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胡友松:嫁給了「名利」,卻為愛情獨守一生

胡友松:嫁給了「名利」,卻為愛情獨守一生

文 |?君心微暖?·?主播?| 夏萌

十點邀約作者

1966年,在李宗仁公館,舉行了一場為世人津津樂道的婚禮。

正是這場婚禮,讓胡友松的一生備受爭議。

那年她27歲,李宗仁76歲。

這對相差了近半個世紀的新人,不僅年齡特殊,且地位特殊。

一時間,攀附顯貴,貪圖名利,成了胡友松的標籤。

但任流言橫生,卻從沒打敗過這個堅強的女子。

她的一生三改姓名,每段人生就像她的名字一般,在鋪滿刺荊的人生路上,依然堅定奮進。

童年的若梅,凌寒獨自開

1939年,她出生於上海,父母為她取名若梅,想讓她如梅花一樣傲雪、美麗。

生於亂世,若梅的童年極為不幸,她自幼被送到紅十字會孤兒院,雖後來被一家人領養,但卻沒有體會到家庭的溫暖幸福。

6歲那年,她身患濕疹,便跟隨養母來到北京漂泊,童年的記憶,在她的腦海里僅剩殘存的畫面。

養母脾氣很是不好,逢遇養母心情不好時,就會責罵和虐待她。

也許是現實太殘酷,也許是她太渴望被疼愛,小小的她,為自己編織了一個美麗的夢,這一夢就是一輩子。

她的內心深處,渴望有一個又美麗又溫暖的媽媽偷偷愛著她。

可她是那樣的渺小,被世人遺忘在角落,讓人無從注意。

直到有一天,她在報紙上,看到「民國第一美女」胡蝶的照片。

這一刻,她心目中母親的形象開始明朗,她覺得那就她的媽媽。

於是,她開始把這位媽媽拉進生活,參與到她的生命中來,燦爛了她的整個童年。

小時候的她,特別害怕這份美好被打破。

每隔一段時間,她就會告訴身邊人,她的媽媽又來看她了,她的媽媽如何漂亮,如何愛她,渴望讓她回到身邊。

後來,有人特意調查了她「胡蝶私生女」的身份,發現漏洞百出。

可這,卻一點不影響她的決定,她依然堅信胡蝶就是她的媽媽。

試想一下,一個飽受欺凌,被虐待的小女孩,為自己「編造」了一個疼愛她的媽媽,令人何其心疼。

直到晚年,接受採訪時,她還一直堅定,她的生命中一直有這位媽媽的參與,溫暖了她的一生。

「母親在台上表演,我提著小籃子在場里來回走動。」

「我有漂亮衣服,能坐高級轎車。」

「媽媽,很忙,沒時間陪我……」

當說出這些美好片段時,她的嘴角是上揚的。

阿德勒說:「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也許正是她為自己尋找的這位媽媽,拯救了她的一生。

關於媽媽的這個秘密里,藏著她一生最大的自尊。

很多人總想從她的這個「美麗謊言」里,找到她虛偽的證據。

可這個謊言無關欺騙,只是為了一份單純的溫暖,何錯之有?

何必深究。

也許正是因為有了這位「媽媽」,才無數次溫暖她的甜美夢鄉,讓她不幸的童年不畏懼殘酷的現實。

在現實婚姻里,凌風知勁節

歷經過現實殘酷,無人守護,你會發現唯有自渡。

中學畢業後,她選擇從醫,進入了北京復興醫院當護士。

終於有了獨自生活的能力,她想開啟新的路程,尋找屬於自己的人生。

她為自己更名胡友松,希望自己猶如松樹一般,不畏嚴寒,不被壓倒。

她堅定的氣質,加上本就十分美麗的容貌,使她越發出眾,也讓很多人開始相信她是胡蝶的女兒。

可童年的孤苦和現實的磨礪,養就了她孤傲冷淡的性格,加之她「胡蝶私生女」的身份,到27歲時,還沒能找到一場合適的姻緣。

此時,一場意外的婚姻卻闖進了她的人生。

1965年,原國民政府代總統李宗仁先生,回國後,痛失伴侶,身體和精神狀況極為不佳,周總理等中央領導都十分關心他的晚年生活,便想為他尋得一個陪伴之人。

在為他物色的60多位女士中,李宗仁先生一眼看上了胡友松,也促成這場奇緣。

了解到李宗仁先生的情況後,胡友松對這位愛國英雄充滿崇敬的同時,也有幾分感同身受,她知道那種沒有親人相伴的感受。

在短暫的考慮後,她嫁給了這個才見過五次面的老先生。

對這場婚姻,有人玩笑,有人鄙夷,也有人認為很好,但胡友松對自己的選擇卻堅定不悔。

她知道,此刻自己的命運已同李宗仁先生聯繫在了一起。

結婚當晚,她坦誠地對丈夫說:

德公,你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我很敬佩你,我願意嫁給你是真心誠意的,不帶有任何私心雜念,我不圖你的財產只要你能安度晚年。

