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寫字前,這些筆法技術要練好

寫字前,這些筆法技術要練好

真正搞書法的人,沒有不重視筆法的,古人有「筆法為不傳之秘」、「用筆千古不易」等說法。歷代書論中對筆法的論述可以說是浩如煙海、不勝枚舉,其中比較著名的有《筆陣圖》、《筆論》、《用筆賦》等。據說三國魏鍾繇為了得到別人的筆法秘訣,在多次苦求無果後,竟然在那人死後盜掘其墓而搜尋。

書法密碼微店

古代書論雖有很多,詞句也很優美,但多是形容和想像,也充滿了誇張,這給我們實際應用帶來了一些理解上的不便。怎樣能夠很容易地將有關用筆的一些技術技巧進行有效的說明和解釋呢?這是需要思考的一個問題。

書法中的用筆包含的範圍很廣,很難一一進行詳細的解釋和說明。我主要選擇行筆方面簡單地談一下我的感受。一幅書法作品在寫完之後,便歸於靜止狀態,作品本身雖然也能透露出一些行筆的信息,但畢竟不能得見作者的行筆過程。學習書法的主要途徑就是臨摹古帖,我們面對已經逝去的古人和已成為過去的書寫過程,只有從古人留下的完全靜止的作品去追尋、去感悟、去實踐。面對一幅書法作品,其結體、章法、用墨等皆一目了然,唯有行筆時迅速消失的過程需要不斷地鍛煉揣摩。所以,我深深地感到,挖掘古人的用筆方式、體味古人的行筆過程和行筆特點對於學習書法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是力度準備

我們在寫字之前就要對行筆的力度有所準備和設計,要針對不同的字體、不同的章法、不同的內容、不同的工具載體、不同的尺幅字的大小等方面進行預設。可以說,下筆力度的準備就是這幅書法作品的面貌,作品的蒼茫、潤澤、老辣、俊秀和用筆的力度有著直接的關係,根據自己的一些創作習慣,提前對下筆的力度做預設,是很有必要的。

其次是入紙方式

俗話說:「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這「出手」的第一步便是起筆入紙,形成一個起始點。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從起筆入紙的方式能夠看出一個書寫者的水平和功夫。真正的大書法家在起筆入紙的一剎那的動作是極備法度的。這一剎那包含了很多筆法和筆勢,直、平、藏、裹等筆法的制動化模式會跟隨書寫者在這一刻體現。

唐代孫過庭《書譜》云:「一點成一字之規,一字乃終篇之准。違而不犯,和而不同;留不常遲,遺不恆疾;帶燥方潤,將濃遂枯,泯規矩於方圓,遁鉤繩之曲直;乍顯乍晦,若行若藏;窮變態於毫端,合情調於紙上。」

有的人一筆下去,就暴露出其整體的書法水平了。遺憾的是,起筆入紙的重要性好像沒有引起人們更多的重視,這種謀始 點而布全篇的做法我是非常強調的。

再次是速度與節奏

行筆的速度沒有固定的要求,要因人、因體、因風格、因工具而變化。根據個人經驗,速度的快慢與筆畫的要求有很大的關係,轉折處要慢,行筆處要快;實處要慢,虛處要快。能夠做到行筆快速而不失法度是不容易的,其技巧和水平要求要更高一籌。

所謂的快慢,並不能直接地去理解,我認為速度快慢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在行筆的過程中形成完美的節奏。只有完美的節奏才能形成完美的點畫以及結體和章法,才能創作出好的作品。行筆的輕重、緩急必須融於一定的節奏之中,所以節奏是把握速度的最好體現。所謂節奏,即在書寫過程中速度快慢的調節、筆畫粗細的調節、字大小的調節。

最後是調鋒

行筆中調整筆鋒是我在此過程中最為重視的一個方面,會不會在行筆中調鋒甚至可以成為判斷是不是會書法、是不是一個真正書法家的標準之一。也許我說得有點誇張,但大家可以去觀察一些高手的書寫和創作即可以得到驗證。

調鋒不但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用筆習慣,也可以看出一個人對於法度的重視和掌握程度。當然,調鋒在不同的書體、不同的工具以及不同的書法家之間有著不同的表現,也有人為了追求一些書寫效果而故意不調鋒,但不能因此說明他們沒有調鋒意識和對調鋒的必要性認識不夠。

在高速行筆的過程中進行完美調鋒,並非易事。所謂調鋒,即在書寫過程中,由於書寫的力度造成筆鋒偏扁或散鋒,此刻就要及時調整筆的方向。這個調整方向,有轉筆管的也有不轉筆管的,不轉筆管的只是調整筆管的角度,當然也不一定筆筆調鋒,至於在什麼時候調鋒、什麼時候不調鋒,要根據個人的書寫習慣和字形結構來判斷。一般來講,筆畫的轉折處和拉長線條以及筆鋒彎曲或散鋒等就要及時調整筆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密碼 的精彩文章:

遇到難寫的筆畫怎麼辦?用好兩個符號立即解決
智永《千字文》和王羲之《蘭亭序》寫法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