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前沿熱點:利用負排放技術減緩氣候變化|中國工程院院刊

前沿熱點:利用負排放技術減緩氣候變化|中國工程院院刊

關注風雲之聲

提升思維層次

導讀

本文詳細介紹了負排放技術的特點、成本、碳去除能力以及應用潛力。文章指出,在負排放技術中,造林和重新造林是最便宜的方案;最貴的方案是直接空氣捕獲(DAC),涵蓋了一系列的工程化系統,包括先從空氣中去除CO2,再將CO2埋在地下的舊油氣儲層或鹹水含水層中;介於造林和DAC之間的方案是生物能源與碳捕獲和儲存(BECCS)技術。文章也指出,負排放技術可看作一套組合,部署相關技術方案時要考慮成本、有效性、可用性、安全性和永久性。

本文選自中國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2019年第6期

作者:Chris Palmer

來源:Mitigating Climate Change Will Depend on Negative Emissions Technologies[J].

Engineering.2019,5(6):982-984.

導語

自工業時代以來,全球平均氣溫上升了約1 ℃,為了避免發生災難性的氣候變化,《巴黎協定》設定了防止全球平均氣溫上升超過2℃、理想情況下不超過1.5 ℃的目標。為減緩全球氣候變化,從空氣中去除和隔離CO2的負排放技術(NET)將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刊發《利用負排放技術減緩氣候變化》,詳細介紹了負排放技術的特點、成本、碳去除能力以及應用潛力。文章指出,在負排放技術中,造林和重新造林是最便宜的方案;最貴的方案是直接空氣捕獲(DAC),涵蓋了一系列的工程化系統,包括先從空氣中去除CO2,再將CO2埋在地下的舊油氣儲層或鹹水含水層中;介於造林和DAC之間的方案是生物能源與碳捕獲和儲存(BECCS)技術。文章也指出,負排放技術可看作一套組合,部署相關技術方案時要考慮成本、有效性、可用性、安全性和永久性。

根據美國國家科學、工程與醫學研究院(NASEM)2018年年底發布的一份報告,從空氣中去除和隔離CO2的負排放技術(NET)將在減緩氣候變化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報告呼籲啟動實質性的研究計劃以儘快推進這些技術。

自工業時代以來,人類活動——主要是燃燒化石燃料和向大氣中排放CO2——已導致全球平均氣溫上升約1 ℃。為了避免發生災難性的氣候變化,195個國家在2015年共同簽署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巴黎協定》,設定了防止全球平均氣溫上升超過2℃、理想情況下不超過1.5 ℃的目標。

但挑戰是艱巨的。要實現在未來十年將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一半,並在2050年左右實現「凈零」排放的目標,這需要付出巨大努力。據估計,實現全球平均氣溫上升不超過1.5 ℃目標的機會只有三分之二。這意味著世界上每個經濟體的每個部門——電力、交通、工業、農業——都需要在2050年前實現平均零排放。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減緩氣候變化的權威機構,委員會根據《巴黎協定》設定的排放目標評估了最經濟可行的途徑。位於德國柏林的科學政策智庫——墨卡托全球公共資源與氣候變化研究所——可持續資源管理與全球變化工作組組長、經濟學家Sabine Fuss表示:「沒有一條通往1.5 ℃目標的路徑可以在完全不去除一些CO2的情況下發揮效果。」(圖1)。

圖1 傳統減排技術與CO2去除相結合的減排預測。(a)情景文獻中的CO2排放途徑;(b)技術示例。如果沒有傳統減排技術(「一切照舊」),排放量將繼續上升。相對於工業化前水平,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機會將全球平均氣溫的上升幅度控制在2 ℃以下,若想實現這個目標,就需要將傳統減排技術與NET結合起來。在這種「低於2 ℃」的情景下,全球凈排放水平在2075年左右將變為負

由2017年的一項元分析可知,利用NET每年可捕獲相當於370億噸的CO2,成本低於每噸70美元,這將抵消2018年某項研究估計的約371億噸的當前全球CO2年排放量。最近,Fuss和他的同事們評審了2092份與7種不同NET有關的文件(圖2),預測了這些技術能從空氣中去除多少CO2及其所需成本。

