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另一種角度看傷寒——被淡忘的經絡辨證

另一種角度看傷寒——被淡忘的經絡辨證

導讀:《傷寒論》以「六經辨傷寒,以臟腑辨雜病」確立了辨證施治體系,而今經絡辨證卻逐漸被淡忘。作者通過從經絡角度深度分析醫案,再次引起了我們的重視。

經絡辨證與《傷寒論》

《傷寒論》部分重點討論六經辨證,適用於外感病,但真正學好《傷寒論》的人,很多都能圓機活法,巧妙的把《傷寒論》的方子用於治療內科雜病,並且能取得非常理想的臨床療效。正如《傷寒論翼》所說:「仲景治法,悉本《內經》」,「仲景約法,能合百病」。

2007年夏天的一天,我的導師在坐門診,我去找他有事,他正在看—個頭痛的病人,說:「你來了啊,來的是時候,這病人你看看」。

我的老師就這樣啟發式地教我,有了特殊的病例,讓你看病,然後再給你指點。這可不是大家都能享受到的教育。

我一邊翻看前面診治的病歷,一邊聽患者說。患者是40歲的男性病人,說是10餘日前受寒出現了後頭痛,連及頸項,頸項僵硬,活動不利,前面請劉教授看了,效果還不錯,頸項痛好轉了,可是疼痛的部位向上移了,巔頂也疼起來了。

病歷上寫著我導師的用方,就是《傷寒論》的桂枝加葛根湯。方葯對證啊,為何頸項痛好轉了,又巔頂疼痛呢?

巔頂疼痛屬足厥陰肝經,既然是感寒發病,當考慮寒在傷太陽的同時也傷肝陽了,於是我就問,喜歡吐涎沫嗎?患者說,喜歡。

嘔嗎?答曰:時有乾嘔。我就在原方的基礎上合用了吳茱萸湯,導師笑笑就這方吧。後來老師告訴我三診的時候病人癥狀都緩解了。

其實寒傷太陽經脈,不僅可以出現頸項痛,也可以出現巔頂痛,為什麼?我們看看《靈樞·經脈篇》是怎麼說的:「膀胱足太陽之脈,起於目內眥,上額,交巔;其支者……從巔入絡腦,還出別下項。」一看這經絡的循行路線大家就知道了。

那為何前面用桂枝加葛根湯未能緩解呢?當然是另有原因了,巔頂還有另外兩條經脈,那就是厥陰肝經,「與督脈會於巔」。

督脈之為病,一般以虛證、久病多見,此為新病,所以我就首先考慮寒傷肝脈了。

《傷寒論》第378條說:「乾嘔,吐涎沫,頭痛者,吳茱萸湯主之。」所以我就問吐涎沫和乾嘔否,很快就確定是太陽病與厥陰病共存了。方葯對證,取效也就在意料之中。

在臨床上我常常用真武湯治療重度心衰,而且很少加任何利水藥物,也不使用現代研究證明的所謂有強心作用的四季青、葶藶子之類。為什麼我喜歡這麼用?

我們先看看重度心衰的臨床表現,常常是喘息氣促,咳吐大量白色泡沫痰,心悸心慌,胸水、腹水,淤血性肝大,下肢水腫,四肢不溫,小便量少,舌質淡胖,脈沉細。這些癥狀正合少陰病,腎陽虛衰,水飲內停的病機。

當我用這方的時候,常常有學生會問我,「老師,病人喘啊,你為什麼不用平喘瀉肺的葯啊,水腫怎麼不用利尿葯呢?」

其實這是對中醫整體觀缺乏深度理解所造成的。少陰腎臟陽氣不足,氣化失司,水飲內停,腎足少陰之脈,循於下肢,「貫脊,屬腎,絡膀胱」,所以就有了肢腫,小便不利了;

「其直者,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水飲循經停在肝就出現肝大,射肺就出現喘;「其支者,從肺出絡心,注胸中」,飲邪循經凌心當然就出現心悸心慌了。

《內經》說:「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真武湯正為少陰陽虛、水氣內停而設方,飲為陰邪,得陽則化,陽回了,飲消了,不平喘喘也就自平了,不寧心而心悸也可自除,不利水而水也可自退。

用之當然就有效了。若不考慮飲邪產生的原因就只是利水、平喘、寧心,那可能就只是表面文章了。古人說「與其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類似的病例在古今醫籍中有大量的記載,只是從經絡角度對醫案深層次的生理、病理分析並加以討論的不多。

I?版權聲明

本文來源《步入中醫之門2·被淡忘的經絡辨證》,人民軍醫出版社。作者/毛以林,版權歸權利人所有。?? ? ?

編輯|白芷? ? 視覺|花椒

-商務聯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同城 的精彩文章:

急性風濕性關節炎如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