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遇見中醫:中醫「粥療」治病,你聽說過嗎?

遇見中醫:中醫「粥療」治病,你聽說過嗎?

悅讀中醫

每天

11:30

推送最新鮮的

中醫藥權威精品知識

喜歡,就為我標星

小編導讀

粥療和以粥助葯在中醫學中由來已久,張仲景《傷寒論》中,用粥的條文共34條,8個方劑,可見「粥」的功效不凡。

小時候,家裡不算富裕。

家裡沒錢買更多的白米,一天三餐都是番薯粥。番薯是自家種的,再配上自家腌制的「江洪青鱗魚鮔」,一口粥,一蘸魚鮔,雖不是什麼珍饈佳肴,卻非常開胃,現在回想起來都不禁垂涎。

「江洪」是一個邊陲漁港小鎮的名字,它坐落在越南國海防市相望的廣東雷州半島遂溪縣西部,始建於明朝正統九年,前身是一個漁埠,後擴展為圩。

因臨大海,洪波滾滾,故名"江洪"。現為遂溪縣四大漁港之一。

江洪鎮是我出生長大的地方,這裡最出名的是生猛海鮮和「青鱗魚鮔」。

「江洪青鱗魚鮔」也叫「江洪魚鮔」,實為「魚露」。

它是將生猛的北部灣青鱗魚洗凈晾乾水分,用粗海鹽一層鹽一層魚腌制於陶埕中,密封埕口,深埋土中經自然發酵而成,一般時間在三年以上為佳品。

江洪魚露營養非常豐富,不少貧家孩子憑著一瓶魚露健康成長,更有不少因虛寒而致病的老人吃了收藏多年的生薑蒸魚露得以康復、長壽。

現在,地道的江洪魚露越來越難得了,但番薯粥,卻成了餐桌上養生的上乘主食。

喝粥,除了能飽腹養生,還能治病。

一位女患者,是公務員,西醫診斷為慢性胃潰瘍,長期腹脹不適,晚上難入睡多夢易醒,吃西藥一直不得好,只得求助於師父。

師父初期讓她內服中藥,後期囑咐患者每日以喝小米粥食療為主,據患者自己說:「我的胃就是楊教授讓我喝小米粥好的。」

這位患者可能並不知道,她喝的小米粥,雖是我們現下極尋常的一道膳食,實源於《黃帝內經》的半夏秫米湯去半夏。

《素問·逆調論》中雲:「胃不和,則卧不安也。」

《靈樞·邪客》云:「補其不足,瀉其有餘,調其虛實,以通其道而去其邪……飲以半夏湯一劑,陰陽已通,其卧立至。」

「其湯方以流水千里以外者八升,揚之萬遍,取其清五升煮之,炊以葦薪火,沸,置秫米一升,治半夏五合,徐炊,令竭為一升半,去其滓。飲汁一小杯,日三,以知為度。故其病新發者,復杯則卧,汗出則已矣。久者,三飲而已也。」

