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趣味 > 現實版「賽博朋克」 |大腦植入晶元,抑鬱症患者有望被治癒

現實版「賽博朋克」 |大腦植入晶元,抑鬱症患者有望被治癒

作者 | Talk君

圖片均來源於網路

前一陣,上海瑞金醫院腦機介面及神經調控中心正式成立,同時啟動「難治性抑鬱症腦機介面神經調控治療臨床研究」項目。

什麼是腦機介面?還記得幾個月前埃隆·馬斯克發布的植入晶元嗎?將硬幣大小的晶元通過手術設備植入顱內,與人腦相連,達到人機共生的目的。

模擬晶元植入過程

而現在,腦機介面技術將運用在治療抑鬱症上

對於抑鬱症患者來說,目前很多人是靠藥物來控制病情,但是藥物有一定的局限性,藥效很難集聚在腦部。

通過腦機介面技術可以將晶元直接植入到抑鬱症病人身體里去。這個晶元能將腦子裡的信號通過藍牙無限傳輸到計算機中實時記錄,再由神經外科醫生用人工智慧技術加以分析。通過神經信號的變化,利用電刺激反饋給予相應的刺激治療,可以將抑鬱癥狀扼殺在搖籃中。

據說,目前,該研究已通過倫理審查,正在招募18歲以上難治性抑鬱症患者入組。

或許在不久的將來,那些電影、遊戲中的場景,都將出現在我們現實的生活中。

今天talk君想跟大家分享來楊平的演講,探討人與機器之間的關係到底是什麼?

一刻講者

楊平

科幻作家;

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

「我們不能再把機器和人看做是兩個東西,而是把它看做是一體,這就是人機融合的未來。」

#文字有刪減,建議觀看視頻

我今天的講座主要內容是講人機重合,我想從一句話開始。

上個月雨果獎獲得者中國著名作家劉慈欣又獲得一個克拉克想像力服務社會獎,他在獲獎感言中未來像盛夏的大雨在我們還來不及展開傘的時候就撲面而來,這句話表達他的焦慮,面對科技浪潮湧來時的焦慮,其實這種焦慮不光是他有,我們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有,舉個例子也是現在非常熱的,人工智慧,人工智慧也叫AI,它是我們希望用這樣的計算機技術能夠製造出一種機器,這種機器可以像人類一樣做出反應。

對於人工智慧的討論其實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在漫長的討論過程中我們主要討論的是人和機器之間控制權的爭奪,討論的是人工智慧是人類的幫手還是人類的對手還是人類的統治者。

有一種觀點認為當人工智慧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會超出人們能夠理解的範圍,會脫離人們的控制,我們根本無法確定它在那個時候會採取什麼態度,它有可能是對人類友好有可能是敵對的,這個時候是奇點到來的時刻,奇點什麼時候會到來?

有一種觀點認為奇點在2050年會到來,但是更多的人尤其是很多在人工智慧行業內的專業人士他們認為這個時刻到來還非常遙遠,我們現在還不用太多的擔心這個問題。

既然我們把人工智慧看成一個幫手,這就需要談到人工智慧中的兩個概念,強人工智慧和弱人工智慧,什麼是強人工智慧?

想像這樣一個場景,一個人工智慧和一個小孩在下棋,這個人工智慧的能力很強,它在下棋過程中佔了上風,小孩眼看就要輸了,這時候我走過去跟這個人工智慧說他只是個小孩,我就說了這麼一句話,結果這個人工智慧聽了我這句話之後就重新改變了他下棋的方法,最後人這個小孩獲得了勝利,如果真的有這樣的人工智慧的話這個機器就非常厲害了。

我們看到它有好幾個特點,第一它下棋很厲害,第二它能夠聽懂我的話,而且它可以聽出我話中的弦外之音,第三它還可以把我的話與下棋這兩種行為之間連接起來,這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情,並且重新制定它的下棋的策略,這是一個非常強大的人工智慧。

它是不是我們所說的強人工智慧呢?其實還差一點,如果這個人工智慧能認識到它自己的存在,認識到它與周圍的東西是不一樣的東西,認識到它與人類是不同的東西,我們該稱它為真正的強人工智慧,強人工智慧有可能脫離人類控制,但是它也有可能會成為人類很好的幫手。