儘管人們稱我們的婚姻是梨花伴海棠,或者說是荒誕色彩的老少配,但我不在乎,我們生活在一起,有你對我好就足夠了。

她的坦率直言,和不爭不辯的性格,很是得李宗仁先生的認同。

踏進李公館的第一天,她做了一個聲明,打臉那些說她閑話的人。

她開誠布公地說:「我不管錢,所有存摺、鑰匙都不管,也不繼承財產,我只照顧李先生的起居。」

不解釋,不爭辯,有時就是最好的回擊。

你以為我將就了人生,其實,我從來不曾將就過生活。

她沒有借靠「愛情」的幌子,更沒有「否認」嫁給了「名利」,只是用最簡單的決定,做最真的自己。

婚後,他們更是用真心對待彼此。

有一次,胡友松的肚子很痛,李宗仁知道吃四兩南瓜仁可以止痛,就熬夜悄悄為她剝了一盤瓜子仁。

第二天早上醒來,胡友松在床頭看到:滿滿的一盤瓜子仁。

她愣住了,眼睛一陣濕潤。

她在心底也暗暗發誓:要好好對待眼前的這個男人。

歲月在此時,彷彿忘了時間,簡單而美好,兩人朝夕相伴。

晚年的李宗仁,身體狀況很是不佳,胡友松就會特意粘著丈夫,陪他一起看書,一起散步,丈夫也喜歡她這樣黏人的關注,兩人一起度過了一段最溫馨的時光。

可幸福,總是喜歡和這個命運多舛的女子開玩笑。

1969年1月30日,79歲的李宗仁先生因病與世長辭,而那年,她才30歲。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恨不生同時,日日與君好。」

大抵就是如此吧,這場短暫的情緣,一個擦肩,就此別過。

這三年,是胡友松人生最幸福的三年,一生都不曾後悔。

不言放棄的人生,不畏浮雲遮望眼

倔強的胡友松,一生只痛哭過兩次:一次,是「母親」胡蝶去世,再一次,就是先生離她而去。

世人以為她難過的是,失去了靠山,但她自己知道,她痛哭的是痛失愛人。

有人說,最難熬的,是相愛過後的孤獨,如此痛苦,不如不曾遇見。

但,胡友松不這麼認為。

他出現過,溫暖了她的從前,更照亮了她的餘生,甚好。

在李宗仁先生去世後,文革越演越烈,她被趕出了李公館,還被扣上了港台「特嫌」的帽子,下放到武漢幹校去勞動。

那些看她笑話的人,認為她終究是空歡喜一場,什麼都沒得到。

在這段最煎熬的日子裡,她為自己改名為王曦。

因為,丈夫曾告訴她:「曦,是早晨的陽光,像她一樣美好。」

那些打不倒你的,終將使你強大。

曾經擁有過一個溫暖的家,她的餘生都不再孤獨。

之後的她,選擇了餘生不將就,不管那些外界流言,一生再未婚嫁。

她沒接受國家的特殊照顧,她說:「我有養活自己的能力。」

在最難的日子,她也沒有變賣丈夫的遺物,來改善生活。

她選擇沿著丈夫的腳印繼續前進,做自己能夠做到的貢獻。

她把微薄的退休金,捐獻給希望小學;把自己繪畫義賣賺來的錢,用作抗洪救災,捐獻給災區……

她先後將丈夫留下的8萬餘元的私人存款和國家兩次發放的13.7萬餘元生活費,全部上交國庫。

她還將丈夫生前珍藏的160餘幅珍貴歷史照片,捐贈給了中國歷史檔案館。

1996年,她被接到台兒庄參觀,在這片丈夫灑下熱血的土地上,她感受到了一種別樣的回歸。

在此,她將珍藏丈夫的60多件遺物,捐贈給台兒庄李宗仁紀念館,被受邀但任了名譽館長。

她就在此地的附近,繼續守候著他的遺物,這一守候就是39年。

她時常會去看看丈夫的遺物,許是思念,亦是緬懷。

離別,是人生不得不面對的選擇,卻也可以由另一種方式歸來,那就是守候。

其實,在去台兒庄的前一年,她已經皈依佛門,法號妙惠居士。

她在北京廣濟寺皈依佛門的位置,也是離李宗仁文史館最近的寺廟。

不論身在何處,她都用自己的方式,守護著這份她生命里最溫暖的緣分。

在台兒庄守候的這些年,她開始學習繪畫,修養心靈,平淡心性。

硬是把最孤獨的歲月,活成了一束充滿希望的光。

2008年冬,69歲的胡友松,在北京病逝。

她沒有後人,沒有親人,她的生命悄然綻放,靜然飄落。

她的一生就像她名字一樣:

若梅,不爭辯,孤傲,平淡卻不平凡;

如松,堅強執著,不將就,一生都在追尋和堅守一份真情;

似曦,充滿希望,不畏懼,在絕境中,為自己製造光芒。

在人生的最後一刻,她用「一聲嘆息」四個字,總結了自己的一生。

人的一生有諸多無奈,也面臨多種選擇,無論如何都沒有回頭路,只有前進。

胡友松的一生,讓我們見證了一個平凡女子,不平凡的一生。

稻盛和夫說:「所謂今生,是一個為了提高身心修養而得到的期限,是為了修鍊靈魂而得到的場所。」

今生,你該得到什麼樣的緣分,就在你修行的路上。

不論時長,不問出處,你心中可有一份堅定,是什麼照亮著你前行的路呢?

讀免費人物傳記/名人故事/文學經典

-音樂圖片-

背景音樂 |?《Where The Heart Is》

圖片來源 | 網路(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作者-

-主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點讀書 的精彩文章:

汪曾祺:人走上坡路,要有這三種能力
「深夜,父親讓我在他的酒里下藥」:中國式父母,越活越卑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