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中芯國際容不下「錢學森」?

中芯國際容不下「錢學森」?

中芯國際又陷入內訌了。

昨天深夜,中芯國際曝出大瓜:中芯國際董事長周子學力邀蔣尚義回歸,擔任副董事長,引爆並未事前知情的梁孟松不滿,後者憤而向董事會提出書面辭呈。

目前,梁孟松也已正式提交了辭呈。雖然董事會尚未批准梁孟松的辭呈,但是從此番梁孟松的聲明以及歷史來看,似乎已無多少迴旋餘地。

2017年,梁孟松加盟上海中芯國際,在300天內,就攻克了14nm工藝技術的難關,將工藝良品率提升到95%,在此之前中芯國際的生產線連年虧損,產品良品率低,基本上長期沒有客戶。

如此重量級人物的突然離開,可以說是內部大地震。

都說是蔣尚義的離開導致這場風波,那蔣尚義又是誰呢?

蔣尚義今年74歲,在半導體領域從業45年,是半導體界的領軍人物,曾在台積電任共同首席運營官一職。

退休之後他於2016年加盟中芯國際,擔任獨立非執行董事,三年後從中芯國際離職,擔任投資超千億的武漢弘芯CEO,但項目被曝廠房土建工程爛尾,最後不了了之,蔣尚義也在今年6月從弘芯辭職。

從網上曝光的辭職信中我們了解到,蔣尚義重新回歸中芯國際,並且任職公司第二類執行董事、董事會副董事長及戰略委員會成員,梁孟松將直接向他彙報。

對於這個任命決定,梁孟松在信中表達感到「不解和錯愕」,並表示自己是在12月9日才被董事長告知,此前對此一無所知,覺得已經「不再被尊重與不被信任」。

他還表示,來中國大陸本來就不是為了謀取高官厚祿,只是單純的想為大陸的高端集成電路盡一份心力,擔任中芯國際聯席CEO已有三年多來,幾乎從未休假。

在他帶領的2000多位工程師的盡心竭力的努力下,完成了中芯國際從28nm到7nm工藝的五個世代的技術開發,

梁孟松強調,這是一般公司需要花10年以上時間才能完成的任務。

目前,中芯國際的28nm, 14nm, 12nm, 及n 1等技術均已進入規模量產,7nm技術的開發也已經完成,明年四月就可以馬上進入風險量產。5nm和3nm的最關鍵、也是最艱巨的8大項技術也已經有序展開,只待EUV光刻機的到來,就可以進入全面開發階段。

信中最後一句話略顯悲涼:「我覺得,你們應該不再需要我在此繼續為公司的前景打拚奮鬥了,我可以暫時安心的休息片刻」。

16日晨,港股中芯國際開市前停牌,15日收報20.25港元。

A股截至午盤,大跌超10%。

對於梁孟松辭任一事,公告稱,公司目前正積極與梁博士核實其真實辭任之意願,任何關於上述事宜的進一步公告將適時作出。任何公司最高管理層人事變動,以公司發布公告為準。

梁孟松是半導體行業的元老,堪稱半導體行業的傳奇,同時也是幫中芯國際扭轉頹勢的關鍵人物,甚至有人稱其為中國晶元屆的錢學森。

他的離開,一方面給中芯國際的未來蒙上了一層灰。另一方面,也再次揭開了這個中國市值最高晶元巨頭,陰暗複雜錯綜複雜的一面。

01

梁孟松是個天才型人物。

他還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讀博士時,就擁有了超過450項專利。

1992年,梁孟松加入了台積電,擔任資深研發處長,一干就是17年。

有內部人士稱,梁孟松是台積電前五的研發天才,參與的都是先進工藝的技術研發,更是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的左右手。

2000年,台積電婉拒了與IBM合作研發130nm銅製程的提議,決定自行研究該項技術。

當時的半導體大廠都已經摩拳擦掌的打算研究130nm銅製程,台積電的競爭對手聯華電子也一樣,所以對於IBM拋出的橄欖枝,聯華電子毫不猶豫的答應了。

130nm工藝可以說是在半導體技術世代中,天險障礙最高的一代,主要是因為銅製程、低介電係數等是過去沒有使用過的新型材料,這對於半導體製程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雖然說IBM在這方面的研究時間是最長的,但是當時台積電可是有蔣尚義和梁孟松兩元大將,在2003年的時候,台積電以自主技術擊敗IBM,贏得了著名的130nm「銅製程」之戰。