有強人工智慧就有弱人工智慧,比如人臉識別、語音識別、語音模擬,2016和2017年橫掃了人類圍棋棋手的阿爾法圍棋,他們都屬於弱人工智慧,我們把所有人工智慧都稱為弱人工智慧,因為它們只能在特定領域完成特定的工作。

除了人工智慧之外,我們下一個熱點、下一個突破的點或下一個方向是什麼?我們現在很難來確定具體是什麼,但是有一個趨勢我們基本可以比較確定,就是人機融合的趨勢。

比如我們現在所說的人工智慧是完全在計算機領域內研發的,但是我們在未來希望包括人工智慧和其他各種各樣的高科技可以和人更緊密的結合起來,到了那個時候我們不再把機器和人看做是兩個東西,而是把它看做是一體,看做是一個東西,這就是人機融合的未來。這樣一個事情現在是不是已經開始了呢?其實它已經開始了。

我們現在可以知道人的大腦由很多的神經元組成,這些神經元之間的通信組成了我們的意識組成了我們的思維,我們也知道人的大腦中分成不同的區域,每個區域大概是什麼功能我們也能知道,但是我們沒有辦法實現可應用的研究,我們並不知道內部到底確切是怎樣工作的。

比如我們可以對人的神經系統進行改造,我們可以把晶元植入到人的體內,當有信號從神經元傳遞過來的時候我們可以截獲神經傳遞過來的信號並且對它進行修改。

比如我們走在路上看到路邊有一輛紅色車正在出售,有一個出售的價格可以直接映在視覺感知當中,我們要去什麼地方找什麼人,這些東西都可以在我們視覺中標記出來,就像我們現在在手機上所應用的現實增強的技術,在以後可以直接在我們的視覺感知當中應用。

除了對感知的修改之外,我們還可以讓大腦獲取信息的方式更加便捷,我們的大腦可以隨時與網路連在一起,我們可以隨時在線,不會再有街道上的低頭族了,不需要拿著手機邊走邊玩,整個網路都可以成為我們的數據來源,網路上的資料庫可以隨時在線查閱,整個互聯網就是我的記憶我的知識的大的儲藏庫,我們每個人相當於整個互聯網的終端機。

那個時候我們人和機器就更緊密的聯合在一起,這種結合不光是我們剛才說的神經改造的問題,在人的肢體上在人的體型上外形上額可以有很多改造,如果我身有殘疾的話,我可以換一個智能的義肢,這樣就不會再有殘疾人的出現。

是不是有人覺得恐怖?這很正常,一種新的技術到來的時候我們總會感到恐怖,我們會感到不適應、一種陌生感,但是回過頭來想一想其實科技對人的改造已經有很長的歷史,我們通過農業技術通過軍事技術通過醫療技術通過各種各樣的技術的發展已經使人體和幾千年前的人體和原始時候的人體已經完全不一樣,我們的壽命從二三十歲已經延長到了七八十歲,這就是很明顯的改變。

植入到體內的設備也不是陌生的東西,我們有假牙,我們有心血管疾病的時候還要在血管內放入支架,這些都是植入到體內的東西,我們為什麼沒有對這些東西感到恐懼呢,因為這些東西更多的是為了保護我們為了治療我們為了使我們身體變得更加健康我們活得更長,但是我們剛才所提到的這些東西可能會對社會對個人產生非常大的影響,我們就需要對這些東西進行深入的審思。

也許我們可以想另外一個思路,我們真的害怕我們的隱私被人獲取嗎?恐怕也不是,我們真正恐懼的是我們的隱私被濫用,因此如果我們能夠想一個辦法建立一種集中式的隱私管理的方式,我們就可以把被濫用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也許我們可以構建一種跨企業的大數據平台,在這裡面所有的用戶隱私都在這裡面被集中存放,而供應商和用戶之間沒有直接的聯繫。

人機融合的進程從我們戴上手環的那一刻就已經開始了,我們與其恐懼 、害怕,不如正面面對。在這個過程中,要想辦法讓人類提高幸福感、生活品質,同時我們要面對它所帶來的各種各樣風險。思考這些東西,現在就該開始!謝謝大家!

最後別忘了分享、點贊、看三連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刻talks 的精彩文章:

2020年還剩30天:獨自生活在大城市的你,還好嗎?
【直播預告】用腦模式做增長,科學「設計」用戶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