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王貞儀:有主見的女子,才能活出精彩人生

王貞儀:有主見的女子,才能活出精彩人生

文?|?竹西 ·?十點邀約作者

在清朝,有這樣一位女子,儘管只活了29歲,卻讓無數世界級學者仰慕了200年。

史書記載,她通星象、精歷算、工詩文、擅醫理,是個文理雙修的「女學霸」。

美國暢銷書《勇往直前:50位傑出女科學家改變世界的故事》,把她的出場順序排到第3,連居里夫人、吳健雄都位列其後。

權威雜誌《自然》稱她是科學發展的奠基人,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甚至以她的名字,命名了金星上的一個隕石坑。

這位傳奇女子,就是王貞儀。

最近《國家寶藏》熱播,讓作為「金嵌珍珠天球儀」主線人物的王貞儀,逐漸走入了人們視線。

這位不同凡響的古代才女,11歲博覽群書,16歲行醫江湖,17歲掌握騎射,20歲鑽研出月食成因,一生著書64卷,讓無數人為之驚嘆。

可以說,在「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封建社會裡,她的優秀,早已遠超所處的時代。

一個受到輿論和科研條件雙重限制的女子,怎樣衝破世俗的重重枷鎖,活出精彩的一生?

在王貞儀身上,你可以找到答案。

有主見的女子,不懼逆流而行

1768年,江寧上元王家,女嬰王貞儀呱呱墜地。

她的父親和祖父都是當時有名的學者,學識淵博,在天文、醫理、歷史、文學等方面廣有涉獵。

很多時候,父母的眼界,決定了子女的格局。

對於小貞儀,長輩們從來不奉行「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傳統觀念,他們知無不言,幾乎把畢生所學傾囊相授。

在這樣開明的家庭環境里,王貞儀從小就十分出眾。

舊時很多人都迷信,她卻不盲目跟風,認為風水鬼神、煉丹修仙都是無稽之談。

好友方夫人想重新刊發《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邀請王貞儀作序,她也斷然拒絕:

「與其花錢去求神拜佛,還不如直接把錢捐給鬧饑荒的災民。」

在那個視對神靈不敬為冒天地之大不韙的年代,王貞儀始終堅信真理,不被大眾所同化。

11歲那年,王貞儀因家事客居塞北,並用5年的時間,讀完了祖父的75櫃藏書。

隨後,王貞儀跟隨父親四處行醫,足跡遍布北京、安徽、廣東、湖北等地,行程不下萬里。

當時很多人不能理解她——好好的大家閨秀,怎麼成天遊山玩水、拋頭露面呢?

但王貞儀從來沒有因為外界的非議,停下前進的腳步。

就像她所寫的那樣:「足行萬里書萬卷,嘗擬雄心勝丈夫!」

比起一心只讀聖賢書,她更想親自遊歷一番,開拓視野和心胸。

甚至,王貞儀還在行程中學會了騎馬射箭。

翻開史書,我們依然可以感受她當年「往來如飛,發必中的」的英姿,和「蓋調粉黛逐綺靡」的壯志豪情。

誰說女子就該待嫁閨中?我偏要策馬論英雄!

在男權思想根深蒂固的封建社會,像王貞儀這樣的女子,可謂怪異至極。

可特立獨行又怎樣呢?社會上所謂的主流思想,也不過是多數人在特定時代下的偏見罷了。

有主見的人,從來不會盲目跟風,把自己囿於方寸之間,而是勇敢地放眼星辰大海,不斷拓展生命的外延。

而那些讀過的書,走過的路,也最終會回饋到她的身上。

有主見的女子,不斷探索真知

18歲時,王貞儀定居南京,開始了對學問的潛心研究。

當時清朝推行閉關鎖國政策,國民上下幾乎一致抵制西學,但王貞儀從未因此停止對真理的探索。

在前人的基礎上,她寫就了《西洋籌算增刪》、《勾股三角解》、《術算簡存》,把中外學術研究的精華巧妙結合到了一起。

在《勾股三角解》里,她有一段十分精彩的論述:

中西固有所異,而亦有所合。然其法理之密、心思之微,而未可以忽視。夫益知理求是,何擇乎中西?唯各極其兼收之義。

想要深究真理,怎麼在中學和西學之間選擇呢?當然是兼容並包、把各自的長處發揮到極致呀!

在落後的年代,能有如此超前的見解,著實讓人驚嘆不已。

除此之外,王貞儀在天文方面也有著極高的造詣。

因為堅持夜觀天象,並畫下行星軌跡圖,她準確推導出了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運行方向。

她還寫了《地圓論》,創新性地用6個常見的生活現象,得出了地球是個球體的結論。

她也因此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結合宏觀和微觀,來解釋「天圓地方」的人。

隨著研究的深入,王貞儀漸漸發現了前人在理論上的不足。

當時民間流行一種觀點,就是太陽是在地球和月球之間運動的。

這讓王貞儀十分迷惑:如果是這樣,那為什麼月亮晚上還會反射太陽光呢?

