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身 > 冬季撒歡,你需要知道的事情!

冬季撒歡,你需要知道的事情!

(萬文英 供)

冬季來臨,熱愛戶外的朋友們肯定要走出家門,去感受一下冬天冰天雪地的美景,肆意玩耍。

但美麗的景色暗藏著一定的危險,近日意外事故不斷發生,那麼今天我們就聊聊冬季戶外撒歡需要注意哪些事情。

(小艾 那瑪峰)

做好準備!

路線:要知道去哪裡,怎麼去,路線是什麼樣的,沿途需要注意哪些,做好路線規劃。由於冬季氣溫低(電子設備存在一定罷工可能),風雪大等因素給路線識別增加困難,因此要明確活動路線、露營地以及備選方案等。

裝備:氣溫低,風雪大等特殊環境問題對於冬季露營裝備要求更高,所以一定要選擇質量、口碑過硬的品牌。並根據天氣,溫度及個人需要等因素增減裝備。

體能:由於穿著多、負重大、風大雪深以及營地特殊等因素會比夏季活動更加耗費體力,因此在活動開始之前提前加強鍛煉,確保有充分體能完成活動。

團隊:戶外有風險,無論什麼時間都不要一個人出行。冬季出行更需要有熟悉,默契的隊友,也便於公用裝備分配使用。

天氣/溫度:做好有關天氣,溫度的功課,根據收集信息決定服裝搭配,裝備選擇。充分做好保暖工作。

(萬文英 供)

保溫!保溫!保溫!

低溫、天氣多變、負重較大、等因素都為冬季戶外活動增加了困難,也提高了服裝、裝備、體能等諸多條件的要求,其中低溫是首要注意事項,會給我們帶來一定的危險。

危險一:失溫

失溫症(Hypothermia,源自希臘文「?ποθερμ?α」),又稱低溫症、低體溫症。描述當人體核心溫度低於35.0 °C(95.0 °F)時的現象。失溫症的癥狀取決於溫度,輕度失溫可能造成發抖與意識混濁;中度失溫的發抖癥狀消失,但精神錯亂的狀況則會加劇。在重度失溫的情況下,會有反常脫衣現象,也就是患者開始脫去衣物,這也同時增加了心搏停止的風險。維基百科中的醫療相關內容僅供參考,詳見醫學聲明。如需醫療服務或可靠意見,請諮詢專業人士。

——維基百科

失溫可分為輕度失溫和重度失溫。

輕度失溫時,患者的體溫下降到33~35℃時。癥狀有:產生劇烈的寒戰、四肢冰涼、臉色蒼白、嚴重疲勞、語言不清、肌肉不受意識控制、獃滯、記憶力減退、情緒改變或者失去理智、脈搏減緩、幻覺等。

重度失溫情況是指患者體溫下降到32℃以下。患者失去意識,進入類似冬眠的狀態。具體表現為肌肉不再痙攣、脈搏和呼吸速度放慢、體表血液循環大幅度下降、喪失意識等。嚴重時,重度失溫患者會喪失一切生命體征。

危險二:凍傷

凍傷是由於寒冷潮濕作用引起的人體局部或全身損傷。

常見於面部、手指、腳趾、耳朵等部位。遇到極端風寒天氣或者在高海拔地區,皮膚暴露最容易凍傷。根據程度不同,凍傷分為四度。一度凍傷只會讓人感覺到皮膚癢痛,不會造成永久性傷害。二度凍傷表皮組織會受損,皮膚青紫,局部可能喪失溫度感受能力。三、四度凍傷波及深部的肌肉和神經,會讓組織完全壞死。

失溫與凍傷最大的元兇就是低溫,因此冬季出行需要做好保暖措施。

(公路假日 供)

享受旅程!

走進自然,是一種生活方式,我們要享受這個過程。準備好相機,與家人,朋友一起,去欣賞冬季美景。

戶外路線千萬條

安全出行第一條

文末推薦

之前我們聊過身體熱量散失的四種方式:輻射、傳導和對流。(穿的多就一定會暖和嗎?)

1.輻射:皮膚向周圍的冷空氣進行熱傳遞,在低於20°的溫度下,身體可能會因輻射而消耗50%以上的熱量。

2.傳導:當環境溫度較低時,溫差會產生熱量傳導,皮膚的溫度會傳導到身體周圍。

3.對流:當空氣流動的時候,人體周圍的空氣保溫層便不斷地被新來的冷空氣所代替,並把熱量帶走,造成身體熱量流失。

另外,在劇烈運動時,身體會因出汗和急促呼吸而失去大部分的熱量。

保暖就是鎖住熱量,減少熱量損失,小編給大家推薦介紹幾款冬季出行的保暖實用單品,助您踏實的肆意玩耍:

好物推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Eye看天下 的精彩文章:

壓縮腿套,只是為了炫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