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深夜,父親讓我在他的酒里下藥」:中國式父母,越活越卑微…

「深夜,父親讓我在他的酒里下藥」:中國式父母,越活越卑微…

文 |?王耳朵先生?·?主播?| 姍姍

來源: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

文章的開始,我想和大家一起聽一首最近很火的歌。

李榮浩的《爸爸媽媽》。

歌曲讓無數網友淚目,在網易雲20多萬條評論中,我的心理防線也瞬間被一條高贊留言擊潰。

「那天晚上聽我爸說:如果哪天你養不動我了,就往爸的酒里下藥,爸一定喝……」

我以為這只是極端的個例,可下面的一排回復,讓我觸目驚心。

父母和孩子,是血脈里一生的陪伴。

可是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好像是在汲取父母的血脈作為養料,孩子結了果,父母被榨乾。

我曾經很想知道

同樣的話要說多少次才好

那些再三強調的老套

長大了才知道是不是需要

很少主動擁抱

就算為了自豪

靦腆的笑

要強而又低調

……

這是李榮浩眼中的父母,但是當他真正理解「爸爸媽媽」這兩個稱呼的時候,和父親相處的時間僅剩48個小時。

李榮浩21歲那年,父親罹患白血病。

沉重的醫療負擔,巨大的外債,差不多已經壓垮了整個家庭。

為了不耽誤孩子的音樂事業,父母隱瞞下所有。

當李榮浩得知消息,從外地趕回來的時候,清冷的病房中,他看到的只有被化療折磨到不成人形的父親,以及第一次主動擁抱丈夫的母親。

那一刻的疼痛撕心裂肺。

李榮浩從小就喜歡音樂,為了學吉他,他放棄了學業,和父母爆發過很多矛盾。

成年以後,更是常年在外面為了音樂奔波。

就像歌里唱的那樣,為人子女,李榮浩在很多年後才理解到父母的苦心。

為了孩子的未來,父母當著他面雖然不同意,背地裡卻拉下老臉去求了許多音樂老師,讓他踏上了專業的音樂之路。

父子在病榻上相見時,兩個男人不自覺的將手握到了一起。

隨後,李榮浩推著父親去做檢查、打點滴。

他突然聽到父親嘴裡一直嘟囔著一句話:

「白打了,全部都白打了。」

他不懂父親的意思,直到看到父親嘴巴裡布滿了幾百個小白泡,李榮浩才知道父親生病後,已經無法進食。

所有的治療,在此時此刻都已成徒勞。

父親不在意自己到底能活多久,他在乎的只有自己的孩子。

他只有49歲啊,但是兒子的未來,他再也參與不了。

臨終前他強撐著對兒子說了最後一句話:

「榮浩,過了今天,從此以後,這輩子沒有什麼事情可以再讓你害怕。」

直到這一刻,李榮浩才真正懂得曾經的年少輕狂,是多麼的不應該。

年少的輕狂不能用來揮霍

也曾像朋友一樣和我訴說

……

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任何人,可以像父母一樣,愛孩子超過生命。

在網上看過這樣一組採訪,節目組邀請了六對父母與孩子。

主持人問父母:

「如果孩子得了癌症,願意花多少錢給孩子治病?」

雖然只是一個假設性的問題,但是一想起這件事,有很多父母忍不住紅了眼眶。

「有一絲希望,不管花多少錢都要給孩子治。」

「就算賣房賣地,沒有錢,去外面乞討求別人給錢都行。」

有一個母親聲淚俱下著說:

「不管花多少錢,要換什麼都沒關係,從我身上,取。」

為了孩子,他們不惜犧牲所有。

但是,當節目組問他們:

「如果您自己得了癌症,願意花多少錢治?」

所有的父母竟然異口同聲地說:

「早晚得走」、「不給孩子添麻煩」、「我不能讓孩子受這個苦」......

這就是生我們養我們的父母啊,他們或許生活條件不同,或許文化水平不一樣,但是在對子女的愛上,卻出奇得一致。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你永遠想像不到,為了孩子,父母可以有多麼卑微。

2019年12月,一個名叫韋興旺的父親,走出醫院,闖進寒冷的冬天,再也沒有回來。

他來自河南焦作的農村,年僅48歲,出身貧寒沒讀過多少書,家裡拼盡全力培養出了一個大學生。

眼瞅著就是孩子上學、買房、娶妻、生子……

正是需要錢的時候,可他卻在醫院被檢查出有心臟病。

治療費用沒有想像中那麼多,10萬塊錢。

但是偏偏就是這10萬塊錢,讓韋興旺心生無限絕望。

家徒四壁,自己生病在他看來都是一種罪過。

他不想讓自己的病拖垮一個家,更不想成為兒子前進路上的絆腳石。

於是,他借故把妻子支開,然後一個人默默地消失在了茫茫人海中。

沒人知道,那個冬天,韋興旺到底經歷了怎樣的嚴寒和哀傷。

家人瘋一樣地去尋找,最後找到的卻是一具冰冷的遺體。

寒風凜冽中,只留下一個兒子的哀嚎:

爸,你快回來吧,你不想做手術,咱就不做了,你怕花錢,咱就不花了,只要你好好地回來,咱們一家人在一起,比啥都強,我們這多年都沒有好好在一起過了。

知乎上有一個熱門問答:你有哪些秘密只敢匿名說出來?

