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們曾經爭論,登月有什麼用…|石豪

人們曾經爭論,登月有什麼用…|石豪

關注風雲之聲

提升思維層次

導讀

44年,世界終於再次獲得了來自月球的珍貴樣品。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石豪

科研工作者、航空航天觀察者

北京時間2020年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安全著陸,這標誌著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16年,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圓滿完成。

44年,世界終於再次獲得了來自月球的珍貴樣品。

關鍵技術,都成熟了

從地球到月球表面,再從月球表面安全返回,總共分幾步?

首先是「地球發射」,要用強大的運載火箭從地球表面進行發射,將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

然後是「月球捕獲」,探測器要進行機動,被月球引力圈捕獲,環繞月球飛行。

接下來是「月球下降」,探測器的著陸器要自主下降,自主避障,安全平穩地在月球表面降落。

降落後,探測器就開始在月表執行預定任務,就嫦娥五號而言,「月表任務」是對月球進行鑽探和表面取樣,並妥善封裝。

月表任務執行完畢後,就是關鍵的「月面上升」階段,探測器的上升器要從月表起飛,將封裝好的月球樣本送入環月軌道。

嫦娥五號上升器自月球表面起飛 | 圖片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上升器進入環月軌道後,就是驚險的「月球軌道交會對接」,上升器要在遙遠的月球低軌,與探測器的軌道返回組合體進行交會對接,將月球樣本容器移交返回器保管。為確保不留下太空垃圾,威脅未來月球探測任務,上升器主動脫離軌返組合體,受控降落到月球表面。

嫦娥五號上升器與軌返組合體交會對接 | 圖片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月球樣本的回家之路也不平凡,要先進行「月地轉移」,探測器通過自身動力進入月地轉移軌道,奔向地球。

最後是「地球再入」,懷揣月球樣本的返回器以11千米/秒的高速進入大氣層。由於月球返回器速度極高(接近第二宇宙速度),必須採用「打水漂」式的跳躍返回軌道,返回器第一次進入大氣層後在距離地面60千米處利用自身氣動升力彈回太空,再第二次進入大氣層並最終著陸。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利用稀薄大氣進行減速,減少返回器所受的過載和溫度。

嫦娥五號半彈道跳躍式再入返回 | 圖片來源: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

在中國的探月路線圖中,這些關鍵步驟是一步步實現的:

2007年發射的嫦娥一號,實現了「地球發射」、「月球捕獲」,是為探月三步走中的「繞」。

嫦娥一號軌道 | 圖片來源:國防科工局

2013年發射的嫦娥三號,在「繞」的基礎上,實現了「月球下降」,首次執行了「月表任務」,是為三步走中的「落」。

嫦娥三號探測器與玉兔號月球車 | 圖片來源:國防科工局

2014年發射的嫦娥五號T1探測器,則首次驗證了「月地轉移」和「地球再入」,為嫦娥五號成功打下了堅實基礎。

嫦娥五號T1探測器 | 圖片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因此,當嫦娥五號成功實現了「月面上升」和「月球軌道交會對接」,一切就顯得那麼水到渠成。

探月三步走中的「回」,終於圓滿完成,無人往返月球的全部技術,載人往返月球的全流程關鍵技術,我們用了16年的時間完全掌握。

可以自豪地說,月球的大門終於對中國完全敞開。

這是中國航天技術跨越的里程碑。

你們吹牛,我當真了

在嫦娥五號等待回家的時候,有一則「舊聞」被網友們挖掘了出來。

美國:2015年再度登月,最遲不超過2020年,還要在月球建設「多國太空站」。

俄羅斯:新式登月飛船將在今年(2005年)夏天首次試飛。

日本:2025年在月球建立基地……

世界是美好而脆弱的,因為理想總是美好,而現實往往脆弱。

這些摩拳擦掌的國家裡,進度最快的反而是印度,他們真的在2008年發射了「月船一號」,但是2019年發射的「月船二號」出現故障,墜毀在月球表面。

儘管繼承了蘇聯的光榮與夢想,俄羅斯航天的發展卻並不那麼順利,計劃於2005年試飛的「快帆」(也有翻譯成「大剪刀」)飛船Kliper,早已被取消了。

Kliper飛船 | 圖片來源:buran-energia.com

現在俄羅斯全力發展的,是奧廖爾號飛船,以前叫聯邦號飛船——那個紅色的聯盟已經消失了,只有聯邦了。

現在俄羅斯計劃2029年進行飛船的環月試驗。

曾經的「聯邦號」飛船 | 圖片來源: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至於世界航天「最好的老大哥」——美國,它的月球計劃同樣沒有實現,最遲不超過2020年的載人登月因為奧巴馬政府對登月不感興趣而推遲。儘管特朗普重啟了登月計劃,並宣稱2024年美國宇航員重返月球,但眼看著特朗普連任無望,拜登政府是否有規劃、有雅量繼續特朗普雄心勃勃的重返月球項目,仍然是未知數。

