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日本輸掉太平洋戰爭的四點原因。

日本輸掉太平洋戰爭的四點原因。

一,日本發動的是侵略戰爭「失道寡助」。

二,當時日本的敵人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中國、全世界經濟實力最強的美國、全世界領土面積最大的蘇聯、全世界殖民地最多的英國。

(日本偷襲珍珠港)

三,從1937年「七七事變」開始,日本全面侵華,嚴重地損害了美英等西方列強的利益。

因而從1940年開始,美英對日本實施貿易制裁。

而日本的戰爭資源80%的石油、93%的銅和74%的鐵,來自於美國。

另一個重要的石油產地東南亞的油田,則被英國和荷蘭控制。

中國人民的堅決抵抗,使得日本無法鯨吞中國。

而美英的資源封鎖使得日本只有兩個選擇:

1,放棄七七事變後侵吞的中國土地,回到之前的狀態;

2,擴大戰爭,迫使中國投降,形成既定事實;奪取東南亞的油田,迫使美國談判確定利益格局。

1930年,美國石油產量12311萬噸、蘇聯1850萬噸、墨西哥698萬噸、中東616萬噸、荷屬東印度800萬噸。戰前日本每年的實際需求量為480萬噸,開戰時石油儲備是800萬噸。

奪取東南亞的油田,日本就能獲得繼續戰爭的資源;已經瘋狂了日本軍國主義者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擴大戰爭這條路。

日本自明治維新以來,一直是靠「一戰定乾坤」進行侵略擴張的,以為靠一場戰役就能消化掉靠侵略獲得的利益。

「甲午戰爭」擊敗了中國,「日俄戰爭」擊敗了俄國,日本還想再來一次,打痛美國迫使美國談判。

由於這個思想主導,日本偷襲「珍珠港」發動了對美英的戰爭。

雖然日本人意識到日美國力的差異,但是沒有意識到,第二次世界大戰跟以往的戰爭不同,這是一場只有徹底勝利和徹底失敗的戰爭,沒有第三條路可走。

在發動「珍珠港」偷襲之前,中國人民就獨力抗擊了日本十年(1931年9月18-1941年12月7日),中日之間已經進入了戰略相持階段。

而日本依然依著「一戰定乾坤」的思維慣性,發動了對美國的戰爭。

我列舉一下日美之間國力差異的數據就可知日本必敗。

1,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時,美國GDP是日本的7倍。

(英國歷史學家保羅.肯尼迪在《大國的興衰》提供的二戰中國家的相對戰爭潛力對比)

2, 1941年,美國鋼鐵產品是日本的6倍,煤炭產量是日本的8倍,汽車產量是日本的80倍。

3,美國人口是日本的2倍,而其中受教育的人口總數,會操作汽車和機械的人口基數遠遠高於日本。

(比如日本在太平洋戰爭初期失去很多優秀飛行員之後,便無法補充,無熟練飛行員也是日本後期採用「神風攻擊」的原因)

四,日本的盟友德國納粹的戰敗不僅使日本失去了極少的外援更是成為了全世界的公敵,安得不敗。

以上四點可以看出,日本必敗;而且從歷史的經驗來看,發動侵略戰爭的國家最終都是要失敗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黑瞳的野望 的精彩文章:

罕見的圖片:結成冰塊的海水,清澈透亮!
一組法國趣知識:法國最早使用汽車車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