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人類不背鍋!研究發現月球居然「排放」了大量溫室氣體

人類不背鍋!研究發現月球居然「排放」了大量溫室氣體

一直以來,主流觀點認為目前的全球變暖是由於人類活動大量排放的溫室氣體導致的。

溫室氣體包括水蒸氣、臭氧、二氧化碳、氧化亞氮、甲烷等,能使地球表面變得更暖,類似於溫室截留太陽輻射,並加熱溫室內空氣的作用。

2018年,美國能源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首次直接證明了甲烷導致地球表面溫室效應不斷增加。以單位分子數而言,甲烷的溫室效應要比二氧化碳大上25倍。

以往認為甲烷都是由於人類活動大量排放。但近日,一項研究顯示,月球在釋放甲烷方面起著關鍵作用。

該研究已經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

此前,來自溫哥華島附近海域的NEPTUNE有線天文台的長期(超過1年)監測數據證實,甲烷的排放量受到潮汐周期的控制。

釋放的關鍵取決於潮汐和月球引力對潮汐的拖拽作用——這是一種可以量化的現象。通過放置壓力計在北冰洋的儀器里,研究人員能夠測量溫度和壓力隨時間的變化。

研究人員在北極進行了為期4天的沉積物孔隙壓力和溫度測量,旨在更好地描述深海滲漏的短期周期性以及潮汐對控制排放的壓力場的影響。

研究發現,靠近海底的甲烷氣體會隨著潮汐漲落,這是大氣中甲烷的重要來源之一。

特羅姆瑟大學- 挪威北極圈大學的海洋地球物理學家安德烈亞·普拉夫羅拉(Andreia Plaza-Faverola)說:「我們注意到,離海底一米以內的沉積物中的天然氣聚集,很容易受到水柱中哪怕是微小的壓力變化的影響。」

由於地震和火山活動等因素,北冰洋的甲烷泄漏幾千年來一直不曾間斷。但關於導致這種泄漏並影響其速率的機制,人類目前對其並不了解。

研究人員表示,即使潮汐高度的變化小於1米,潮汐也可以用來預測北冰洋每天釋放的氣體量。

預測的要點在於,海底釋放的氣體比傳統聲納調查數據顯示的要廣泛得多,此前可能低估了北極目前正在泄漏的氣體量,即使這些氣體不是同時釋放的。

研究人員表示,這種具體的機制可以描述為:「月球引起潮汐力,潮汐產生壓力變化,底流反過來形成海底並影響海底甲烷排放。」

這項研究還提出了海平面上升可能會抵消海洋中甲烷的釋放,因為更大的水壓會使氣體滯留更長時間。

研究人員下一步將在斯瓦爾巴特群島海上安裝長期測壓天文台,以獲取長期數據系列,再結合循環水聲調查,以進一步檢驗其假設並擴大對更廣闊北極地區的研究。

雖然潮汐變化與過去的甲烷排放有關,但這項研究的地理位置和觀察到的波動,即使是微小的壓力差異,也使其成為未來氣候變化建模的重要新信息點。

編譯/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原文來源:

https://edition.cnn.com/2020/12/13/americas/new-species-bolivian-andes-spc-intl-scn/index.html

https://www.sciencealert.com/cloud-forest-in-the-misty-mountains-of-bolivia-reveals-20-species-new-to-science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前瞻經濟學人APP 的精彩文章:

提前五年!日本將禁售汽油新車 東京帶頭到2030年停止銷售汽油新車
NASA證實!地球被一個巨型人造「氣泡」包圍,人類將自己困在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