一個關於「父親手機簡訊」的故事,得到了高贊。

作者17歲的時候,很叛逆。

年輕喜歡新潮的東西,於是背著父親在網上買了一部昂貴的手機。

以他家的條件來說,絕對是太奢侈了。

父親好心詢問,擔心他買貴了,或者上當受騙。

他只覺得父親老土,根本不願意和他好好交流,最後還大吵了一架。

父子倆的關係一直不太好,直到他無意間看到父親的一條手機簡訊。

那是父親發給五叔的,存在簡訊箱里,沒有發出去。

裡面寫著:

老五啊,我不想活了,我的日子好難……

作者如遭雷擊,和父親相處的一段段往事湧上心頭。

母親在他十歲的時候因病去世,掏空了家底。

雖然家裡很窮,但是孩子的需求,父親都會儘力成全。

有一次,他想讓出門打工的父親給他買一個MP4,父親覺得太貴沒同意。

他便和父親賭氣,連電話也不肯接。

可忽然有一天,一個嶄新的MP4寄到了他的手中。

那是父親省吃儉用給他買的。

如今回想起這些,作者的胸口就隱隱作痛,連打死自己的心都有。

還記得那個春節回家,給家人帶了滿滿一包東西,自己卻說「反正晚上不幹活,吃不吃飯都可以」的河南老鄉邢萬強嗎?

在外打工的父母,一點一點摳下來的血汗錢,要積攢多久才能給孩子買上一件禮物啊?

但是,我們有時候就偏偏喜歡裝睡。

拿著爸媽提供的物質,學著他們不懂的知識,見識他們沒有見識過的世面,體驗他們沒體驗過的人生,到頭來卻開始嫌棄他們。

想起很多年前的一件小事,那時我已經在省城上大學。

一次父親到城裡打零工,說順便來看看我。

他把我約到了校門口,和我寒暄了幾句,給我塞了幾瓶我以前最喜歡的咸豆角。

當時我特別混賬,有些不情願地接過裝鹹菜的布袋子,嘟囔了一句:

「我不喜歡吃這個了。」

那一剎那,我能感覺到父親臉上的不自然。

後來,還沒來得及和我一起吃頓飯,父親便借口晚上加班匆匆離去。

或許那一刻,他沒有覺得兒子不孝,而是發現自己在兒子面前「沒用了」。

《朗讀者》里說:

年少的時候,父母選擇用適合的愛引導我們;

年長之後,我們卻選擇用疏遠的愛回饋父母。

我們奔向越來越遙遠的地方,也越來越怠慢起了那個曾經教會我們走路的人。

曾經看過一則短片,講述了3個家庭的故事。

一名普通縫紉工母親,靠幫人縫扣子維持生計。

對她這樣的家庭而言,供養孩子讀書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女兒學習很努力,考上了好學校,卻因為交不起學費而放棄。

最後,這位母親痛哭道:

「如果女兒能生在別的家庭,就不會那麼辛苦了。」

一位做過牢的父親,找不到好工作,只能做收入很低的摩托車司機。

他拼了命地掙錢,就怕孩子食不果腹、衣不蔽體。

每當看到孩子們吃不好,穿不好,就充滿了自責:

「怪我做得不夠好。」

還有一位殘疾人母親,她堅強地面對生活,和正常人一樣賺錢養家。

她從來不怕任何人的異樣眼光,她最怕的是自己給孩子丟臉。

「都是我害他過得這麼辛苦。」

在她看來,如果自己是個正常的媽媽,兒子會過上不一樣的生活,擁有不一樣的人生。

生活比我們想像得要難得多,無數的父母都在默默地硬扛。

你永遠不知道,你不在家的時候,他們的餐桌有多麼簡單;

你也永遠不知道,你回家的日子,被他們一遍又一遍地計算。

想起前幾天看到的一條新聞。

浙江寧波的談女士和丈夫從工地幹完活,滿身灰塵去學校接孩子。

夫妻倆原本還擔心給孩子「丟臉」,卻沒想到孩子的一句話,讓他們紅了眼眶:

「我爸爸媽媽又不偷不搶有什麼好嫌棄的。」

就像李榮浩在《爸爸媽媽》中唱的那樣:

爸爸媽媽給我的不少不多

足夠我在這年代奔波

足夠我生活

……

歌頌這種平凡 一兩句唱不完

恩重如山 聽起來不自然

回頭去看

這是說了謝謝

反而才虧欠的情感

……

在人生這條路上,父母已經為我們殫精竭慮。

但凡你吃得飽穿得暖,有書讀有人疼,父母就已經完成了他們的任務。

如果你還在抱怨他們沒能讓你揚帆起航,那你至少要明白,是誰讓你登上了那艘駛向世界的船。

往後餘生,願我們都能善待自己的父母,不要讓他們的愛,成為我們虧欠一生的遺憾。

有時候不想努力了,看看父母,

又有什麼理由不堅持呢?

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

點進下方視頻號了解,記得點贊 關注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點讀書 的精彩文章:

驚人的磁場定律:你會遇見誰,早就命中注定
從青樓走出來的大師潘玉良:人最終的歸宿,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