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柳如是:女人的獨立,既是愛情,也是事業,也是家庭

柳如是:女人的獨立,既是愛情,也是事業,也是家庭

文?| 彭春花?·?十點讀書原創

她,一個風塵女子,卻成了反清復明暗中的一支中堅力量。

她,一個連父母都不知道是誰的無名小卒,卻引得國學大師晚年專門為其作傳。

她,處在封建社會的暗夜,卻能發出自己的女性之光。

她就是明末清初,最著名的妓女——柳如是。

一個女性到底該如何面對感情,又該如何尋找生活的價值。

即使生在幾百年前,柳如是的一生,仍能給我們提供參考的意義。

封建社會,一個女人,往往沒有資格擁有自己的名字。她們更多地以某某氏、某某夫人的身份存在。

然而有一個群體卻是例外——

青樓女子。

不少青樓女子在後世留下了自己的名字——蘇小小、薛濤、董小宛、魚玄機。

她們是不幸的,只能靠自己生活。

她們也是幸運的。

正是因為她們只能靠自己,反而在腐朽古板的舊社會中,創出了自己的一席地位。

柳如是就是其中一個。

明朝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柳如是出生了。

沒有人知道她的身世,無父無母。

只知道她被江南名妓徐佛收養在妓院。

也許因為二人同是嘉興人,徐佛格外賞識柳如是,教她吟詩作畫,撫琴奏蕭。

常有外人仰慕徐佛的名聲,特來拜訪。徐佛未在時,就由柳如是接見。

二人如影如隨。

年僅14歲,柳如是被一大戶人家從妓院中買走,當作丫鬟。

原以為可以就此過上雖簡樸但安穩的生活,沒想到柳如是去做丫鬟沒多久,就被家中男主人看中,非要收為侍妾。

浮沉的命運不由她。

男主人周某雖是狀元出身,但年過花甲,已有妻兒。

周某常把柳如是抱於膝上,教她讀詩學文,其他妻妾醋意大發。

周某死後,柳如是喪失庇護,她被逐出家門,只能重操青樓舊業。

即使如此,柳如是並不自輕自賤。

身處青樓,她依舊保持自己的品性。

使人高貴的,是人的品格。

也許正是因為這份淡雅從容,讓她成為明末士子爭相追逐的對象。

名士宋轅文為柳如是傾心。

一次,他們相約在白龍潭舟上見面。柳如是還沒起床。

她命人傳話:「宋郎如果有情誼,可以跳進水裡等我。」

當時天氣十分寒冷,本是說笑,宋轅文卻二話沒說,躍入水中。

柳如是的魅力可見一斑。

明朝首輔的孫子徐三,曾在除夕夜拜訪柳如是。

柳如是認為過節應該陪家人,強行令人把他送去,並且建議他去打仗,報效國家。徐三後來聽從了她,最終戰死沙場。

這些追逐她的人,雖有地位,雖有錢財,柳如是只與他們周旋,卻從沒付出真心。

這些事物並不能打動她,對感情,柳如是有自己的堅守。

她的堅守便是,才華。

眾星捧月,柳如是獨獨看上一個。

那就是被稱為明代第一詞人的——陳子龍。

這是她命里遇到的第一個男人。

陳子龍詩、詞、文俱佳,說他是明末第一才子,也絲毫不為過。

才華之外,陳子龍更有志向。

他是當世的士人領袖,明清易代之際,陳子龍憑藉他的錚錚民族氣節,成為明末清初的江南風雲人物。

清兵攻陷南京之後,陳子龍糾集兵勇,開展抗清活動,事敗被捕,不願被清廷侮辱,選擇投水自盡。

正是這樣一個人,成了柳如是命中注定愛上的第一個人。

兩人在一次聚會中初見,匆匆一面。

後來,陳子龍會試不中,心中鬱結,來找柳如是。二人逐漸傾心,一邊喝酒作詩,一邊談天論地。

柳如是並非只懂兒女情長,她伴在陳子龍左右,給他寫文章打下手,也對時事政治發表一些自己的看法。

即使傾心於陳子龍,柳如是並未在愛情中迷失。

世俗的偏見無法容忍妓女和才子傳為佳話,陳子龍的原配妻子還帶人來妓院哭鬧。

柳如是不甘受辱。

為了能與陳子龍結為連理,柳如是決定為自己贖身。

是的,她沒有懇求名門世家的士子,而是靠多年來攢下的積蓄,將自己從青樓中解放了出來。

她還買下一個畫舫。

畫舫之上,她將恢復自由身的消息,告訴陳子龍。

本以為陳子龍會欣喜若狂,她看到的,卻是一張冷淡的面孔。

原來,顧及自己的在世名聲,陳子龍不願娶青樓女子回家,即使是做妾。

羞憤之下,悲切但毅然地,她離開了這個曾經希望一生相許的人。

在那樣一個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做出這個抉擇的柳如是那一年,

只有十八歲。

離開陳子龍後,柳如是獲得了真正的自由。

她給自己改了現在這個流傳後世的名字。

姓柳,名隱,字如是。

「如是」出自辛棄疾詞:「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命運坎坷之後,所幸她遇到了錢謙益。

