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冬至,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養生要這樣做

冬至,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養生要這樣做

冬至

十二月二十一日

黃鐘應律好風催,陰伏陽升淑氣回。

葵影便移長至日,梅花先趁小寒開。

——《冬至》(宋)朱淑真

冬至時間

12月21日 18:02:12

農曆十一月初七

冬至,又名『一陽生』,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這一天是數九的第一天。

古人認為自冬至起,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天地陽氣開始興做漸強,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是大吉之日。

冬至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是冬季的第四個節氣。冬至古稱「日短」、「日短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

冬至節氣

冬至大如年

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晉書》上記載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於正旦。」

古代到了冬至,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有很多地方在冬至吃餛飩,因為冬至是一年中陽氣上升的開始,正如混沌初開,可以用吃餛飩來象徵打破混沌,開天闢地,後來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

有的地方吃湯圓、餃子、餛飩...總之,尊重地方習俗就好。

據說民間還有風俗,冬至這天親朋好友間相互拜訪,以美食相贈,過一個快樂熱鬧的節日,有時年貨在冬至就耗掉大半,還留下了「冬肥年瘦」「冬至大如年」等說法。

冬至節氣

冬至三候

我國古人將冬至分為三候:「一候蚯蚓結;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動。」

蚯蚓結:傳說蚯蚓是陰曲陽伸的生物,此時陽氣雖已生長,但陰氣仍然十分強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著身體;

麋角解:麋與鹿同科,卻陰陽不同,古人認為麋的角朝後生,所以為陰,而冬至一陽生,麋感陰氣漸退而解角;

水泉動:由於陽氣初生,所以此時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動並且溫熱。

冬至節氣

冬至民俗

九九消寒

冬至一到,開始數"九"。在古代,入九以後,文人墨客喜歡搞消寒活動,擇一"九"日,相約九人飲酒("酒"與"九"諧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祭天祭祖

很多地區在冬至這一天有祭天祭祖的習俗,現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慶賀。祭祖的同時,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靈,以祈福來年風調雨順,家和萬事興。

冬至節氣

冬至傳統食俗

北方 餃子

餃子,相傳是醫聖張仲景告老還鄉時看到受凍的百姓,便叫其弟子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置鍋里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麵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做成一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藥物,施捨給百姓吃。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形成了習俗。

南方 湯圓

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的說法。冬至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湯圓也稱「湯糰」,冬至吃湯糰又叫「冬至團」。「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

滕州 羊肉湯

冬至吃羊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羊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讚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習俗。人們在冬至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個好兆頭。

蘇州 米酒

傳統的姑蘇人家會在冬至夜喝冬釀酒。冬釀酒是一種米酒,加入桂花釀造,香氣宜人。姑蘇百姓在飲冬釀酒的同時,還會配以鹵牛肉、鹵羊肉等各式各樣的滷菜。在寒冷的冬天,冬釀酒不僅能夠驅寒,更是寄託了姑蘇人對生活的一種美好的祈願。

閩南薑母鴨

在閩南地區,當地人會在冬至享用薑母鴨。薑母鴨以紅面番鴨為原料,用芝麻油將鴨肉炒香後,再加入老薑(薑母)及米酒等燉煮而成,具有疏肝潤肺、養胃健脾、舒筋活血、祛寒化痰等功效,特別滋補。

冬至節氣

冬至養生

冬至節氣 養生重點

冬至後,白天慢慢變長,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也是夏病冬防、冬病冬治的最好時機。古時冬至也喻意為新生命的開始。

冬藏要藏陽氣!冬天陽氣藏得好,春陽才能煥發出勃勃生機。而冬至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也是人體陽氣最弱的時節,要學會「」,護好體內微弱的陽氣。

冬至艾灸 提高免疫力

冬至是一個特殊的節氣,這天,北半球白晝最短,夜晚最長。此時,陰陽二氣最容易自然轉化,而這個陰陽交接的時候是艾灸神闕、關元、氣海和足三里等穴位,激發身體陽氣上升的最佳時間。