一位半導體公司主管說:「如果說發明浸潤式顯影的台積電微制像技術處資深處長林本堅是光學高手,梁孟松就是在半導體先進工藝模塊開發的一流高手。

然而就是這麼一位研發人才,在2006年的卻遭到了台積電的差別對待。

2006年蔣尚義退休,台積電當時規劃兩個副總的位置。

當時梁孟松原本以為自己有機會升職,卻沒想到時任台積電CEO蔡力行挖來他的學長——英特爾前先進技術研發協理羅唯仁,負責先進工藝研發。

另外一個位置則由多年激烈競爭的同事、現任台積電技術長孫元成擔任。

同時,台積電還將梁孟松調離了他最喜歡的研發崗位,種種事情讓梁孟松萌生了去意。

2009年,懷才不遇的梁孟松離開了台積電,離職前跟公司簽下競業禁止協議,永遠不能加入競爭對手(三星)。

從台積電離開後的梁孟鬆開始了自己的教師生涯,他前往韓國,在一個叫成均館大學的地方任教。

在那裡,他只教一門課,每周授課時間不超過3小時,學生只有10人。

與此同時三星半導體傳來了很多好消息,從14nm到10nm,三星半導體和台積電的技術差距不斷縮小。

這個時候台積電內部已經懷疑是有人暗中幫忙,但是找不到證據。

恰逢蔣尚義的生日,一封來自梁孟松的祝壽郵件暴露了真相。

一封普普通通的郵件,郵件的後綴地址居然是三星,這也意味著梁孟松已經入職三星。

蔣尚義曝光了這封郵件,通過這個郵件,台積電終於搞清楚了梁孟松近幾年的工作。

所謂的成均館大學,正是三星內部的企業培訓大學——三星半導體理工學院(SSIT),校址就設在三星廠區,而梁孟松當時的十個學生其實是三星內部的資深工程師。

從那時起,坊間一直將三星在晶元代工上的崛起,歸功於梁孟松的「叛變」。

2011年,梁孟松正式加入三星集團,擔任擔任研發部總經理,同時也是三星晶圓代工的執行副總。

當時三星正在處於一個由28nm製程轉向20nm製程的過程,梁孟松提議放棄20nm製程,直接由28nm製程升級14nm製程。

這其中的要跨越20nm製程和16nm製程,難度可想而知,不過作為一個半導體的技術狂才,加上豐富的經驗,最後14nm製程出來的時候,比台積電早了整整半年。

原本蘋果的晶元都是來自三星,但由於台積電的晶元要好過三星的,導致了台積電成為了蘋果的供貨商之一。

三星提前發布的14nm製程,將台積電蘋果A9處理器的訂單搶走了,同時還拿下了高通的大單。

這件事情讓台積電的股價一度大跌,張忠謀大發雷霆,將梁孟松告上法庭。

02

經過長達4年漫長的官司,梁孟松敗訴。

法院規定他在2015年12月31號之前,不能以任職或者是其他的方式繼續為三星提供任何服務,限制結束之後,也不能到台積電的競爭對手公司工作。

這也是在張汝京受到相似處罰之前,當地法院歷史上第一次限制企業的高管。

而從2017年開始,三星的關鍵技術節點距離台積電的差距逐漸拉開,這也從側面證明了梁孟松的實力。

在三星的合同結束之後,梁孟松收到了國內中芯國際的邀請,並在2017年10月加入。

在此之前,中芯國際同樣深陷泥沼,長期的虧損導致了其股東內部內訌不斷。

我們之前在《國產晶元製造有多爛?十年飲冰,熱血難涼》一文中曾寫到過——台積電的控訴、股權的分散,歷屆兩屆領導人的離開,這些都令中芯國際一度搖搖欲墜。

整個2010年一年,中芯國際虧損了30億,靠著之前留下的班底,才勉強維繫支撐。

但喪失競爭力導致它被台積電甩開的差距越來越大——台積電一年的研發費用,甚至比中芯國際20年的都多。

為了「活下去」,中芯國際只能「撿」台積電剩下的。當台積電升級工藝之後,放棄的那部分市場,中芯國際會接過來。

4G興起時,台積電都開始用10納米技術。而中芯國際,才剛剛開始28納米的量產。

就在這時,梁孟松選擇加入了中芯國際。

這個決定就像一把尖刀,直指中國最薄弱的尖端技術研發。

他加入後,僅僅用了298天的時間,就將14nm工藝技術研製成功,並將產品良率提升到了95%,在2019年就實現了量產,整整比2014年《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提前了一年。

與此同時,7納米的工藝技術也取得了階段性的進展,正在穩步推進,預計最早在明年就能投入量產。

除此之外,中芯國際2018年向ASML耗資1.2億美元訂購的EUV設備(極紫外線光刻機)在2019年初順利交付,也為中芯國際的14nm生產線建設奠定了重要的物理基礎。

在他的帶領下,中芯的工藝技術從以往與台積電三四代的技術代差,現在也縮小到了2代,中芯國際開始承接華為海思14nm訂單,市值也一路爆漲至4000億人民幣。

如果說梁孟松用十幾年時間,為台積電的半導體霸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又用4年時間帶領三星趕上甚至超越了台積電的製程工藝,改變了世界半導體產業的格局。

