地區的衝突是其戰略的重要組成。在相互聯繫的世界中,歐盟也需要增強其在當中的作用。

6. 「一個世界」

若美國新政府上台,跨大西洋國家將在氣候變化和衛生健康等世界性問題上加強合作。中國也是這些問題的重要參與者。

建立跨大西洋協調理事會

建立理事會的需求主要出自四個關鍵方面的考慮:

1. 需要一個讓利益相關者聚在一起進行討論的平台。美歐關於中國的對話非常重要,然而目前,對話卻排除了加拿大、冰島、挪威和英國。實際上這些國家都應坐在一起,共同參與對話與討論。此外,出於對安全問題的考慮,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接觸也將帶來益處。

2. 對於中國問題,涉及的領域十分廣泛。對一個領域的決策將可能對其他領域產生影響,因此,單一主題的論壇很難對問題進行全面的探討。

3. 與第二點相關,其中涉及的具體問題也具有多面性。例如,電信領域的決策往往會影響到安全;供應鏈韌性同樣是經濟和安全問題。

4. 許多問題都需要私營部門的參與才能得以解決,讓私營部門更多地參與戰略分析與實施同樣十分必要。

戰略兼容性與協調性

安格拉·默克爾(Angela Merkel)在德國總理府參加非正式歐洲理事會和歐盟-中國視頻會議

對於跨大西洋國家來說,最終的目標是建立共同的「跨大西洋印度-太平洋戰略」概念框架。各國之間基於兼容性與協調性建立的聯盟將發揮更大效用。這裡所說的「兼容」與「協調」並非要求各國都必須做出統一的行動。

比如,歐洲一直將「自治」和「主權」作為其處理國際關係的重要方針。「自治」並不意味著歐洲不願意與其他國家開展合作,而是想要保有其自由權,自主決策。

同時,各國的政府結構和法律體系也存在差異。因此各國選擇的策略也具有一定的適應性以支持共同的目標。

此外,印太地區的地理範圍本身非常大,其中的國家多樣,問題紛雜。該戰略涉及的主題範圍很廣,從外交到經濟、安全、健康再到環境等。

綜上,這些因素的複雜性再次強調了「兼容」與「協調」的戰略的價值,而並非需要結構化的集體行動機制。重點關注6大優先事項,建立跨大西洋協調理事會並運用兼容協調的政策,將為跨大西洋國家提供更加有效的戰略框架。

免責聲明:本文根據美國大西洋理事會報告《Priorities For A Transatlantic China Strategy》編譯,原作者Franklin D. Kramer。文章內容系原作者個人觀點,本公眾號編譯僅為分享、傳達不同觀點,如有任何異議,歡迎聯繫我們!

作者簡介

翟麗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數據部,研究助理

聯繫方式:zhaily@drciite.org

劉瑾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數據部,研究助理

聯繫方式:liujin@drciite.org

作者丨?翟麗影 劉瑾

選自丨?美國大西洋理事會報告

編輯丨 劉瑾

研究所簡介

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IITE)成立於1985年11月,是隸屬於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非營利性研究機構,主要職能是研究我國經濟、科技社會發展中的重大政策性、戰略性、前瞻性問題,跟蹤和分析世界科技、經濟發展態勢,為中央和有關部委提供決策諮詢服務。「全球技術地圖」為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官方微信賬號,致力於向公眾傳遞前沿技術資訊和科技創新洞見。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小南庄20號樓A座

電話:010-82635522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技術地圖 的精彩文章:

2020年中國高科技領域十大突破
英國富時羅素公司將從其產品中移除8家中國公司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