可以通過用艾條灸神闕、關元、氣海和足三里等穴位的方法來養生。

具體做法是:把艾條點著後,找准以上穴位,熏灼周圍。

需要注意,不要燙到皮膚,有溫熱的感覺即可。

每天一次,每次15—20分鐘。

神闕穴是五臟六腑之本,為任脈、沖脈循行之地、元氣歸藏之根,為連接人體先天與後天之要穴;

足三里為強身保健穴,艾灸神闕、足三里等穴位,可益氣補陽,溫腎健脾,祛風除濕,溫陽救逆,溫通經絡,調和氣血,對身體非常有好處,甚至會起到來年少生病的作用。

冬至防病重點

一、心腦血管疾病:

天氣寒冷,患心梗、心絞痛、中風、心肌梗死的病人就會增多。寒冷刺激會使人交感神經異常興奮,造成心臟收縮力增強,導致血壓不穩,引起急性並發病。

建議:注意頭部保暖,高血壓患者在冬天更要堅持服藥,按時監測血壓。老年人最好隨身攜帶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藥物,如果連續幾天都感覺乏力、頭暈、胸部不適,最好及時就醫。

二、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等呼吸系統疾病:

老人、吸煙者、患有慢性病和免疫力低的人冬天都易發作慢性支氣管炎,嚴重的可能會導致肺氣腫或肺心病,寒冷刺激也容易誘發哮喘。

建議:按醫囑吃藥,還要注意保暖,少吃辛辣的食物,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另外,還可以通過打流感疫苗來減少慢性支氣管炎的發作次數。

冬至,即「冬至陽生」。此時人體內陽氣蓬勃生髮,最易吸收外來的營養,而發揮其滋補功效,也就是說,在冬至前後人們開始進補是最好時間。

冬至養生主要包括起居、養心、藥物、飲食、進補禁忌等五個方面。

一:起居有常

早睡晚起

在起居上,應早睡晚起,等待陽光出現才出外活動。同時也要多穿衣服,避免不必要的戶外活動,防止陽氣過度的消耗。

「起居有常,養其神也,不妄勞作,養其精也」冬令時節若能合理安排起居作息,就能保養神氣,勞逸適度可養其腎精。盡量做到「行不疾步、耳步極聽、目不極視、坐不至久、卧不極疲」。

冬至前後睡好「子午覺」在養生學中具有重要地位,除了保證夜間睡眠,午飯後可適當打個盹,但要避免睡時著涼。其次,要注意防風防寒。再次,冬至節氣宜在白天多曬太陽,以利陽氣的生長。

冬至時節不宜進行高強度的體育鍛煉,避免損傷陽氣。可選擇進行太極拳、八段錦等動靜結合的運動。

二:壯不競時,精神滅想

養生重點是要養心

養生重點是要養心。要養生先養善良、寬厚之心,心底寬自無憂。冬季養生,要靜神少慮,保持精神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不要強求名利、患得患失;避免長期「超負荷運轉」防止過度勞累,積勞成疾。

三:固先天之本,護後天之氣

重視飲食、藥物的進補

冬令氣候趨寒,天地陽氣潛藏,應之人體,冬季亦為人體養精蓄銳的最佳時段。在這個階段,人類不僅僅在起居方面注重養生,也應重視飲食、藥物的冬令進補。

藥物養生應以固先天之本,護後天之氣為主。所謂「先天之本」即腎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腎氣充盛,機體代謝能力強,人的衰老速度緩慢;所謂「後天之氣」指脾胃為後天之氣,又是氣血生化之源,機體生命活動所需的營養物質都靠脾胃供給。所以,這個季節的藥物養生應以固護脾、腎為重點。

用藥原則應遵循:多補少瀉;葯宜平和,藥量宜小;注重脾腎,兼顧五臟;分類論補,調整陰陽;掌握時令,觀察規律;多以丸散膏丹,少用水煎湯劑;葯食並舉,因勢利導。如此用藥方能補偏救弊,防病延年。