粥療和以粥助葯在中醫學中由來已久,張仲景《傷寒論》中,用粥的條文共34條,8個方劑,其中用粥助藥力的方有桂枝湯、理中丸、十棗湯和三物白散等。

桂枝湯方云:「……服已須臾,啜熱稀粥一升余,以助藥力。」

桂枝發汗力度不強,故須助以熱粥,充胃氣以達於肺,肺主皮毛,汗所以出,是漬形以為汗。

實踐證明,用桂枝湯方,若不食粥,療效則打折扣。

理中丸方云:「……服湯後,如食頃飲熱粥一升許,微自溫勿發揭衣被。」

理中丸是溫中散寒、益氣健脾之劑,飲熱粥的目的也是助藥力,利用熱粥的散寒養胃之力,以溫養培補中氣。

十棗湯方云:「……得快下利後,糜粥自養。」

服十棗湯後再食熱粥是怕十棗湯損傷正氣,熱粥取其「糜粥自養」之功。

三物白散方云:「……不利,進熱粥一杯;利過不止,進冷粥一杯……」

三物白散為攻逐水飲的溫下之劑,如葯後仍不利,須『進熱粥一杯』,以助巴豆溫下之藥力。如溫下藥力峻猛『利太過』傷脾胃,須『進冷粥一杯』,冷則瀉止。

除此之外,《傷寒論》中白虎湯、白虎加人蔘湯、竹葉石膏湯及桃花湯,均以粳米輔佐為湯、為粥、為食物,粳米粥帶著藥物入胃腐熟消化,食糜進入小腸消化並分別清濁,精華部分滋養全身,糟粕歸大腸,水液歸於膀胱,藥物作用貫穿整個腸胃消化和水液氣化代謝系統,可治療更深層次的消化系統及臟腑疾病。

如不加粳米,為湯水,大部分湯液入胃中即被氣化入肺,治療作用將有所欠缺。

粳米味甘,為五穀之長,補益中氣、和中養胃、滋補胃津,使白虎湯、白虎加人蔘湯和竹葉石膏湯中石膏等大寒之品不致傷胃之功用。

桃花湯中用粳米,取粳米之和中養胃、健脾止瀉之功,助赤石脂、乾薑以厚腸胃,共達溫中固脫、澀腸止利之效。

清代經方大家柯韻伯言:

「甘草、粳米調和於中宮,且能土中瀉火,稼穡作甘,寒劑得之緩其寒,苦劑得之平其苦,使二味為佐,庶大寒大苦之品,無傷損脾胃之慮也。」

應用藥物與米穀煮粥治療疾病,最早見於《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中。傳中載:「齊王有疾,醫家淳于意診斷後讓齊王服『火齊粥』,服後齊王病癒。」

因此,粥被稱為「第一補人之物」。穀物適當配以各種食物或中藥,則為粥療,可養生保健、祛病延年。

但當今,很多醫家在運用仲景以上諸方時,多不重視粥的運用,甚至棄而不用,這不但違背了仲景制方之義,也會影響療效,或出現不良反應。

《傷寒論》及《金匱要略》等著作中,有許多看似平常、極為簡潔的用藥方法,粥療即是一明例。

殊不知,這些藥方和療法,亦是「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願讀者能細思其中緣由,莫輕忽而等閑視之。

——好書推薦——

《遇見中醫:一個中醫小白的三年經方路》

點進封面進入悅醫家·中醫書院購買此書

掃碼免費試讀

內容介紹

本書是作者對自己學習中醫,特別是學習經方的經歷的自述,用39個小故事娓娓道來自己從一個非醫學專業背景的「業外」人士到參加中醫師承學習的心路歷程,以及在跟師學習過程的所見所思所想所悟。既可以給廣大中醫藥愛好者提供了一些學習中醫的門徑和思路,又為大眾讀者提供了很多實用、中肯的養生建議。特別是在該書出版審稿過程中正值新冠肺炎突然暴發,作者有感而發,臨時增加了兩篇文章。

作者簡介

陳權,1971年出生於湛江,定居於廣州,為家人苦疾不惑之年拜師研習中醫,師承於全國第六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指導老師、廣東省名中醫、中山大學博士後導師、國家臨床重點專科中醫肝病學科帶頭人、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院中醫科大科主任楊宏志教授。

往期精彩推薦

RECOMMEND

基層老中醫的治胃痛驗方

肛腸疾病的難言之隱,試試中醫推拿手法

腎氣虛、腎陰虛還是腎陽虛?辨別腎虛,對症下藥

版權聲明

本文選自「中醫出版」微信公眾號,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由悅讀中醫(微信號ydzhongyi)推薦發表,封面圖片源於攝圖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點擊「閱讀原文」立即購買本文推薦好書

好文,必須「在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讀中醫 的精彩文章:

治療冠心病「慎用」活血化瘀葯
什麼運動這麼神奇?塑身有型、瘦身減脂、養生保健都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