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中醫論吐血根源:胃氣莫收為吐血,中醫視角解答吐血真正原因

中醫論吐血根源:胃氣莫收為吐血,中醫視角解答吐血真正原因

相比於衄血,吐血會更加讓人恐懼。這是由於吐血的背後有著罹患疾病的風險,吐血與衄血相同,皆是由於肺胃不降所致,由於吐血是由口中而吐出,其患有疾病的危險係數上升。中醫將口歸於五行之中的土,而土對應六腑中的胃,因此,對於吐血的病人,多是由於胃氣逆行所導致。具體是怎樣的呢?中醫視角帶你了解吐血根源!

根據《四聖心源?吐血》中解說道:「胃氣不降,原於土濕,土濕之由,原於寒水之旺。」因此,當一個人的中氣達到衰敗的程度時,便會出現吐血的癥狀,特別是大吐瘀血的病人。在人體構造中,吐血的出血處來自於上消化道和胃上部,按照三焦經中所注,出血的部位位於上焦,而上焦的出血通常以衄血與吐血的方式為主。按照熱量聚集原理,簡單來說,吐血的直接原因便是心肺上焦和上消化道部位熱能聚集過多,從而引發虛寒以及虛損所導致。

下焦的腎和命門是人體蘊藏「火力」的主要位置,當下焦通過調整「火力」,調動身體的津液和水分向上進行蒸騰循環時,若是身體虛寒或者下焦所蘊藏的「火力」不足,在進行蒸騰循環時,所送到上焦的「蒸汽」不足以滋潤上焦的組織以及重要器官時,便會產生「虛熱」。

由於「虛熱」不僅會消耗人體的津血,還會導致某一局部的熱量過高,致使毛細血管變得脆弱且易破,若在此時,胃腸的生態系統發生改變或者是惡化,局部的組織以及毛細血管就會缺乏彈性,在食用刺激性較強的食物後,便會導致器官或者是組織出血。若出血點靠近上焦位置,且上焦能量過多,便很容易出現「吐血」的狀況。

在日常生活中,若是大量酗酒也會導致腸胃出血或者胃大出血的情況,這是由於酒精的特性是溫散且流動,加之酒精易進入血脈。過量飲酒時,極易導致血液系統中出現大量的熾熱,而血液系統中所出現的大量熱量不僅會消耗血液,還會在鬱結處造成能量亢奮而逼迫血管出現破裂導致出血。

當出現上述癥狀時,不可進行簡單區分,要按照實際情況辯證對待。據張仲景針對吐血所提出的治療思路便是,使用側伯葉湯就可以達到治療效果,組方為側伯葉、乾薑、艾葉以及馬尿,來達到抑制體內亢奮的熱量,到引導熱量下行的效果。另外,針對於「吐血」狀況,主要以「溫中燥土」,使「陽回濕去」,以半夏輔助,降其逆氣即可!

【本文由「金蘭中醫學社」新媒體獨家出品,圖片來源於網路。作者初絮,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蘭中醫學社 的精彩文章:

濕氣重怎麼辦?這個小妙招可輕鬆祛濕,身體一天比一天輕鬆
替關羽「刮骨療毒」的醫生,究竟是華佗,還是另有其人?你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