四:審慎調食

食補需區分體質

俗話說,葯補不如食補。在冬季如果能恰當選擇既美味,而又具有補益身體的食物,無疑會讓大家接受。在冬季適宜補益的食品中,中醫又分為幾大類。

天寒地凍,首選溫補類食物。如雞,羊肉,牛肉,鯽魚等。上述幾種,均屬美味,在冬季可作為進補的佳品。但過多地進食溫補類食品,容易上火。

進補平補類食物,如蓮子、芡實、苡仁、赤豆、大棗、燕窩、蛤士蟆、銀耳、豬肝等,這些食物既無偏寒、偏溫的特性,又無滋膩妨胃的不足。

還有一類滋補類食物,具有滋陰益腎、填精補髓的功效。主要有:木耳、黑棗、芝麻、黑豆、豬脊、海參、龜肉、甲魚、鮑魚等。

五:進補禁忌

忌盲目食羊肉、忌虛實不分

一忌盲目食羊肉。羊肉雖有良好補益功能,但也有其適應證。倘若患慢性病,尤其是患肝病者,均不宜食羊肉。因為羊肉甘溫而大熱,民間稱為「發食」,加上羊肉含有較高的蛋白質、脂肪等,食後肝臟不能完全將其分解吸收,還可使肝臟病複發,或加重病情。

另外,某些熱性病,如痰火濕熱及傳染病早期,浮腫,以及患外感、牙病、癤腫、痔瘡等症者也不宜食羊肉。高血壓、肝陽旺盛的人也不宜多吃羊肉,否則易引起頭暈。感冒初期的人不宜吃羊肉火鍋。羊肉性質溫熱,有大補的作用,以感冒初期的患者為例,這時總吃羊肉火鍋不利於病情的發散,會導致病情遷延不愈。

二忌虛實不分。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虛則補,不虛則正常飲食就可以了,同時應當分清補品的性能和適用範圍,是否適合自己。進補主要作用是「補虛益損」,而虛又分氣虛、血虛、陰虛和陽虛四種,各有各不同的補法。

五形養生法

按體質養生才是正道

中醫根據體質特點把人分為木形、火形、土形、金形、水形等五行人。各種體質的人對季節的耐受性不同,要從自身的體質特點出發才能調養得當。

冬令時節飲食調理,要針對不同的個體,相應選擇適宜補益的食品,這樣才能達到真正養生的效果。以中醫學的角度而言,不同時間裡出生的人,性格不同,因而對飲食的要求也是不一樣的。根據我國古代五行形相學認為,人可以分為金木水火土等五行人,每種人的體質不一,食補也各異。

木形人

體質——膚色蒼白,頭小,面長,肩寬,背直,身體瘦弱,手足靈活,有才能,勤勞。但體力不強,多憂慮。這種人對於時令的適應,大多耐春夏不耐秋冬,感受秋冬寒冷之氣侵襲時易生病。

枸杞羊肉高粱潤肺益胃

飲食調養:不妨多吃具有潤肺益胃、補益肝脾腎的食物,如牛肉、羊肉、糯米、高粱、枸杞子、百合、女貞子、芡實、桑葚等。

葯膳可選擇「枸杞子羊肉粥」:

用料:枸杞子30克,羊肉100克,大米150克,蔥白、精鹽、味精各適量。

做法:

1、將枸杞子洗凈。

2、將羊肉洗凈,切碎。將大米淘洗乾淨,與羊肉、枸杞子、蔥白一同放入砂鍋中,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煮成粥即可,食時加味精、精鹽。

功效:有養肝陰、溫腎陽的功效。

火形人

體質——皮膚赤色,肩背寬厚,臉形瘦尖,頭稍小,身材勻稱,手足小,步履穩重,對事物理解敏捷,走路時肩背搖動。其性格易生氣,輕財,缺乏信心,多慮,認識事物清楚,愛漂亮,性情急。這種人對於時令的適應,大多耐春夏不耐秋冬,感受秋冬寒冷之氣侵襲時易生病。

芋頭烏魚補肝健脾

飲食調養:可多吃具有益氣養陰、補益肝腎的食物,如山藥、扁豆、百合、枸杞子、芋頭、烏魚、雞肉、鴨肉等。

葯膳可選擇「芋頭粥」:

用料:鮮芋頭100克,粳米100克,白糖少許。

做法:

將芋頭洗凈去皮後切成小塊,與淘洗凈的粳米一同放入砂鍋中,加適量清水煮開,後轉小火熬至米熟粥成,加入白糖,再稍煮即成。

功效:有補肝健脾益腎的功效。

土形人

體質——皮膚黃色,面圓,頭大,肩背豐厚,腹大,腿部壯實,手足不大,肌肉豐滿,身材勻稱,步履穩重。他們內心安定,喜助人為樂,不喜依附權勢,而愛結交朋友。這種人對於時令的適應,大多耐秋冬不耐春夏,感受春夏之氣侵襲時易生病。

薑汁入飯益氣和胃

飲食調養:芋頭、土豆、粟米、高粱、牛肉、羊肉、雞肉、枸杞、巴戟等食物可具有補益肝腎、理肺益胃的功效。

葯膳可選擇「薑汁牛肉飯」:

用料:鮮牛肉100克,薑汁5克,粳米500克,醬油、花生油各適量。

做法:

1、將鮮牛肉切碎,剁成肉糜狀,放碟上,然後加薑汁,拌勻後加醬油、花生油再拌。

2、把粳米淘凈放入砂鍋中,加適量水,如常法煮飯,待鍋中水分將干時,將牛肉倒入米飯,約蒸15分鐘,待牛肉蒸熟即成。

功效:有益氣和胃,補腎健脾的功效。

金形人

體質——膚色較白,方臉,鼻直口闊,體形比較瘦小,但肩背較寬,四肢瘦,動作敏捷,呼吸平緩,心胸寬廣,富有遠見,穩重自持,組織力強,為人敦厚,做事認真。這種人對於時令的適應,大多耐秋冬不耐春夏,感受春夏之氣侵襲時易生病。

松子仁核桃仁益氣健脾

飲食調養:可多吃有益氣健脾、補益肺腎功效的山藥、玉米、松子仁、核桃仁、枸杞、北芪、冬蟲夏草、百合、菟絲子等。

葯膳可選擇「荔枝山藥蓮肉粥」:

用料:干荔枝15枚,山藥、蓮肉各15克,粳米150克。

做法:

先將前3味洗凈,粳米淘凈,一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成粥。

水形人

體質——膚色偏黑,頭較大,腮部較寬,腰臀稍大,手指短,發密而黑,體型較胖,偏矮,腹部較大,怕寒喜暖。機智,靈巧,善辯,喜動,富於靈感,好幻想,喜自由,多疑,嫉妒,心胸較狹窄。這種人對於時令的適應,大多耐秋冬不耐春夏,感受春夏之氣侵襲時易生病。

百合當歸溫脾養陰

飲食調養:可多吃具有補益肝腎、溫養脾胃、養陰功效的食物,如牛肉、當歸、胡蘿蔔、百合、淮山、女貞子、桑葚等。

葯膳可選擇「山藥羊肉湯」:

用料:羊肉500克,淮山50克,蔥白30克,姜15克,胡椒粉6克,黃酒20克,精鹽3克,味精適量。

做法:

1、將羊肉剔去筋膜,洗凈,略劃幾刀,再入沸水焯去血水。

2、將蔥、姜洗凈,蔥切成段,姜拍破。

3、淮山用清水浸透後,切成2厘米厚的片,把羊肉、淮山放入砂鍋內,加適量清水,先用大火燒沸後,撇去浮沫,放入蔥白、生薑、胡椒粉、黃酒,轉用小火燉至羊肉酥爛,撈出羊肉晾涼。

4、將羊肉切成片,裝入碗內,再將原湯除去蔥、姜,加精鹽、味精,攪勻,連淮山一起倒入羊肉碗內即成。

功效:有補脾益腎,溫中暖下的功效。

這麼好的知識別只自己看,發給親朋好友一同了解!

放到朋友圈,大家都會感謝你的無私分享哦!

來源:天下養生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下養生網 的精彩文章:

古箏曲《雲水禪心》,心煩時聽聽
帶脈,人體的「安全帶」!你知道為什麼一定要注意帶脈養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