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驚奇 > 長江發現「神秘物種」鳤,本可長10餘公斤,為何如今很難見到?

長江發現「神秘物種」鳤,本可長10餘公斤,為何如今很難見到?

作者:文/虞子期

長江是世界水能第一大河,第三長河,亞洲第一長河,全長6387公里,覆蓋我國中西部多個省份,當然長江流域也是我國主要的經濟文化中心,同時生物種群,生物多樣性多,所以是我國重要的水源保護區。而近些年來,隨著生態系統的變化,越來越多的生物種群面臨到岌岌可危的狀態,所以大力進行生態系統的保護已經是刻不容緩了。

在長江之中,我國特有的物種非常多,但是綜合性的數量卻少了,例如白鱀豚、長江白鱘、中華鱘、長江鱘和江豚,許多魚類種群等等,都已經減少並且還有消失的,所以我國也形成了一個禁止捕撈期,也是為了讓這些生物種群具有繁殖,種群擴大的時間。而在12月,我國在長江流域又發現了神秘物種,該物種也非常的少。

長江發現「神秘物種」——1尾鳤

這次發現長江「神秘物種」重現也是比較難得的,並且系3年來首次。根據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公開表示,在上一次科研人員發現1尾鳤還是在2017年的時候,所以確實是系3年來首次,並且這兩次發現的路段還是不一樣的。2017年是在洪湖江段發現1尾鳤,而這次是在長江宜昌江段發現1尾鳤,所以這也說明了該魚類種群十分的少。

如果鳤的種群很大的話,那麼也不會在相隔這麼遠的區域發現。鳤俗稱刁子、麥稈刁,曾廣泛分布於長江及其以南的江河湖泊中,為重要的經濟魚類。但是就是因為過度捕撈,所以如今我們很難發現,該物種也被湖北、湖南等地列為省級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所以大家不要隨意捕撈了,當然鳤在多個歷史分布區絕跡,如今要擴大它的生存區間,也只有採取保護才行。

為何如今很難見到鳤?

在野外如今我們是很難看到鳤的存在,上面我們也說了,人類過度捕撈、江湖阻隔及棲息地生境退化導致它的數量減少,當然最主要的可能就是人類「吃得太過分了」,所以變成了餐桌上的鳤,確實在科學研究之中,鳤的營養價值非常的高,肉質細嫩,味鮮美,食用頗受歡迎。所以,一說到能吃,那麼大家都很不淡定了,快速的進行捕撈,這樣就導致該物種減少。

本來它在我國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各類水體中均產,但是如今已經很少看到或者很難看到,這說明已經沒多少了。該物種在每年7月到9月的時候,會進入到湖泊中肥育,然後到了生殖季節的時候,又會重回江流湖泊之中,然後在急流中進行生殖。生殖季節為4-6月。綜合情況來說,鳤的生長速度並不快,但是最大個體也可以達10餘公斤,常見者多為0.5-1公斤。所以要是看到10餘公斤的鳤,那真的也就是一個大奇蹟了。

如今我們連「幼苗」都很難看到,就別說10餘公斤的鳤,包括這次發現的1尾鳤,也是非常小的。所以加大對鳤的保護已經刻不容緩了,環境問題也是首當其衝,例如:長江白鱘宣布已經滅絕,其主要原因也是因為環境問題,在捕撈時候對這些生物帶來了極大影響,所以導致物種群體一日不如一日,結果更少了,最終長江白鱘宣布已經滅絕。當然對於生物種群來講,在2020年我國還是出現了一些消失很久的生物,這是我們保護生態的結果,我們就簡單說明一點。

2020年我國稀缺物種重現地球又是怎麼回事?

例如在2020年5月,我國宣布在四川山地區域,發現了神秘失蹤近90年的枯魯杜鵑(Rhododendron adenosum),浙江麗水景寧畲族自治縣發現消失100多年的「濕地玉鳳花」等等,所以這都說明了我國2020年的環境轉變,人類的保護已經得到了明顯的成效,不然這麼多稀缺或者消失很久的植物不可能出現。

當然本身在環境保護的時候,我國付出也比較多,同時在2020年的時候,我國國土綠化狀況公報公布,全國森林覆蓋率達到22.96%,這都說明了我們的生態環境變得很好,同時沙漠變綠洲的特例——毛烏素沙漠,也說明了這個問題。所以綜合情況來說,我國很多消失的物種出現,這個可能才是最根本的原因,只有好的生態系統,才有完整的生物多樣性。

大家要知道,聯合國在2019年的時候就發布警告,通過生物多樣性報告顯示,全球近800萬種物種中,有100萬種正面臨滅絕,其中許多將在幾十年內滅絕,這意味著什麼?越來越多的物種消失,當這些物種大規模消失之中,也再沒有誰來維持穩定的生物鏈了,在它們消失之後,後面可能就是我們人類了,因為我們也是生物鏈之中的一環,逃都逃不掉,所以從根本上解決環境,人類活動影響的問題,才是生物種群恢復的關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科學貓 的精彩文章:

美國公布188頁新一輪載人登月報告,月球要進入瓜分時代了?
好奇號發現一塊光澤巨石,NASA團隊存在疑慮,身份難以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