圖2 NET及其主要特點,包括成本、碳去除潛力、儲存持久性以及發展狀況和部分副作用。t·CO2–1:每噸CO2;Tech:技術;GHGs:溫室氣體

造林(afforestation)和重新造林(reforestation)是最便宜的方案,每去除一噸CO2的成本在10美元到幾十美元之間。Baston等在2019年的一項研究中計算出,理論上,有近10億公頃的土地可以種植新的樹木,從而使地球上能夠支持樹木生長的土地總面積達到44億公頃。一旦成熟,新種植的5000億棵樹可以儲存2000億噸碳。然而,這一方案的問題是,樹木需要50~100年才能成熟,許多樹木還需要種植在積雪的北部地區,而這些地區會將大量的太陽輻射反射回太空。另外,還有一些其他的問題。「像造林這種基於土地的解決方案非常令我擔憂。」Fuss在墨卡托研究所的同事、應用可持續性科學工作組組長、經濟學家Jan Minx說。「土地實際上非常稀缺,我們需要土地來養活人民。隨著治理方式的改變,或者由於氣候變暖導致森林火災持續增加,樹木很容易會再次消失,碳會立即釋放回大氣。」

最昂貴的NET方案是直接空氣捕獲(DAC),這種方案涵蓋了一系列的工程化系統,包括先從空氣中去除CO2,再將CO2埋在地下的舊油氣儲層或鹹水含水層中。研究人員已經在小範圍內對DAC的成本進行了測試,每去除一噸CO2的成本約為數百美元或更高。2019年的一項研究表明,到2100年,該技術可能需要消耗全球能源供應的四分之一。但是,這項技術可能是所有NET中CO2去除潛力最高的。「DAC的一大優勢是,它可能比其他技術更具可擴展性。」Minx說。Minx是2018年NASEM最終報告的評審人,他的工作以及與Fuss共同進行的工作在報告中被廣泛引用。「這有點像太陽能,原則上,DAC模式可以被應用在任何地方。」

就成本和碳去除潛力而言,介於造林和DAC之間的方案是生物能源與碳捕獲和儲存(BECCS)技術。這項技術是通過在發電廠燃燒植物燃料或生物質來發電的。但該過程產生的CO2並沒有被排放到大氣中,而是被泵入地下,每去除一噸CO2的成本估計在100~200美元。這項技術是可行的,但需要大規模推廣才能發揮作用。中國目前有17座大型碳捕獲和儲存工廠,每年可去除排入大氣的CO2約4000萬噸,低於年碳排放總量的0.01%。Fuss、Minx和他們的同事認為,目前最具成本效益的NET是土壤碳封存技術,這是一種通過調整農業生產方式來增加土壤中CO2含量的方法。封存效果可以通過免耕和輪作等再生農業措施來加強。墨爾本大學化學工程專業的教授Robin Batterham表示,儘管向農民提供補貼並讓他們實施這些措施在經濟上是合理的,但面臨的挑戰首先是說服農民改變幾十年的耕作習慣,並找出一種成本效益高的方式來追蹤農民的工作成效。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認同該過程所封存的CO2含量。2016年的一項研究認為,土壤碳封存的潛在影響被高估了約40%。

評估所有NET的總潛力並不是把它們簡單地加在一起。這些技術都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其中部分技術還會與其他技術相互競爭土地、水、生物能源和其他資源。例如,如果想讓實現1.5 ℃目標的路徑發揮效果,就需要比印度大2~5倍的土地來種植BECCS所需的生物質。

Minx表示,NET可以被看成一套組合,每個NET的部署都要考慮成本、有效性、可用性、安全性和永久性。例如,目前可以對可用的、相對便宜的而且更容易進行可逆操作的基於土地的方案進行部署。然後,更多的技術方案,如碳去除量更高的BECCS和DAC,可以在技術成熟後逐步採用。「在1.5 ℃的情景下,這些技術運作的量級是10億噸,而我們離這個目標還很遠。」Minx說。「創新的時間通常比人們想像的要長得多,一些最具可擴展性的NET仍處於研發階段。」

無論如何,「當前的最佳解決方案可能是儘快實現經濟脫碳,避免CO2在第一時間就被大量排入大氣中。」Fuss說。「排入大氣的CO2少了,你也就不必去除那麼多CO2了。」

改編原文:

Chris Palmer.Mitigating Climate Change Will Depend on Negative Emissions Technologies[J].Engineering,2019,5(6):982-984.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風雲之聲 的精彩文章:

張力文:無畏壓力,總能過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生會
錢學森與中國科大近代力學系的建立與初期發展|王安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