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身 > 訓練乾貨|密集賽事的背後,應該如何合理安排訓練?

訓練乾貨|密集賽事的背後,應該如何合理安排訓練?

在跑完馬拉松後的最初的幾天內,你立刻所需做的重要事情就是恢復。這個過程對你的恢復和續跑是關鍵性的。

距離月底萬眾矚目的上馬已經不足一個月的時間了,賽前的一個月都是極其關鍵的過渡階段。

你要做的,就是讓身體恢復到最佳狀態來備戰比賽,適量的訓練和充足的休息是接下來的主要任務。

隨著賽期一天天臨近,選手們的心理活動往往向兩個方向背道而馳——有些人滿心激動,恨不能明天就鳴槍起跑;有些人又過於焦慮,擔心、忐忑輪番上演……

其實這些心理都很正常。小時候秋遊前夜還要輾轉反側良久才能睡著,更何況現在即將奔赴一場暌違已久的比賽?

根據上海體科所研究員劉欣的說法,賽前2至3周起,訓練就應該進入減量階段,為的是——

1.要讓好狀態出現,必須要給自己一定的時間從大負荷的訓練量中得到恢復。只有減量,才能真正消除疲勞,調整身體至最佳競技狀態。

2.減跑量的同時也要將強度降下來。最後這幾天的訓練中,建議減少間歇跑之類的高強度訓練。因為這一時期,你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維持體能,而非發展體能。

3.日常的訓練及生活中,要試著去模擬比賽當天的節奏。

以周為單位

周一:根據個人習慣的有氧慢跑60分鐘。

周二:挑戰乳酸閾值訓練,慢跑2公里熱身,隨後完成2-3組3公里的節奏跑(快於目標配速15秒),每組間歇為3分鐘恢復慢跑或休息。隨後,慢跑2公里冷身。

周三:可休息也可以慢跑70分鐘。

周四:根據個人習慣的有氧慢跑45分鐘,外加6組20秒的「加速跑」,即慢跑,加速到自己能達到的最大速度,然後緩慢停止,並在20秒內完成,每組間歇1分鐘。

周五:完成10組「1分鐘快跑 (快於目標配速25-30秒) 1分鐘恢復慢跑」,身體素質訓練30分鐘。

周六:休息。

周日:目標配速訓練90-110分鐘(取決於選手的不同成績)。

總之,影響到賽前狀態的原因還有很多,但最根本的兩點還是訓練水平和能量補充。在這裡再強調一點,正常訓練的跑友賽前一定不要刻意控制飲食!並且賽前碳水化合物(饅頭、米飯)的補充尤為重要。

對於大眾跑者來說,脂肪酸的代謝能力低,能量的供給特別依賴糖原的儲備,賽前靠飲食控制體重,丟失的是你的能量。俗話講「現喂的母雞不下蛋」。同樣的道理,臨時降的體重也不會給你減輕負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42195米 的精彩文章:

如何判斷你的跑鞋是否還能陪你繼續征戰四方?
冬天一旦停跑,需要「雙倍時間」訓練才能恢復!