那麼來到中芯國際,他正在複製之前的道路,再次以一人之力推進中國先進半導體製造的進度。

而更讓人欽佩的是,作為國際上知名的產業領袖,梁孟松加入中芯國際的現金薪酬竟然只有稅後20萬美元,當時很多人以為中芯國際的公告少寫了一個零,但最後經多方證實後發現並沒有。

在知乎上,一位中芯國際的員工給了這樣的評價。

有一天過了中午飯點,坐電梯碰到梁,他為人並沒有外界盛傳的半導體呂布,技術狂人的樣子,很和藹很儒雅,還問了我們沒穿外套冷不冷,為啥現在才吃飯,還問了是哪個部門的。普通話很標準,不像一些台灣教授的濃濃台灣腔。

從長遠看,摩爾定律已經逼近物理極限,整個集成電路產業體系都面臨著重新洗牌的契機。

中芯國際的未來一片大好,但就在這時,梁孟松卻因「內部不合」而離開了。

03

內鬥,一直是中芯國際過去20年的噩夢。

2009年中芯國際再次敗訴,台積電獲得中芯國際8%的股權,一躍成為中芯國際第三大股東。

張汝京在這次敗訴後,黯然辭職。據稱,讓他萌生去意的原因還有:

中芯董事會內部不接受他希望與台積電張忠謀談判和解的主張。中芯董事會的顧問與美國律師事務所WSGR向董事會堅稱,在台積電所舉證的60多項專利中,只有5、6項是有問題的,遊說要讓官司打下去。最後董事會決定採納主戰派的意見。

即便是創始人離職,也沒有給中芯國際帶來穩定發展的局面。

張汝京離職後,當時江上舟作為張汝京的好友出任中芯國際董事長。在關鍵時刻,只有他能平衡各個企業內部的股權之爭。

江上舟先後找來了王寧國接任執行董事及CEO,找來了楊士寧出任COO。

王寧國,來自中國台灣,曾任華虹集團CEO。楊士寧,來自中國大陸,曾在英特爾和新加坡特許半導體擔任CTO。

由於歷史原因,中芯國際內部形成了台灣派及大陸派兩大派系。

當年張汝京創辦中芯國際時,管理層的核心班底基本都是中國台灣人,即使張汝京辭職以後,台籍員工依然佔據主要地位。

在這種背景之下,台灣派職務最高的CEO王寧國與大陸派職務最高COO楊士寧,逐漸產生間隙。

在江上舟生前,二人還維持著表面和氣,但後來江上舟的辭世,讓中芯國際內部派系鬥爭徹底公開化。

甚至二人公開表態的口徑都火藥味十足。

楊士寧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我可以負責地說,中芯國際在2010年能夠扭虧為盈,技術營運團隊在市場旺季的高效營運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而王寧國則將這一年盈利主要原因,歸結為企業結構調整及全球性的行業復甦。