明崇禎十一年(1638年),二十歲的柳如是結識了原朝廷禮部侍郎、28歲即得探花的錢謙益。

仰慕於錢謙益的學識,當時她女扮男裝,以「柳儒士」的名號主動拜會錢謙益。

柳如是遞上自己的名帖和詩作,迅速引起了錢謙益的注意。她以自己的詩作和氣節贏得了他的賞識。

柳如是終於等到了。

錢謙益對她很是珍惜,專門為她建造了一座別院,並命名為「我聞室」。金剛經的第一句話即是「如是我聞」,錢謙益藉此向柳如是表達自己的愛意。

他又建一座藏書樓,命名為「絳雲樓」,內藏自己多年珍藏的善本書籍,隨時供喜好讀書的柳如是登樓閱覽。

不僅如此,他還做出了在當時的世人眼裡最大的讓步和犧牲:

將柳如是娶進家門,用的還是娶正房妻子的大禮。入儒門後,家僕均以「夫人」稱呼。

從一個孤身一人的風塵女子,到詩壇領袖的正房夫人,柳如是憑藉自己的才華和對愛情的大膽追求,終於取得了自己的歸宿。

二人的婚姻生活一直持續到明朝滅亡。

因為朝野更迭,錢謙益被投入牢獄。

回顧自己的一生,痛悔交加,錢謙益起了輕生的念頭。

然而此時,柳如是卻是那個,告訴自己丈夫,要活下來的人。

她拿著錢謙益草擬的一張名單,到各個清朝官員府上拜會,哀求他們救自己的夫君一命。

營救無望之際,她又冒死上書,懇求自己能夠替夫赴死。

終於,在柳如是的全力斡旋之下,錢謙益從罪案中脫身,得以辭官歸鄉。

清康熙年間,錢謙益病逝。

鄉里族人聚眾欲奪其房產,柳如是為了保護錢家產業,懸樑自盡。

或為愛情,或為家庭,或是為了不愧對於自己為人的道義,柳如是結束了這一生。

如果柳如是的故事只有愛情,那或許,這只是名女人的故事。

愛情家庭之外,柳如是生命中更大的主題,還有國家。

柳如是出生於1618年。那時,已是明朝末年。

外憂內患,一起湧向這個風雨飄搖中的大地。縱使能偷安一時,終究不能苟且一世。

況且,她本就不是一個意圖苟且偷生的人。

嫁給錢謙益之後沒過幾年,清兵入關,明王朝覆滅。

柳如是於是隨著錢謙益,一起來到南京。

錢謙益任禮部尚書,和明朝殘餘的官員一起支持南明的流亡朝廷。

可惜,這個流亡朝廷留存的時間實在太過短暫。

還沒來得及咀嚼揚州前線失利的苦澀,清兵就已經包圍了南京。

無數仁人志士、剛烈士子,在抗擊清兵的過程中為國捐軀。

清兵圍攻南京,即將破城之時,雖是女子的柳如是懷抱著一腔熱血,也要和那些仁人志士一樣,上戰場,為國捐軀。

然而,錢謙益和南明朝廷最終決定,獻城投降,以保全城內幾十萬百姓的性命。

柳如是接受了這個答案。

但是,她不能容忍名節受辱。

她想要拉著錢謙益一起投河。獻城投降是為了百姓,墜河殉國是為了名節。如此,方可兩全。

可惜,命運,卻在這裡和她開了一個玩笑。

據野史記載,錢謙益在投河前猶猶豫豫,最終下水試了一下,卻說「河水太涼」,拒絕投河。

柳如是悲憤不已,縱身一躍,跳入水中,後被救起,從此失了和丈夫一起保全名節的念想。

後來錢謙益投降去了北京,柳如是拒絕一起進入北京,自己留在了南京城。

雖然日後丈夫被捕,柳如是積極營救。但投降之事,始終是他們夫妻間的一個心結。

一個女子,在亂世之中,憑藉自己的才華和氣骨,爭得了地位、爭得了名聲。

更重要的是,她展現出了比男子更可畏的錚錚氣節。

常有人發出疑問:一個女人到底該怎麼過好這一生?

什麼樣的女人算作獨立的女性?

柳如是也許從來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

愛情面前,她敢於爭取,也敢於捨棄。

家庭面前,她敢於承擔;民族面前,她敢于堅守。

她只不過是有自己的底線,照自己的品性過完了這一生。

但誰又能說,這不是一個獨立女性呢?

十點聽書會員 雙旦享3重豪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點讀書 的精彩文章:

戲裡戲外《紅樓夢》 :人生苦短,切莫執念太深
李斯:做人到最後,拼的都是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