她決定親自試驗,挑戰主流觀點。

那是一天晚上,王貞儀在研讀《靈憲》時,突然靈感大發。

她把桌上的水晶燈懸到房頂上當做太陽,把小鏡子當作月亮,再用圓桌模擬地球,通過移動三者的位置,來改變它們的相對距離。

把圓桌移到鏡子和燈之間時,王貞儀恍然大悟:

月食的發生,不正是因為太陽到月球的光線被地球遮蔽造成的嗎?

這樣想著,王貞儀提筆寫下了《月食解》,裡面準確描述了月食、月望的成因和食分深淺的知識。

那個時候,她才不過20歲。

隨後,她又對曆書上「歲差」的說法提出質疑,闡明春分點西移的事實,還著書《歲差日至辨疑》,把晝夜平分點的計算方法推廣給大家。

很難想像,在設備落後的封建大環境下,王貞儀是怎樣克服困難,提出並堅持那一個個有悖「常識」的觀點的。

但可以肯定的是,哪怕知道自己勢單力薄,她也不願真理被時代淹沒。

黑格爾曾說過:

「一個民族,總要有仰望星空的人,他們才有希望。」

在蒙昧的社會中,王貞儀就是那個仰望星空的人。她撥開時代的迷霧,讓真知灼見點亮了歷史的星空,成為永恆。

有主見的女子,才能活出自我

二十多歲時,王貞儀因為專註科研,把自己的婚事一拖再拖。

舊社會的女子結婚早,很多人都勸王貞儀:你年紀不小了,不如隨便挑一個嫁了吧。

但她卻寧缺毋濫,覺得沒必要在不喜歡的人身上浪費時間。

更何況,兩個人將就的婚姻,永遠抵不上一個人的奮力成長。

潛心學術的那幾年,王貞儀的在各方面都有了出色的成績。

論學問,她的研究廣涉氣象、醫學、天文、數理,不僅解開了自然界的許多秘密,也一定程度上改善人們的生活。

論才華,她曾寫下「楊花兩岸飛晴雪」、「蓬窗閑坐,書翻越絕」等詩句,高雅的情趣和出絕的文采,讓人嘆服不已。

所以一個人又有什麼關係呢?她有底氣,給自己充足的安全感。

就這樣,王貞儀直到25歲時,才和一個叫詹枚的青年結婚。

雖然史書上關於詹枚的記載很少,但我們不難從一些細節里,窺見夫妻倆恩愛的點滴。

據記載,他們常以詩詞互相唱和,詹枚還因為愛惜妻子的才華,鼓勵她整理詩文作品。

也正是因為丈夫的愛護,王貞儀並沒有因為結婚,變成傳統的家庭婦女。

婚後的她,依然把很大精力放在學術上,並為了男女的教育平等奔走發聲。

「同是人也,則同是心性」、「豈知均是人,務學同一理。」

在婦女備受歧視的封建社會,王貞儀始終堅定地認為,男女智力相當,男人能做的,女人也可以做;男人能取得的成就,女人也可以達成。

清醒、勇敢、獨立,這樣的王貞儀,從不怕與時代逆勢而行。

然而,長期的奔走,讓王貞儀的身體受到了巨大消耗。

29歲時,她不幸身染重疾。

在病中,王貞儀和詹枚共同整理了畢生的詩文手稿,取名《德風亭初集》,交由好友蒯夫人保管。

不久後,王貞儀與世長辭。

王貞儀的一生很短,只有29年的時間;但她的一生也很長,因為豐富的閱歷和探索的精神,她的思想境界遠比芸芸眾生更高、更遠。

她所著的《德風亭初集》刻印本,至今還留存在哈佛大學的圖書館,供中外學子瞻仰。

而她在其他領域的突出貢獻,更是成為了全球科學研究的重要資料,被沿用至今。

她就像浩瀚文明史上的一顆流星,雖然只出現了短短一瞬,但剎那光華,已註定成為永恆。

王貞儀的一生,可以說是不幸的,也是幸運的。

她不幸生於制度腐朽的封建社會,女子的社會地位極低,科學研究也被視為一種禁術。

但她卻頑強地衝破禮教的禁錮,明真理、覽群書、走天下,一生只做對的事,只愛對的人。

《女士德卿傳》評價她:「兼資文武,六藝旁通,博而能精」。

王貞儀之所以如此出眾,和常人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始終保有自己的主見,從不隨波逐流。

少年時因「遊山玩水」受到質疑,她不改初心,在行程中默默提升自己;長大後因潛心科研被世人所不解,她也從不退縮,大膽探索宇宙的奧秘。

她從來沒有因為外界的聲音而困住自己,而是始終保持理性,專註當下應該做的事。

尼采曾說過:「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

一個人如果對自己有清晰的規劃,那麼旁人就很難去改變他什麼。

就像王貞儀,因為心有主見,所以從不沉陷於世間蠅營狗苟,以強大的定力和智慧,走出了厚重的一生。

「不亂於心,不困於情,不畏將來,不念過往。」

那些活的精彩的人,往往都是內心不亂,能夠主宰自己命運的人。

願我們,都保有獨立的判斷力,和堅持自我的信心,不輕易被他人左右,不隨便輸掉自己。

十點聽書會員 重磅上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點讀書 的精彩文章:

人生本就不易,學會成全自己
汪曾祺:人走上坡路,要有這三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