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非洲出現神秘X疾病,致死率或高達90%

非洲出現神秘X疾病,致死率或高達90%

導語:神秘疾病(Disease X)或比新冠病毒更致命。

剛果(金)nationsonline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2月22日報道,剛果(金)的邊遠小鎮Ingende一名女性患者出現了與埃博拉出血熱類似的高燒和腹瀉癥狀,但其埃博拉病毒檢測為陰性。她的樣品在現場進行了檢測,並被送往位於金沙薩的剛果國家生物醫學研究所(INRB),在那裡對其進行了進一步的其他具有類似癥狀的疾病的檢測,但結果均為陰性。當地專家懷疑,她感染的不是埃博利病毒,而是一種癥狀類似的未知病原體,而這名女性可能是這種神秘疾病的零號患者。同時,專家稱,這種未知疾病的致死率可能和埃博拉一樣高達50%至90%。

CNN

正在剛果民主共和國(DRC)偏遠城鎮照顧病人的達丁·邦科勒(Dadin Bonkole)醫生髮出警告,這種未知原體的傳播可能類似於COVID-19的「疾病X」。同時發出疑問,如果這種未知疾病的傳播率高於SRAS-CoV-2,死亡率卻低於埃博拉的90%,該怎麼辦?

埃博拉病毒發現者、剛果(金)國家生物醫學研究所所長Muyembe Tamfum表示,非洲的熱帶雨林中潛藏著很多未知病原體,會給人類帶來巨大的威脅。

世界衛生組織(WHO)於2020年6月正式宣布今年埃博拉疫情結束。該病在兩年內奪走了剛果東部至少2280人的生命。但是,據世界衛生組織表示,最近爆發的COVID-19導致在北部再次爆發新的埃博拉疫情的危險,使人類面臨巨大的健康挑戰。

剛果民主共和國(DRC)的衛生保健工作者。圖片來源:Twitter / @ boppinmule

新型病毒呈上升趨勢

近年來,人類活動邊際拓展,自1976年發現了埃博拉病毒,來自非洲熱帶雨林新病毒開始不斷出現,這些病毒可能致命,我們現在處於一個新病原體將出現的世界,人類的面臨威脅。科學家們警告稱,還會有更多的人畜共患疾病,即那些從動物傳播到人類的疾病,黃熱病,各種形式的流感,狂犬病,布魯氏菌病和萊姆病都是通過動物(例如嚙齒動物或昆蟲)從動物傳播給人類的疾病。他們呼籲必須依靠剛果和其他地方的非洲科學家充當警告未來疾病爆發的哨兵。

自從1901年首次發現動物對人的感染,即黃熱病以來,科學家們發現了至少200種已知引起人類疾病的病毒。根據愛丁堡大學傳染病流行病學教授馬克·伍爾豪斯(Mark Woolhouse)的研究,以每年三到四個的速度發現新的病毒種類。它們大多數來自動物。專家說,新興病毒數量的增長在很大程度上是生態破壞和野生動植物貿易的結果。

隨著自然棲息地的消失,老鼠,蝙蝠和昆蟲等動物得以生存,大型動物被消滅了。它們能夠與人類生活在一起,並且經常被懷疑是可以將新疾病帶給人類的媒介。科學家將過去的埃博拉疫情與人類大量入侵雨林聯繫起來。在2017年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使用衛星數據確定了2001年至2014年之間在中非和西非雨林生物群落界限內發生的27起埃博拉疫情暴發中的25起始於兩年前遭受森林砍伐的地方。他們補充說,人畜共患的埃博拉病毒暴發發生在人口密度高,病毒條件適宜的地區,但森林喪失的相對重要性部分不受這些因素影響。

在21世紀的前14年,剛果河流域的雨林砍伐了比孟加拉國大的地區。

聯合國警告說,如果當前的森林砍伐和人口增長趨勢繼續下去,該國的雨林到本世紀末可能已完全消失。發生這種情況時,動物及其所攜帶的病毒將以新的且往往是災難性的方式與人碰撞。

https://www.princeton.edu/news/2020/07/23/preventing-next-pandemic

來自美國,中國,肯亞和巴西的多學科科學家小組計算出,每年對保護雨林,停止野生動植物貿易和農業的項目的全球投資為300億美元,足以抵消預防未來大流行的費用。

該組織在《科學》雜誌上寫道,每年在全球森林保護計划上花費96億美元,可以使病毒溢出風險最高的地區的全球森林砍伐減少40%。這可能包括激勵人們生活在森林中並以森林為生,並禁止廣泛採伐和野生動植物貿易的商業化。

科學家們說,巴西的一項類似計劃導致2005年至2012年之間的森林砍伐減少了70%。

雖然每年300億美元聽起來可能很多,但科學家認為,這項投資很快就會收回成本。哈佛大學經濟學家戴維·卡特勒(David Cutler)和前美國財政部長拉里·薩默斯(Larry Summers)表示,在未來10年內,僅在美國,新冠病毒大流行就將造成約16萬億美元的損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計,相對於大流行前的預測,大流行在全球範圍內將在2020年至2025年之間造成28萬億美元的產出損失。

2020接近尾聲,儘管全球眾多國家已經紛紛開始分發新冠疫苗,但是抗病毒的戰爭遠沒有結束,對於硝煙四起的病毒,未來的大流行病可能會比COVID-19更嚴重?我們該如何應對呢?這是我們需要思考與提前未雨綢繆的問題。

想要了解更多資訊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梅斯醫學MedSci 的精彩文章:

Circulation:不同心肌梗死定義對發病率、治療和預後的影響
NEJM:巴瑞替尼聯合瑞德西韋可加速新冠肺炎住院患者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