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失了後驅,卻配備廠家最強心臟,虧了還是賺了?

失了後驅,卻配備廠家最強心臟,虧了還是賺了?

第四代Maxima從1990年則開始設計了,並於1994年5月問世,當時則稱其為1995款,代號為A32,這台車在北美則只有一款引擎可以選擇,就是3.0公升的VQ30DE,馬力190匹,扭矩278牛米,採用V6構造。

這幅VQ30DE在當年Ward的全球十佳引擎排行榜中位居榜首,並且VQ自問世以來,其生命力已經超過了二十年,每年都得到車壇的認可。這台車與上一代一樣採用了獨立後懸掛,不過則用更輕和成本更便宜的實心軸扭桿所取代,這一點也是因為在1980年的日本經濟泡沫破裂後所帶來的一種需要削減總體成本的結果。

圖:Maxima的主要競爭對手是豐田的Cressida,不過它後來在1992年就停產了,所以Maxima的假想敵就轉移為豐田的亞洲龍。

1997年,Maxima進行了中期改款,採用了新的五輻式輪圈,總長度已從4,768mm擴展到4,811mm,原本的玻璃大燈也被改為塑料大燈,前後飾條有所區別,尾燈經過了重新設計,為了與尾燈匹配得更加和諧,尾箱的造型也改變得更加平滑,霧燈也是採用了新的設計,另外進氣格柵也增加了一些鍍鉻飾條。

至於內飾部分,方向盤與CD機也與前期版本不同。1998年,SE版本和GLE版本的前排座椅增加了側邊氣囊,車架結構上也改良了一點,為了提高車子的防撞性。1999年,Maxima全系列標配了防盜系統和晶元鑰匙。

圖:這就是北美市場所使用的外觀,大家可以看到中網跟其他地區版本的差別比較大的。

圖:至於尾燈,整個風格都明顯不同。

1999年,Maxima SE版本推出了一個限量版,前門貼有一個「SE-Limited」的鈦色標誌,後備箱位置同樣有此標誌,並且這款車採用了16寸的鈦色合金輪圈。至於內飾方面,這台限量版的儀錶台也是鈦色的,座椅可選擇打孔的皮革,並且帶有「SE」字樣的浮雕,而且前排的腳墊同樣也有「SE-Limited」的浮雕。

在北美市場,1995年的Maxima GLE版本還標配了Bose音響系統,至於SE版本也可以選配,該音響系統具有6個音響系統,除了Bose,SE還可以選擇Clarion。第四代Maxima因為其寬敞的內部空間和優秀的隔音,受到了廣大車友的好評。

圖:第四代Maxima可謂是比較成功的一點,美國雜誌《Car And Driver》在1995年和1996年里,都把這台Maxima評為十佳名單。

這款Maxima的手動檔版本在0~100km/h加速僅僅需要6.6秒,0~400米的時間為15.2秒。這台車的極速為228km/h,這使其成為當時北美市場上最快的日本轎車。而至於GLE版本,它採用的是四前速自動波,0~100km/h加速需要6.7秒,0~400米的時間為15.6秒。

圖:這台VQ30DE引擎的壓縮比只有10.0:1,其重量輕盈,性能優異。

在當時,一台六缸車還配有手波的四門轎車是十分少見的,而在加拿大市場,這台5速手波的SE版本還帶有LSD,而至於美國。只有英菲尼迪的I30才配有LSD。不過自動波的話則沒有限滑差速器。

圖:圖中的這款就是手動版本的Maxima。

隨著Maxima這個名字在日本退役,這一代產品則以日產公爵A32的形式在日本市場銷售。公爵這個名字以前也曾經用在日產Laurel桂冠上,它屬於級別更高的一款後驅車,說起A31大家也應該不會陌生,尤其是前些年國內很多朋友拿它玩漂移的,它就跟Maxima其實也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對於日本市場,這一代還有以公爵名義銷售的Cefiro旅行版。不過Cefiro與其實也與Maxima有所區別的,例如霧燈、大燈和一些引擎部件,日本有VQ20、VQ25、VQ30DE這三種引擎的配置,也就是分別為2.0公升、2.5公升、3.0公升。這一代公爵是在1994年8月首次在日本推出的。

圖:這款就是在日本市場銷售的公爵A32,其底盤就是跟Maxima一樣的,至於外觀也是大同小異。

在歐洲和世界某些地區,此車也曾以Maxima QX這個名字銷售,它基本上也跟日本的公爵一樣,就是一些飾條可能會有所區別。在歐洲,消費者除了可以選擇3.0公升的引擎以外,還有那台馬力只有140匹的2.0公升VQ20引擎,以適應當地的排放稅收問題。

這一代並不像以往的Maxima那樣擁有多樣黑科技,因為在日本經濟泡沫的打擊下,日產還是腳踏實地做好一台適合大部分消費者的豪華車。不過也得益於它體內那副具有劃時代性的VQ30DE引擎,使其在車壇上煥發光彩,總體來說沒有讓車友們失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無敵汽車網 的精彩文章:

人沒事,才可以當世界冠軍!
萬字長文記錄法拉利GT四座位型號的60年發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