後來,大股東大唐電信的介入,又加深了分裂。

大唐電信自從2008年入股中芯國際成為第一大股東以後,就逐步表現出了對企業的控制欲。

在管理層中,大陸背景的楊士寧成為了他們的「意中人」。

2011年6月29日,中芯國際股東大會中,王寧國這位唯一的執行董事,竟然僅獲得41%的支持率,意外落選董事席位。

這其中的原因,正是大唐電信投下了關鍵性的反對票。

在王寧國出局之後,大股東大唐電信意圖讓楊士寧取代CEO,便繼續變相要求王寧國辭去CEO職務,但是王寧國不接受。

按照公司治理規則,大唐電信如果要解除王寧國的CEO職務,必須要經過董事會投票。

但董事會中大唐電信僅有2個席位,無法左右董事會決議。

就在董事會為王寧國的去留吵得不可開交之時,內部員工中支持楊士寧與支持王寧國的,也分成了兩派相互開火。

中芯國際的內網,成了雙方口水戰的戰場。

為了平息爭端,中芯國際不得不將內網關閉,雙方又將戰場轉移到了「百度貼吧」等公共互聯網平台接著互罵,至今網上還留有很多「挺楊派」詆毀王寧國的帖子。

作為對楊士寧派系的反擊,「挺王派」則曝光了一份楊士寧涉嫌逃稅的內部審計文件。

文件顯示,楊士寧的年薪逾180萬元人民幣,但是通過提供發票沖抵個稅的方式,支付的稅金僅有5萬多元。

這一曝光不僅傷及楊士寧,同時也曝光了中芯國際為眾多外籍高管避稅的潛規則。

為此,身為CEO的王寧國不得不提交辭呈。

事態發展至此,似乎正合大唐電信的意願,楊士寧似乎可以順理成章接任CEO職位。但董事會依然未同意,而是從華虹集團空降邱慈雲過來出任執行董事兼CEO。

邱慈雲曾於2001年追隨張汝京創建中芯國際,擔任該公司高級運營副總裁,一度被視為張汝京身旁最重要的副手。

楊士寧見自己出任CEO已經徹底無望,也萌生去意。

2011年8月16日,中芯國際發布公告稱,楊士寧主動辭職,並將於9月5日正式生效。

最終這場內訌鬧劇,以王國寧與楊士寧雙雙出局作為收場。

如今,時隔9年,聯合CEO梁孟松卻又公開在臨時董事會中震撼性向董事會遞交書面辭呈,再度讓中芯國際以「內訌」上了新聞頭條。

此次矛盾一方面與蔣尚義回歸有關,另一方面也被傳與中芯國際另一名聯合CEO趙海軍有關。

台媒《DIGITIMES》還在報道中稱,梁孟松與趙海軍在共事的幾年內也傳出過不和的消息,消息人士稱兩位聯合 CEO 在公開場合幾乎沒有言語交流。

更有消息稱,去年趙海軍曾在董事會中提議要擴建新產能來滿足電源管理晶元PMIC客戶的龐大需求,但梁孟松投下反對票,理由是這種成熟製程和產品的利潤不好,不如自己負責的先進位程重要。

然而,今年疫情後居家辦公、5G等帶來龐大的需求,造成電源管理晶元嚴重缺貨,中芯國際也面臨產能不足的窘境,這也加深了二人的分歧。

視為中國晶元希望的中芯國際,人才流失率高一直是短板。

據中芯國際《2018 年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數據,2018年中芯國際員工流失率 22%,是台積電的5倍。

「我的上司被因高層派系鬥爭被趕走了,後來我實在忍不了這種企業文化和管理方式就走了」,不少人因為管理層之爭而離開。

「錢少事多」、「收入與工作難度不成比例」是促使很多員工決定離職的主要原因。

也因此,中芯國際被調侃是友商的「黃埔軍校」,從那裡出來的人大都去了三星、台積電、英特爾等大廠,薪資往往也會翻數倍。

但薪資問題只是表象,根源還在內部管理的種種問題,而這又是中芯國際各方股東利益爭鬥長期積累的結果。

20年來,中芯國際發展歷史上經歷過4任董事長、5輪CEO,掌門人幾度更替,內爭不斷。

企業內部派系眾多,利益盤根錯節,鮮有人能夠全身而退。

結尾

梁孟松對於中芯國際的貢獻,有目共睹。

2017 年 4 月,梁孟松加入中芯國際,彼時中芯的市值只有 300 億人民幣,接下來的幾年,接連攻破 45nm、28nm 到 14nm 等多個關鍵節點,如今中芯的市值已經超過 4000 億元。

有接近中芯國際的人士表示,梁孟松確實幾乎把中芯國際當成了家,從不請假,他甚至在一個房間里準備了床鋪。

如果梁孟松離開,對於這個近兩年飛速發展的企業來說,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但梁孟松辭職的具體原因,目前尚不明朗。

如果只是因為「發展技術等待EUV光刻就位」以及「固守現有製程等待國內產業鏈」這種技術路線的爭議,我認為尚有挽回餘地。

但如果真如傳言所說是人事傾軋所致,實在是令人痛惜。

周所周知,高科技行業一將難求,三星李健熙曾說過:「以前,是幾十萬人養活一個君主;今天一個天才能養活20萬人。」

他還以比爾·蓋茨為例,說明韓國只要有三個比爾·蓋茨,整個國家就能提升一個檔次。而自己的任務就是,尋找三名這樣的天才。

在李健熙心目中,梁孟松或許就是其中一個比爾·蓋茨。

梁孟松去三星後三星一度追上台積電,梁走後三星又落後了。梁去中芯後中芯三年走了別人十年的路。

這樣的人才,他的下一站會是哪裡,也是目前的另一個焦點。

目前網路上呼聲最高的,是華為。

但這條路最大的阻礙是,華為目前搞的還是全國產化的28nm技術,對於梁這種世界尖端製程的技術天才,起點確實有些低。

甚至有人猜測,他很有可能會回到老東家三星。

但作為一名中國人,我還是不希望這一幕發生,這樣的人才再次流失到國外,對中國晶元將會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最後想勸中芯國際一句,中國晶元本來容錯率就很低,同時也是國之重器,肩負重大使命,經不起無意義的內耗。

別讓中國晶元,委屈了真正有才能的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酷玩實驗室 的精彩文章:

2020年的尾聲,OPPO掏出一張靚牌
汕頭人民一罷工,全世界都要穿不上內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