有人說等待也是一種美好,但至少在航天領域,等待是充滿風險的。NASA為重返月球和載人深空探測準備了強大的SLS火箭和獵戶座號飛船,但SLS火箭因為技術原因也遭遇了多次延期,而早已準備好的獵戶座號飛船則在一次次的等待中蹉跎了歲月。

SLS運載火箭 | 圖片來源:NASA

就在SLS火箭終於結束拖延步入正軌的時候,11月30日,技術人員發現獵戶座飛船上有一個電源組件發生故障,此時飛船已完成總裝準備發射,完全修復需要十二個月。

對,整整一年。

組裝完成的獵戶座飛船 | 圖片來源:NASA

我們的嫦娥五號在運載火箭遭遇困難時,也曾經進行了封存,探測器元件經過長期貯存是否還能保證可靠,也是嫦娥五號任務的一大難點。

嫦娥五號以圓滿成功的姿態交上了一份滿分答卷。

嫦娥五號月面採樣 | 圖片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對了,這一切都是在遠低於發達國家航天投入水平的基礎上實現的。

「說好的一起吹牛,怎麼就你中國當真了?!」

老一輩革命家們常說「五心不定,輸得乾乾淨淨」。這不僅是科學技術的勝利,也是國家執行力的勝利。只有認真務實,堅定不移,才能把「吹出去的牛」一步一步變成現實。

偉大國家,人類責任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賀電中所說,嫦娥五號任務不僅標誌著中國航天向前邁出了重大一步,也將為深化人類對月球成因和太陽系演化歷史的科學認知作出貢獻。

嫦娥五號不僅功在中國,更令人類受益。

這是一個偉大的國家對全人類的貢獻,也是一個偉大國家對人類命運共同體沉甸甸的承諾。

嫦娥五號著上組合體準備登月 | 圖片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偉大的國家,不是靠空頭支票、夸夸其談而來,也不是靠明火執仗、殺人取樂而來,更不是靠霸權主義、強權政治而來。

偉大的國家,應當把人類的發展與進步放在心上,尊重、合作,不斷奮鬥,不斷貢獻。

我們曾經看到這樣的爭論——登月有什麼用?到底該發展嫦娥五號這樣的深空探測器,還是發展與國家安全和人民生活相關的應用衛星?

嫦娥五號是偉大國家的象徵,也是偉大國家對人類的貢獻。

而與國家安全和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應用衛星,則是確保中國成為偉大國家的必需品。

二者的發展不是非此即彼,不是你死我活,而是缺一不可。

人類的航天事業,起源於戰火紛飛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發展於劍拔弩張的冷戰。蘇聯和美國兩個超級大國的對抗,令大量人才與資金流向航天,客觀上極大程度推動了航天技術的進步,其技術成就之高,甚至30年後的今天我們依然需要努力追趕。

這決定了航天事業的前期投入是必須且超量的。

技術水平對於航天的影響有多大?

美國可以用土星五號級別的大火箭進行單次發射,實現載人登月。沒有巨型火箭,我們用長征五號要發射至少四次,用成熟技術的新火箭要發射至少兩次。

美國可以用其軍民遙感衛星網路實現對全球的10分鐘重訪,給定任意一個地面目標,每10分鐘就有高解析度衛星進行一次成像。

特朗普泄露的美國軍用遙感衛星成像圖 | 圖片來源:@realDonaldTrump

現在我們還做不到,我們的火箭不夠大,我們的衛星不夠多。

但只要我們繼續投入,繼續奮鬥,一定能夠追上。

今天的四子王旗,紅旗漫卷西風。

未來,會有更多的天眼在大氣層外守望我們的安寧,會有更多的五星紅旗飄揚在浩渺深空。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高唱凱歌還。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嫦娥五號返回器成功回收 | 圖片來源:中國航天報

擴展閱讀:

中國造不了寬體客機所以找俄羅斯?恐怕沒這麼簡單 | 石豪

空天飛機、高音速武器或太空戰鬥機?別再迷信美國X-37B了 | 石豪

北斗騰飛,但中國人發展權的爭奪遠未結束 | 石豪

北斗收官星臨場推遲發射,這個決定背後是中國航天人幾代的堅守 | 石豪

中國的一顆衛星,可能是他們全國的希望 | 石豪

背景簡介:本文作者石豪,科研工作者,航空航天觀察者。本文2020年12月17日年發表於微信公眾號觀察者網(人們曾經爭論,登月有什麼用…),風雲之聲獲授權轉載。

責任編輯楊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風雲之聲 的精彩文章:

屍體不是會變硬嗎,為啥超市的肉不硬?原來嫩肉要感謝美國開國元勛|把科學帶回家
所有人都以為沙子是這樣落的,直到25年前物理學家發現了一個奇怪現象|把科學帶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